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如何把经济报道搞活,使之富有晚报特色,吸引更多的读者,通过多年的摸索,我们理出一条基本思路——经济报道必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羊城晚报在复刊时,就定下编辑方针:“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引导生活、丰富生活”。这里所指的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诸方面。按这个编辑方针要求,我们的报纸要面向全社会,其题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胡乔木代表党中央分工领导《人民日报》的时候,就提出了办报的方针和任务。他在《人民日报》编委会上,在新闻界的一些集会上,以及同新闻界人土个别谈话的时候,曾反复强调“报纸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报纸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要报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形势和成就”。胡乔木同时还提出:“报纸也是人民群众的报纸,是人民群众说话的地方”,“报纸是群众思想和生活的顾问”,“报纸是报道群众的活动,反映群众的思想情趣、意见、要求和心声”……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川日报是四川省达县地区的小报,在改革经济报道中突出了“人”的精神风貌,把经济宣传和精神文明的宣传结合了起来。报纸要宣传好经济建设,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大力改革经济报道,力求做到见人见物见思想。今年6月份以来,我们逐步克服了在经济报道中就事论事的现象,突出宣传创造先进典型的人民群众,和带领人民群众大搞四化建设的党组织。地区棉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新升华,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晚报作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报纸,全心全意地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同时也是晚报的生命线之一。因此更要重视在新闻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羊城晚报》是一家有影响力的晚报,多年来十分注意并努力探索如何将“以人为本”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5.
如何解决好经济报道中长期存在的外行看不懂,内行不爱看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在报道方法上加以改进外,在报道内容上更需下功夫。 一、反映生活,贴近群众。经济建设,其各个方面都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如果围绕着人或以人为突破口进行经济报道,就能使报道有声有色,读者就会喜闻乐见。例如山东一家报纸,要宣传一项国家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6.
来一个突破     
不少同志提出:报纸的经济宣传要有个突破。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面对我们报纸经济宣传的现状,这确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才算突破?这不是光靠增加经济宣传的版面,或只是在版面上突出安排经济报道所能解决的。这主要取决于报道的思想性、指导性,要使报道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我们当前经济报道中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  相似文献   

7.
报纸面向的群体是人民大众,因此要报道人民大众的生存状态,关注人民的生活。报纸处于社会舆论的前沿,在当前社会对民生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报纸应当发挥媒介的作用,体现社会公众福祉,表现出人文关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如何在报纸编辑流程中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写道:“我们的报纸首先应该面向群众。一张报纸,在大政方针、路线原则上,不能离开党的领导,但具体的报道就要考虑群众的需要。报道不能仅仅考虑地方党委的反映,也要考虑群众的反映。报纸对领导负责和对群众负责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报纸办得好不好,需要群众来回答,群众喜欢或不喜欢,总是有道理的,要不然就没有个标准。”我们的报纸、  相似文献   

9.
贵州日报创刊十年了。在这伟大的十年中,我们的报纸高举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宣传、鼓舞和组织、推动全省人民,为实现党和毛泽东同志在各个时期所提出的总路线而战斗。我们的报纸是阶级斗争的武器,是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武器。因此,我们的报纸为广大群众所喜见乐闻,已成为人们政治生活中的精神食粮,它和人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我们热烈庆祝它的创刊十周年,我们对它所起的巨大作用感到无比的高兴。我们的报纸在十年的战斗生活中,随时按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比较善于具体地、灵活地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通过报道,把党的总路线和各个时期的主张贯彻到群众中去,引导群众前进。同时,在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和党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报纸,是人民的报纸,是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报纸,同样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报纸,因此,我们的报纸是代表人民说话的,有它强烈的人民性;但是又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报纸代表人民说话的同时,又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又有它强烈的党性.这二者看来是对立的,实际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要真正站在党的立场,办好群众的报纸,这是很不容易的,就必须面向实际,反映实际,指导实际.所谓实际就是我们人民和国家的生活和斗争,这广阔得很,深远得很,复杂得很,也丰富得很.这里,不管你是编辑,还是记者,都不能离开这个根本的东西,也可以说这是我们新闻工作的源泉.资产阶级的报纸,他们号称人民的喉舌、代言人等等,但他们实际还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代表资产阶级说话的.别的不说,就拿他们对待革命人民来说,他们总是在革命人民的头上贯以匪、贯以贼,或捣乱分子;对人民  相似文献   

