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学教学需要通过正确的路径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把握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数学思维方式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看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要优化做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优化听与说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表达;优化想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1.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技能技巧,了解学生多样化的认知需要和丰富的情感需要。2.要建立师生人格平等的关系。3.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运用多样的调控方法1.把握好教学节奏。要先引导学生“入文”(感知理解内容),接着引导学生“入境”(与作者心灵相沟通,与文章旨意相融合),然后引导学生“入神”(深入课文,领悟构思、表现方法、遣词造句),最后引导学生“入化”(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及方法,逐步转化为能力)。2.讲求提问的艺术。准确把握提问的切入点,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  相似文献   

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我大胆提出“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并且身体力行,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会学语文.下面,我就这一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方法做一简要概述. 一、把握方向 只有把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向,学生才能懂得自己朝向哪里迈步.我是抓住以下四点引导学生去把握学习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应注意将"联系"的观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效促进学生把数学知识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下面撷取"三角形内角和"的几个教学片段来具体阐述"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能力强的人,能快速地把握语言文字,产生丰富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品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开展品读式阅读教学,在引导孩子们与文本深入的对话交流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打造精彩的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的核心,对诗歌进行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但要注意的是情感教学,入情还须出情,教师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引导学生.同时,还要做到立足学生,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启发式是与注入式相对立的基本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内在要求.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具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应该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实际,注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善于运用准确、通俗、生动的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8.
曾勤 《数学教学通讯》2015,(9):12-13,15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思考,那么学习就可能表面化和形式化.我们应以学生"开窍"为目的,把握提问的角度;以认知水平为依据,把握提问的难度;以正确思路为引导,把握提问的密度;以课堂结构为抓手,把握提问的速度;以教学需要为根据,把握提问的时机.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吟咏把握诗词情感,抓住关键词理解诗词内容,升华理解诗词情感时要重视把握诗词的意境和意象.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教师有效的指导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拨正学生偏离轨道的思维路径.教师在科学探究中的有效引导必须把握好引导的度(适度),选择介入的时机(适时),准确运用指导语(适意).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倡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探讨小说主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一元解读的禁区,除了从社会历史视角进行解读外,还可从文化视角、形式视角、心理学视角、人类学视角等角度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为了避免对小说主题的任意解读,教师要把握好多元解读的"度",注重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思路] <咏雪>一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词语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我设计了评价文章内容的教学环节.最后,以文本为样本,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设计了"仿写"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3.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获得对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究所特有的乐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而引导"再创造"意味着在创造的自由性和引导的约束性之间,以及在学生取得自己的乐趣和满足教师的要求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也就是说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度".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握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从而明确诗歌主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教学重点:把握木兰形象,明确诗歌主旨 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15.
李怡 《读写月报》2022,(10):38-40
<正>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丰富词语积累,加强对传统经典语汇的把握,关注当代语言文化现象。2.引导学生在扩充词汇量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规律的学习研究,增强运用词汇的素养。3.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词汇的生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规范而鲜活地运用语言,提升语言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有利于学生讨论的时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促进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当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迅速地把握必要的信息,删繁就简,帮助学生清晰、敏捷地抓住文章的思路,这是教师进行课文整体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可使用螺旋式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采取整体快速阅读法,培养学生课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评析,整体把握阅读内容.此外,还可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有梯度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把握文本。首先让学生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文章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进而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及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精读”杰作的观点,让学生围绕精读与博读展开讨论,训练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逻辑的严密性。最后总结作者的读书观,引导并鼓励学生凭借兴趣与爱去阅读,坚持终身阅读。  相似文献   

19.
施云 《云南教育》2003,(25):26-26
小学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探究教学中,关键不在于教师讲得有多好,而在于教师导得有多好,学生学得有多好、学到了多少。要真正提高一堂小学语文课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四个度。1.引导思考要适度当教师或者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不能紧紧盯住问题的答案,而应注重学生产生答案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适度的引导。如果引导浅,学生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就无法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如果引导得太直白,就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因此,把握好引导的适度问题就成了教师教学中应当要完…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要把握好时机。在学生困惑不解时引导,在学生思维偏离时引导,在学生意见分歧时引导,在学生浮于表面时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就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肤浅走向深入,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