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正>Lexie我因为不想去上书法课,把我妈反锁在厕所里四个小时……我妈出来后,我就被打了,那大概是我被打得最惨的一次。因为被打得太惨了,所以晚上我妈和我爸出去散步后,我又把他俩反锁在家门外面了……Hans Landa初中的时候搬家,搬家公司的工人搬开了我的床,于是,从一年级到初中,将近两斤重的不及格的试卷"重见天日"。我爸妈说,六年的账要一块儿跟我算!并且从那以后,我爸妈再也没给我买过床,我就一直打地铺到现在。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2011,(7):93-94
刚去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在系里听到风言风语,说是中国留学生只喜欢与中国人做室友。,有一次有个教授就在我面前嘀咕:“那英语怎么提高?怎么能了解美国文化?”为了不加强他们的这种印象,我就铁了心找美国人当室友。 “不”的意思就是“不" 第一个美国室友也是个在读博士。不过她搬家的第一天,就和我遭遇了文化碰撞。看着她搬家进来,我感觉既戏剧化又娱乐。原因是她的家私里面,居家过日子该有的东西几乎什么都没有,  相似文献   

3.
清歌 《大学生》2014,(19):78-78
正20岁,不,25以前,打开我的衣橱是两眼一抹黑。不是因为缺氧,是因为我的衣服几乎没有别的颜色。从外套到衬衫,从长裙到短裤,从冬到春,几乎是一水儿的黑。偶尔买件颜色鲜亮的,我妈都要激动一阵。但我妈并不反对我把自己扮成一只鸦,她觉得年轻的女孩子穿黑好看。她自己是越往后衣越俏,她钟爱各种碎花、折枝、满朵,所以她的衣橱是漫山遍野一片花田。我妈说,人老了,衣服就要提一点亮。她说着,眼睛也亮亮的,一点鲜鲜的颜色点在瞳孔里。于是,在几乎所有的合照里,我都是一身黑裙,长发披肩,独站在人群一隅。这种独立的,冷然的姿态没有人教  相似文献   

4.
转眼间来韩国已经一年了,回想起刚来韩国的情景就好像是在昨天,真是太快了。长这么大第一次一年时间没有见到过父母。虽然都说留学生的生活很辛苦,比起那些一句韩语都不懂孤身一人来到异国求学的学生,我真的觉得自己幸运多了,因为我本身是朝鲜族的,可以说在与韩国人沟38 KTNW高中版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期<南方周末>刊登了天津大三学生俞江的来信,他在信中说,"我们学校有许多日本留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他们的课表,课程有书法、京剧、太极……我好羡慕他们,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机会接触这些--小学没有条件,初中没有精力,高中没有心思--到大学什么都有了,但学校把机会都给了留学生.万一有一天跟日本友人谈论京剧,也许他懂得比我还多呢!"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期《南方周末》刊登了天津大三学生俞江的来信,他在信中说,“我们学校有许多日本留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他们的课表,课程有书法、京剧、太极……我好羡慕他们,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机会接触这些——小学没有条件,初中没有精力,高中没有心思——到大学什么都有了,但学校把机会都给了留学生。万一有天跟日本友人谈论京剧,也许他懂得比我还多呢!”(南方周末4月28日)  相似文献   

7.
朋友     
他又搬走了。就我而言,我已经失去了惟一的一个朋友。在第一次搬家时,我数了数,共失去了5位朋友,其中有2位是十二万分的要好,几乎如胶似漆,就差没有融为一体了。那次搬家,并不是人人都愿意的,由于需要拆除,居住在那儿的人都不得不各奔东西。拆除之后干什么,我不知道。毕竟在那块地上住了5年多,从最开始到最后。我始终依恋那块土地,看着人们在忙里忙外地准备搬离时,心里一阵心酸与痛苦、孤单与无奈。曾经有多少户人家在我眼里搬来或搬去,而如今,却轮到了我。我留恋那里的东西太多了,但居首位的,是朋友。篮球、足球是我朋友,一砖一瓦是我朋友,…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1月6日晴有些事啊,说着说着就忘了。有些人啊,走着走着就变了。小时候,我爱爸爸,也爱大海。我常梦想在那蓝蓝的大海里嬉戏玩耍,爸爸也曾经多次许诺要带我去看海。爸爸说:"大海是希望的象征。要是以后遇到困难,就想想大海,坚持下来,都有可能的。"我点点头,记下了他的话。因为这些,我内心多了一份幸福感;因为这些,我对大海更多了一份喜爱。时光荏苒,我已经长大了。但我仍没见过海,我和爸爸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大了。我认为他没有尽到做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14,(5):32-32
由于各种原因,《新作文》编辑部进行了一次搬家行动。说到这次搬家,我感触颇深。可以说,这次搬家让我充分感觉到《新作文》的“三,多”。都是什么多呢?星星们好奇吗?  相似文献   

