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进军 《成才之路》2009,(28):1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却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规范使甩。本文透视了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的漠视行为和不规范现象,呼吁让优先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2014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了《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对于不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容一律不得播出.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专家及网友的热议.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了《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对于不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容一律不得播出。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专家及网友的热议。  相似文献   

4.
教科书中的语言文字应当规范安徽/李超聘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是范文,语言文字应当规范化,即符合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汉字使用标准,以有利于学生对汉字、汉语的学习和使用。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附录”《文艺作品的鉴赏》是前辈教育家叶老的一篇作品,也是师生们学...  相似文献   

5.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 。A. 汉语和汉字的规范和标准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C.汉语方言和汉字的规范和标准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国各民族都 。A.只能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B.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C.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以 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普通话和汉字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语言文字报》每期都刊登那么多篇汉语拼音和商品包装用汉语拼音代替汉字的现象提出批评意见,指出汉语拼音不是拼音文字,不能单独使用;搞“一语双文”是搞“汉字拉丁化”,不利于汉字规范化,给汉字应用带来新的混乱,是不符合国家制定的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的。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我市社会用字规范化水平,策应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文化形象,7月15日下午,市语委专门组织了一期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专题培训,市直机关单位和各县(区)语委办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专家从什么是规范的语言文字、规范汉字的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对规范汉字的基本要求、用字不规范的主要问题和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基本规则等五个  相似文献   

8.
闻讯 《宁夏教育》2006,(11):5-5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组织研制的语言文字规范《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已于2006年8月28日发布,自2007年2月1日起试行。该规范规定了汉字应用水平的等级及其测试大纲。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共分3级,由高至低依次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是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实施的语言类标准化水平测试,测试的是中等以上受教育程度人群在以规范汉字为媒介的阅读、书面表达等活动中,掌握和使用汉字所达到的水平。具体标准是能否按照国家颁布的汉字字形、读音方面的规范正确识别和使用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9.
《天津教育》2009,(2):12-12
2009年1月2日,教育部公布了2009年工作要点。工作要点中提到,在2009年,教育部将在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规范校园语言文字。工作要点中提到,要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应用与管理,促进语言生活健康和谐发展。包括:规范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学生汉字书写;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继续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  相似文献   

10.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语给汉字注音的工具,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在推广普通话帮助识字和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以辅助汉字职能的发挥.汉语拼音在现代语文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专为汉语拼音的性质作用等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树立语用意识,有利于化解拼音学习的枯燥与抽象。通过营造语场、插入情节、创编故事,将汉语拼音的学习与汉字学习、儿歌阅读、语言表达相关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掌握汉语拼音,学习语言文字,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能够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文》2006,(6):42-42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政策:普通话、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13.
识字与写字     
一、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会读会写会用2500个左右;不写错字、别字;懂得22个基本笔画,7种常用笔顺规则和120个左右的常用偏旁部首;有独立的识字能力,能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熟练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识字;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关注学生日常识字兴趣的培养及良好识字习惯的培养,注重按汉字规律归类识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并在识写汉字过程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文》2007,(2):128-12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自治区首府语委办、培训测试中心,各高校中文系(文学院、语言学院):2006年是国务院发布《汉字简化方案》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50周年,2008年是《汉语拼音方案》诞生50周年。50年来,我国以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为核心的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方面和对普通话、规范汉字、汉语拼音、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工具书编写、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也取得可喜成绩。为展示成绩,鼓励青年语言文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情,我会决定举办首届青年学者语文现代化论文评选。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汉字的规范统一,要以世界人民使用是否方便为出发点。中文电脑需要两套软件系统:一套是输入汉字,可输出繁体汉字和简体汉字,也可输出汉语拼音;一套是输入汉语拼音,可输出汉语拼音,也可输出繁体汉字和简体汉字。这两种汉字输入系统也可在软件设计上统一起来。“汉字输入式”以“八种笔划法”更切合汉字结构的实际。在汉字规范统一的前提下,汉字的推广普及应以电脑的应用研究为第一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语言文字规范问题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高校学报尤其应该带头正确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根据《高等院校语言文字工作汇报会纪要》和全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有关文件以及《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结合黑龙江省期刊语言文字规范检查评比中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予以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个案分析形式提出语言文字法规的理解、完善及实施操作中的几个问题,涉及汉语拼音正词法,正确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等语文规范化的相关方面,给出了教学中初步解决这些问题的处理意见,以期得到认同或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8.
小学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基础,学好汉语拼音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同时,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语文教师应当做好汉语拼音启蒙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使用拼音进行语文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识字与写字     
复习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掌握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矫正字音,纠正方音. 3.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具有一定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相似文献   

20.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留学生的汉字姓名 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十七条针对我国公民姓名的用字问题提出"可以保留姓氏中的异体字"①,但是在该法律条文中没有涉及外国人的汉语姓名的用字问题.此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②,当然这只是针对教学活动而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