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来取向的发展是青少年时期个体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对于青少年是否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角色、对将来自身的教育和职业规划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受发展情境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等理论的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对其未来取向所产生的影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家庭作为成长背景的要素之一,在青少年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家庭是影响青少年未来取向的重要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影响和亲子沟通关系与青少年未来取向三个方面回顾了家庭对青少年未来取向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学芹  史宏 《成才之路》2014,(13):16-16
中职生直接面临就业问题,未来取向是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心理结构,对个体当前的认知活动具有重要的动力引导作用,并且促使个体当前的行为指向和服务。通过调查问卷法,了解到当前中职生的未来取向程度位于中等水平以上,但未来意志方面得分较低。因此,在教育方面要有意提升学生的计划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3.
人在一生中都会不断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个体关于自己未来的思考和规划即为未来取向,它是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青少年未来取向进行系统性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青少年对未来的自我认知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和情感体验等,有利于我们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青少年未来规划指导.因此,本文对中学生未来取向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1引言   自我价值感(self-worth或self-esteem)是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一种弥漫性的影响,也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时期是由不成熟向成熟迈进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自我观念形成并趋向成熟的阶段.研究当前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未来取向作为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过程,近年来受到研究界日益广泛的关注并展开大量研究。文章对近十年来青少年未来取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主要成果进行综述,深入探索反映二者关系模型不断完善的过程,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并且提出了探讨交互作用机制和改进研究手段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中职生大多处于青少年阶段,这一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剧变期。如这一阶段的“情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与未来的发展。本研究以上海市某职业中学学生情商现状的调查结果为依据,通过对其分析探讨中职生的“情商问题”与特点,并针对问题讨论了提高中职生情商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体量呈现井喷式增长,青少年阅读的范围和内容变得尤为广泛.而青少年阅读状况不仅影响着其个人的素质,更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紧密相关.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青少年手机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青少年手机阅读情况参差不齐.而青少年使用手机阅读容易造成其网络成瘾、视力下降等问题,因此,文章结合国内对青少年阅读推广的经验以及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旨在指导我国青少年阅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未来取向是指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偏好和意志行动倾向,同时也包括个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情感体验。在分析未来取向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提出青少年未来取向结构的理论构想:一个三维度(未来认知、未来情感、未来意志行动)六因素(广度、密度、乐观性、思虑性、计划性、执行性)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标是个体关于未来的心理表征,对个体指向未来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研究青少年未来目标的最常用的维度是分析他们关于未来目标的内容。近年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目标中提及最多的是“职业”和“教育”,其次是个人未来的婚姻家庭、娱乐活动和物质生活。研究未来目标通常采用的另一个维度是“时间广度”,即人们思考的未来目标拓展到将来多远。这些目标的时间广度反映了青少年对毕生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发生顺序的认识,即先完成学业,之后找到一份工作,然后考虑结婚、建立家庭。青少年的个人发展目标的内容及其时间广度会因其生活背景和文化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和自尊量表(SES)对在校大学生的未来取向与自尊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未来取向程度较高,对未来有着良好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性别对大学生未来取向存在极其显著的影响,成长环境和本科院校层次对大学生未来取向没有影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高,性别、成长环境和本科院校层次对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没有影响;大学生的未来取向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初中生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学校参与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学校参与量表、学业成绩问卷、焦虑抑郁量表和外化问题行为问卷对81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教育未来取向既直接促进学业成绩,减少外化问题行为,也通过认知、行为和情感参与的系列中介作用对其起间接影响;教育未来取向还可通过认知、行为和情感参与的系列中介作用间接减少焦虑抑郁;职业未来取向可通过行为和情感参与影响学业成绩、焦虑抑郁和外化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2.
"文化转向"作为现阶段翻译研究的新的范式,过于夸大了文化的制约作用.本文分析了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语用学对未来翻译学取向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北京市中小学生 "网络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学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并对其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本研究以北京市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北京中小学生家中和校内外的应用情况.并对这种基于网络应用而形成的青少年亚文化--"网络文化"的概念、内涵及表现形式进行了讨论.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的分析,研究者认为,当前网络应用已成为北京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也已成为其亚文化的重要形式.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网络文化的特点,扬长避短,使之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德育与青少年"英雄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时期是道德社会化的关键期,也是崇拜偶像、确立人生理想和价值体系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榜样的道德示范和价值体系的形成在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普遍缺少使青少年认同与敬佩的、能够模仿与学习的道德榜样。在青少年个体的价值体系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鼓励青少年追新求异、张扬个性的宽松自由环境下,个人至上、  相似文献   

15.
学校联结可显著促进高中生未来取向心理品质的发展,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晰.采用问卷法对1771名高中生进行调查,考察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学校联结与高中生未来取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感恩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意向性自我调节显著中介学校联结与未来取向的关系;感恩显著调节学校联结与未来取向的直接路径,以及学校联结通过意向性自我调节影响未来取向的中介路径.学校、教师和家长应采取措施,增强高中生的学校联结水平和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同时注重学生感恩品质的培养,从而有效促进高中生未来取向心理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动力系统观提倡从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来看发展,对当前发展心理学方法论探讨具有影响力.就青少年转折与发展而言,动力系统观视角指出青春期特有的动力系统活动状态形成了青少年探索敏感性,这也构成了主动性发展的潜在趋势.这些倾向影响着青少年在其成长空间中的吸引子和斥子状态的选择.因为发展是形成于个体与环境各子系统的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发展研究需要比较分析典型类型的青少年的变化过程,从中提取发展过程的普遍性特点.而有效的发展引导和问题干预应该在个体发展敏感点搭建合适行为转折的桥梁.动力系统论的相关研究,对青少年发展过程研究的策略和量化方法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青少年时期是人类个体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推理思维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依据的调查材料是由教育部委托进行的“全国青少年思维发展调查研究”的第一部分,我们承担的是大连地区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调查。根据课题设计,中学生思维发展调查分为三部分,推理思维发展的调查是其中之一。本调查是在1983年10月进行的。调查的对象是初一、初二和高二年级的在校生,共810人。每个年级270人,其年龄分别在12、 14、 16岁左右。各年级组分别在城市重点中学、城市一般中学和农村中学三类学校中取样,各90人,男女各半。被调查的学生是在上述范围内随机选取的。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为了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培养状况,本研究通过制定标准、设计问卷,对1 21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初中生在文化自信理解上、学校在校园文化熏陶和课程设置上、教师在对应课堂教学方式上均存在一些问题。建议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培养现状,对于当前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的"补充教育"实质上是本土化的青少年非正式教育.作为一种课外活动教育,它在时间、场所和内容等方面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实现延伸与拓展,对青少年的个体发展与国家的文化传承和社会整合具有重要意义.青年运动、社区中心、青年村以及犹太旅行与徒步是"补充教育"的主要组织、机构和途径.以色列"补充教育"具有突出的自身特色: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形成各有所长的教育合力;突出问题意识,制定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公平,推动实施广泛覆盖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实践;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注重培养青少年领袖;注重文化滋养,实现价值传递.  相似文献   

20.
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向对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广东省农村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着生存取向、技术取向、个人取向、自满取向,还需要从增强社会支持和公共信任、强化专业引领、激发内驱力、注重实践反思等方面来促进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