10.
搬家     
很多人都说搬家是一件好事,又有了一次新的开始,又有了一种新的生活.可对我来说,搬家却是搬走了幸福和快乐. 读小学二年级时我搬了一趟家,离开了那个充满温馨与甜蜜却不足七十平米的房子.我丧气极了,不断地在房间里抽泣.因为自从搬家后我觉得一切都变得冷淡了.想起过去的美好与快乐,我不由得泪如泉涌……  相似文献   

11.
董劲聪 《师道》2005,(12):59-59
明天就搬家了,确切地说,几个小时后就搬家了。按我们家乡的习惯,迁居要在半夜,过了午夜就动身,这样,便拥有一个完整的结束和一个全新的开始。这是我们在旧房子的最后一夜,我说,要在这里写最后一篇章。  相似文献   

12.
虽然剐刚看到的只是余三定老师藏书的一部分,其他的书还在家里和办公室,但是也足以令人叹为观止,从藏书数量到布局,都透着藏书主人对书的由衷爱护。我之前见过拥有最多藏书的人是我的导师,他的屋子里摆着好几个书柜,记得他说有一次搬家,一些书在新居里实在放不下,只好丢掉,丢掉的时候是用搬家的那种大集装箱车拉走的。不要的书就那么多,  相似文献   

13.
日子里的书     
搬过许多次家,每搬一次家,都要重新做书柜,因为我的书柜每次都是做在墙上的,搬家只可以搬走书,却搬不走书柜。我之所以不买那种现成的书柜,是因为往墙上做书柜可以做大,做得顶天立地,让我在书店买书的时候不必考虑空间问题。书柜不应该是一件做做样子的家具,它的功能就是多装书。只是每次都害苦了搬家公司的工人,进门一打量要搬的东西,好像没什么大家具,不过几十个小箱子,心里拣了便宜似  相似文献   

14.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忍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  相似文献   

15.
记得在我二年级时,爸爸妈妈经营过一家小书店。当时,有许多孩子来书店看书,其中就有我的好朋友——陈柏松。陈柏松和我是同班同学,又是同桌。他家离我家很近,在他未搬家之前,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上学、放学都在一起,我们还经常到对方家里做作业、玩耍、吃饭。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我从小就会说汉语,语文还用学?会说会写不就行了?这就是当今语文学习的最大误区。的确,作为一个正常的中国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似乎再简单不过了,几乎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母语?因为,汉语不仅是一个工  相似文献   

17.
女人们常说没时间,没时间不是因为要日理万机,而是要做家务。小时候,一到周末我就脑袋大。因为我妈会在周六和周日开始认真地做  相似文献   

18.
收废品者     
我小的时候,曾住在上海的一个老式弄堂里。一到双休日和假期,弄堂口就会出现一个又瘦又矮的收废品的男人。他好像也住在这个弄堂里,因为大家几乎都认识他,都叫他"小排骨"。他是一个瘸子,不知他有没有工作,是不是光靠回收废品过日子。那时候,如果家里要卖废品,我是最开心的,因为卖得的钱都归我。虽然我们家废品不多,但当时我年  相似文献   

19.
德国打工记     
沈浩 《成长》2006,(6):47-47
我所在的城市是斯图加特。斯图加特对中国留学生的意义就像是延安之于中国革命一样,这里是打工者的天堂.因为这里不光是奔驰和保时捷的总部,也不光是有博世等大公司的巨大厂房,更关键的是这里有数以干记的中小企业。而德国人的习惯是到了七八月份就开始带薪休假了,这时就需要大量的临时工来代替.并且德国人有聘请学生的传统。所以到了暑假中国留学生就会从德国的各地涌向斯图,尤其以东德为甚。有一个小插曲足以证明我说的确是实情:我一个同学在东德的凯美尼茨找了个女朋友,问他怎么认识的,他说他女朋友刚来凯美尼茨的时候,中国学生都去斯图加特打工了,整个大学里就只剩下两个人,他去帮她报名注册找房子就这么好上了。  相似文献   

20.
高艺珈 《红领巾》2011,(11):34-35
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如报雨花能在下雨之前开花,预报天气;痒痒树被轻轻一挠,就会“痒”得浑身乱颤……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充满诱惑的谜团,我是那么急迫地想要解开它们,但我最想知道的,还是小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因为,我喜欢小蚂蚁,我觉得它们真是可爱的小精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