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有人无奈地说:沟通,很难;与孩子沟通,更难;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难上加难.对此,你有什么见解? 不妨, 先听听家长们的诉说吧—— "为什么我教育孩子越努力,孩子的问题越多?" "为什么我为孩子付出一切,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抵触甚至是仇视?" "为什么很多家长不怎么管,人家孩子反而很优秀?"  相似文献   

2.
我们班小仪的家长打来电话问我:“我的女儿是不是在学校里常得罪别人?”小仪在班中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还是班长,很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怎么可能得罪人呢?她妈妈道出了因由。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心良苦,孩子却不快乐。因为在这背后,我们总是有一种期望:做我要你做的事情,让我以你为荣。去年夏天,去游泳班学习的孩子特别多。去游泳班的家长比孩子还多,更比孩子急。下课后,家长又开始训练孩子。一个胖胖的妈妈将厚厚的手掌拍在小男孩子的屁股上:你怎么那么笨,就你不好好学。妈妈的钱算是白交了。一个胆小的女孩不敢下水。妈妈将她推向池边。无奈,小女孩用手死死抠住游泳池的边缘。妈妈掰开小女孩的手。小女孩哇哇哭着,坚持着。妈妈急了,脱下高跟凉鞋,拍向小女孩的手。女孩抽抽搭搭地下水了。一个男孩的妈妈每次都带着大包的香肠…  相似文献   

4.
家园活动内容还是在小班“报纸发声”活动中,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张报纸,看看孩子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使报纸发出声音。除了我们上一期讲到的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尝试各种方法、观察孩子的表征水平外,家长们还要观察孩子的态度倾向,是乐于尝试,还是在成人的鼓励下尝试,抑或根本就不愿尝试?家长的疑问小男孩安安在妈妈的催促下就是一动也不动;还有的小孩拿着报纸犹豫不决,想撕又不敢。家长就有疑问了:“平时在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常常把书、报纸撕得满地都是,怎么到幼儿园就这么拘束?在家的创造性到幼儿园怎么就表现不出来?是不是幼儿园的…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孩子受到家长们的百般宠爱,家长总是寸步不离地看护着孩子:“慢点”“妈妈扶着你”“别乱动”“别碰着”……家长就是舍不得让孩子吃点苦,受些磨练,这不得不令人担心我们下一代的生活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幼儿园里开展了生活素质教育,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去锻  相似文献   

6.
晚霞映红了西天,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在爸爸或妈妈带领下向我们告别。这时,一位家长搂着女儿问:“蓉蓉,今天有谁打你?”孩子在妈妈怀里愣了愣。慢吞吞地说:“刘欣,打我头。”“怎么又是他?我找他去。”这位家长顿时没了笑脸,怒冲冲地一把将刚在教  相似文献   

7.
今天批阅学生日记时,看到朱名的妈妈在朱名的日记本上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朱名的,一封是写给我的。在写给我的信中,朱名的妈妈是这样写的:老师:今天晚上与孩子交流时,孩子说家长也可以给老师写信。我便想借她的日记本与老师交流。从上四年级开始,朱名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这语文老师太好了!”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有,有时还求我说:“妈妈,你给老师写个信吧!就让他一直教我们到小学毕业。”这样的话她说了好几遍。后来,我问她:“你老师怎么好法?”她说:衣老师尊重我们,理解我们;他的教学方法好;还没有架子,还帮我们打扫卫生……”这…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组织方案教学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如在组织“水”的方案教学活动前,我们心中没有底:幼儿对水了解多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研究水?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说出这些顾虑,立刻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有的家长说:“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或从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家长说:“我们会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研究,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还有的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联系参观自来水厂,让孩子了解自来水是怎样来的。”更有家长表示可以到幼儿园来做“妈妈老师”或“爸爸老师”,做孩子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参加方案活动。家长们的支持着实让我们感动。以下就是家长参与活动的一些片段。  相似文献   

9.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日益白热化的今天,经常能听到教师们抱怨:"现在孩子真难教,家长是怎么管的?"也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成绩差,老师到底是怎么教的?"于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带着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现在的教育怎么了?大家为何如此焦躁,我们的教育何为?其实,溯本求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幸福。想办好教育,我们就要促使教育与外部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达到最优化,营造"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10.
群论坛: 最近,思琪、俊文、溪然等好几个小朋友的妈妈,都向我们反映,孩子特别内向,不合群,也不爱说话,无论她们怎么努力,效果都不大,怎样让幼儿走出内向、学会交往呢?请家长们跟帖。  相似文献   