11.
1979年全国好新闻评选揭晓了。这是建国以来的首创,受到新闻界的重视。它对新闻工作者是一个鼓励,对新闻写作是一次检阅。无疑,对正在进行的新闻改革也具有推动作用。我有机会参加这次评选委员会工作,也深受启发。新闻,是报纸的主体。在我们的国家里,每天都要发生很多重要的事情,人民群众都想知道,也应该让人民群众知道。因此,报纸上的新闻越多,越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也就越能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生活。然而,这正是我们的报纸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弱点,也是我们新闻改革正在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次北京新闻学会和《新闻战线》编辑部发起的1979年全国好新闻评选活动,目的就在于提倡多写新闻,写短新闻,写好新闻,以充分反映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更好地为四化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怎样改进我们的新闻报道,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早在1954年7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中就曾经指出:“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必须认真地加以改进”,努力克服“反映人民群众的多方面的活动不够,以及公式化、概念化、迟缓、冗长、不通俗等严重缺点。”羊城晚报从创刊之日起,广东省委就一再指示我们,必须坚决执行中央的决议,使新闻报道充分发挥以事实进行政治鼓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面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闻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广大读者对报纸的殷切希望。一前些年,我们报纸的会议报道多,领导活动多;报道人民群众活动少。当时,我们也意识到,长此下去会脱离群众,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中央领导同志对新闻工作的讲话后,我们遵照“多宣传群众”的指导思想,在一版大量报道了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人物。二版开设了“凡人小传”专栏。后来,又在一版开辟了“一线职工风采录”,让那些  相似文献   

14.
1997年5月17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要求省报“少报领导,少登空话”的消息,读来令人品味.我国的报纸,尤其是各级地方党委机关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新时期的读者,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功能,如何使报纸这一特色商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都要求我们报人要多些大众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作为地方各级党委机关报的党性原则,也必须体现在符合人民意愿这一立足点上.早在1948年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新闻工作者应“采取忠实的态度,把人民的要求、困难、呼声、趋势、动态,真实地、全面地、精彩地反应出来.”我们的报纸应以满足大众需要为主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的一些新闻工作者却片面理解报纸的党性原则,以多登党委领导的讲话、活动、会议而自命为“紧跟”.一些同志热衷于会议报道、领导随访,笔头对着上面,结果使报章陷入了“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怪圈,而广大人民群众则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和配角.也有少数报人私心杂念太重,为了自己的位置、饭碗,两眼唯上,把报纸办成了“领导集锦”.这些问题的存在,说到底是我们的一些新闻工作者的立足点还没有真正放到面向人民群众上  相似文献   

15.
经济报道要面向广大读者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上来以后,报纸上的经济报道日益居于重要地位.从数量上讲,它大约占整个报道的40—50%(就综合性报纸而言),对宣传党的经济政策,推动建设事业起了一定作用.现在的问题是:40—50%的经济报道,并未能吸引住读者40—50%的注意力,这是值得研究的.是读者根本不要看经济报道?从道理上讲,似乎难以说得通.经济报道反映的是绝大部份人民群众正在直接从事的物质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6.
1998年的新闻宣传任务很重,必须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十五大精神。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报纸版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对此,中央领导同志最近专门指出,要认真解决文章长、信息量少的问题。报纸上大块头的文章太多、新闻信息量不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新闻宣传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因而,怎样加强新闻性,增加信息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消息的需求,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工会报纸、企业报纸均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会更加明显,民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新形势下的新闻报道中,如何更好地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特别重要的。一、平民视角特性一些报纸有"仰视"的传统惯例,主要是时政报道,尤其是对于领导人活动进行报道,而在报道群众时,则利  相似文献   

18.
党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群众的报纸,这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一张党报力得好不好,应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爱看不爱看作为检验的标准。那么,党报如何才能贴近群众呢?近年来,我们仙桃日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把群众关注的焦点作为报道的重点 报纸要贴近群众,首先是报道内容要贴近群众,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采取主动的态度,通过报道进行积极的引导。近年来,我们坚持定期研究,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确定报道的主导思想和记者采访的题目,组织策划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治理“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民营经济发展、城区环境卫生整顿等问题的报道,有力地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去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但有的执法管理部门却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使得  相似文献   

19.
我们目前的许多经济新闻,未能反映人物的思想、事物的本质、问题的症结,往往是“数字加例子”,材料罗列,枯燥无味。如何使经济新闻走出困境,结合经济新闻报道的实践,我感到要特别注意以下四点: 首先,面向人民群众写经济新闻。经济新闻要克服“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思想”的倾向。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充分反映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相互关系,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因此,要善于在经济生活中选择具有个性特征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度全国两会刚落幕,广州市两会随即于3月21日开幕。在媒体竞争集中的广州,《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等各大报社自然不放过这一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各大报社在广州市两会报道中各显神通,精彩纷呈。定位在“面向家庭、办市民报纸、服务小康社会”的《羊城晚报》“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敢为天下先,精彩报道层出不穷。近几年多次改版,风格与时俱进,日趋时尚,赢得大量都市年轻主流家庭读者,优化了读者群结构。在广州市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以“独门法术”在同城大报竞争中大放异彩。一、《羊城晚报》在“2006广州两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