11.
陈喆 《家长》2013,(4):6
在孩子小时候,女孩几乎都曾经试穿过妈妈的职业装和高跟鞋,男孩基本都有偷偷系上爸爸的领带、拿着公文包"假装"去上班的经历。家长们能否及时察觉到孩子这种出于天性的职业角色扮演(模仿)的举动?孩子的这种职业兴趣应该怎样进行启发和引导呢?本刊针对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这个问题,诚邀老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位中班老师。我班上有个叫冬冬的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都不错。但是有一次他妈妈告诉我:孩子在家里把碟片、书籍、玩具都搞得乱七八糟的,从来都不知道收拾。我就告诉冬冬妈妈,针对冬冬的这种情况,家长要随时提醒孩子,如看完碟片以后及时放好,不能随手乱扔。开始的时候妈妈可以帮他一起收拾,养成习惯以后冬冬就可以自己收拾了。没想到冬冬妈妈反问我:“我们工作这么忙,我这样整天盯着他,我不是成了专职保姆了?”她的这种想法实在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当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我想告诉这位妈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呵护和教育。为了孩…  相似文献   

13.
陈喆  清泉 《家长》2013,(4):6-9
在孩子小时候,女孩几乎都曾经试穿过妈妈的职业装和高跟鞋,男孩基本都有偷偷系上爸爸的领带、拿着公文包"假装"去上班的经历。家长们能否及时察觉到孩子这种出于天性的职业角色扮演(模仿)的举动?孩子的这种职业兴趣应该怎样进行启发和引导呢?本刊针对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们班小仪的家长打来电话问我:“我的女儿是不是在学校里常得罪别人?”小仪在班中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还是班长,很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怎么可能得罪人呢?她妈妈道出了因由。原来,一位六年级的大姐姐问小华和小文小仪在哪里,哪知道她们两人异口同声:“她死了。”这位大姐姐把情况告诉了小仪的妈妈。小仪的妈  相似文献   

15.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整个幼儿园热闹非凡。游戏时间到了,幼儿在各个区域自由活动,家长们伴随在孩子左右,整个环境有些闹哄哄。接近中午时间,有一位家长走进了园长室。家长:园长,我儿子这个班的孩子太多了,其他班也是这样。园长:对,这是个现实问题。家长:你们为什么不少收些幼儿?园长:我们每次都严格地按照省示范园规定班额招生,可是那么多的家长一定要将孩子送来,我们也不忍心不让他们的孩子上幼儿园。家长:但是孩子们太闹了。园长:今天是家长开放日,孩子们的表现欲特别强,而老师们又特别随和,他们就更加感觉不同了。家长:我认为教师平时怎么…  相似文献   

16.
正父母必读育儿传媒已在"养育科学研究院"公众号设置专栏进行宣传,也将陆续发布讲座的相关内容和活动排期。专家精彩观点:杨欣宇:通过"造飞机""角色扮演我来做妈妈""画自己""妈妈/宝宝我想对你说"等亲子活动游戏,让家长和孩子用彼此的视角看问题,让家长明白信任孩子很重要,孩子需要的是"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同时,也让孩子理解家长们的不易。李洁:带领着门头沟区第一幼儿园西园小班的孩子和家长们从做手指游戏开始,希望通过游戏的方式,促进亲子之间的相互关心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常听家长抱怨:现在做父母真难!自己忙了一天,回家还得陪孩子学习!今天听写这个,明天检查哪个,唉!孩子被弄得神经兮兮,大人更是没精神上班,老师到底是怎么教的?也曾听老师们抱怨:现在孩子真难教!昨天作业没写完,今天东西没带齐,家长是怎么管的?每当听到这些抱怨,我的内心就很纠结:现在的教育怎么了?大家为何如此焦躁,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正>“老师,我们家孩子怎么把衣服脱了,让他把外套穿上吧。”孩子们在笼式足球场里欢乐嬉戏,我刚把视频发到班级群里,然然爸爸如此秒回。“老师,我们家怎么坐得那么后面啊!”当我拍了一段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晨诵的视频后,乐乐妈妈如此私信我。与同事聊起的时候,感慨如出一辙,总有家长只关注自己孩子的衣服是穿还是脱,位置在前还是在后。而老师的本意自然是想让家长们看看孩子们在校的学习生活,由此却生出了不同的关注点和视角来。  相似文献   

19.
日前有则消息,乌鲁木齐市20多个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自动照顾一个流浪儿童,这让家长在震撼之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寻找新的教育方法,组成“坏孩子妈妈联盟”。“联盟”妈妈们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言传身教,教孩子  相似文献   

20.
[事件] 20多名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竟然自动承担起照顾一个流浪儿童的责任。这件事大大震撼了这些“坏孩子”的家长们。震撼之余,家长们开始反思:“坏孩子”真的很坏吗?于是,今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成立了一个自称为“坏孩子妈妈联盟”,针对20多名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抛开以往的教育方法,代之以尊重孩子天性为前提,教孩子善良地做人,培养、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她们编写了一套“坏孩子妈妈联盟”教材,按照教材的要求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言传身教, 培养和提高孩子学习、协作、社交、适应以及坚持的能力。事实上,是这些“坏孩子”以自动承担起照顾一个流浪儿童的爱心唤醒家长,而自发成立这一组织的。妈妈们从不同角度去接触孩子、理解孩子。慢慢地,她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好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