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图书质量的四个方面当中,内容质量构成图书价值的核心,而好的内容质量又是以好的编校质量为支撑的。如何抓好编校质量,为出版社实施精品战略“保驾护航”,保证出版社源源不断地为社会生产出大量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期所选文章提示我们:编校质量取决于编校人员的素质与责任感,抓编校质量要落实到每个细节。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图书质量的四个方面当中,内容质量构成图书价值的核心,而好的内容质量又是以好的编校质量为支撑的。如何抓好编校质量,为出版社实施精品战略“保驾护航”,保证出版社源源不断地为社会生产出大量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期所选文章提示我们:编校质量取决于编校人员的素质与责任感,抓编校质量要落实到每个细节。  相似文献   

3.
金城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外交趣话》一书,错误百出。笔者在震惊之余感到十分痛心。一本书得以出版,要求作者具备较高的学识修养,同时更要求编校者的严格把关。而《外交趣话》,不论是作者还是编校者都远远没有达到要求。首先,张冠李戴的现象不少,这里不仅有作者自身的原因,编校的敷衍塞责也难辞其咎。在《人物篇》中作者就将驻苏联大使馆武官边章五写成“边章武”  相似文献   

4.
积极发展电脑校对促进编校质量提高王建中1996年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全国图书质量大检查”,在500多家出版社自查的基础上,对35家出版社35种自查图书进行了抽查。抽查的结果说明,图书的编校质量问题十分严重。在为解决编校质量下降问题而作的种种努力中,积极...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期,关于在出版社中是否要普遍地以“编校合一”取代“编校分工”的问题曾引起过广泛争论,这主要是因为现行“编校分工”体制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与不足,使得轻视校对工作的错误思想不断滋生和蔓延,从而导致全面实施“编校合一”问题的提出。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广泛...  相似文献   

6.
编校合一,还是编校分离,这是近年出版业内部很引人关注的问题。在整个出版业的发展中,编校关系变化无非是编校分离,编校合一这两种关系。我认为古代出版工作编校合一,侧重点在“校”;现在,编校分离,侧重点仍在校;将来,随着电子出版业的兴盛编校又将归一,其侧重点不言自明:校对案头校审功能上升,编辑功能分流为案头工作弱化,策划组稿功能强化。  相似文献   

7.
谈编校合一     
出版工作发展很快,书刊越出越多,大家都感到高兴。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令人头痛的事,就是书刊上出现的错别字太多,“批准”错成“批淮”,“遣送”错成“遗送”,“荼毒”错成“茶毒”,这类差错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不仅如此,而且竟出现“展望出版社”错成“展览出版社”这样的事。这么错下去怎么得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想到如何从出版社的编校体制的改革上做文章。解放前的出版业(当时的书店)大都实行编校合一的体制,当时的编辑部人员很少,也不得不如此。当然编校合一也有其合理的一面:编辑管校对可以减少校样上的许多错误;校对当编辑助手,学做编辑工作,业务上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开明书店是实行编校合一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之一。他们出版的书,校对精,错字少,声誉卓著。周振甫、王攸二位同志都是开明的老人,我们请他们写了两篇文章,介绍当时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解放后,出版事业大发展,出版社也多了,编辑部机构比以前大得不能比,编校分开代替了编校合一,毫无疑问这是一大进步。但是编校分开之后如何保留编校合一中的好经验、好传统却是一个末被十分重视的问题。新中国的出版事业已有30多年的历史,编辑和校对工作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希望同志们踊跃写出总结经验的文章来参加讨论:①编校工作有些什么经验教训?②编校体制应当如何改革才有利于出版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研究图书馆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问题时,许多图书馆都在考虑藏书组织及借阅部门是否分科设置的问题。有的馆是由合而分,有的馆分了又合,甚至在同一个馆内时而合、时而分,举棋不定。而每次的分与合都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分科问题到底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一  相似文献   

9.
自编自校,这一在许多出版社被作为减员增效的办法,在近几年的图书质量检查中,被普遍地认为是导致图书编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图书编校质量,一些出版社重新发现了专职校对的不可或缺性。但是在对专职校对的重新定位中,一些出版社也出现了这样的倾向:认为编辑看校样多余或者可有可无,一些编辑虽然也看一遍校样,但他们常常是“浏览”,而不是“通读”。笔者认为,在探索提高出版效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我们曾经实行的每一环节(步骤),可弃者弃,不可弃者不能弃,或加以重新定位。从提高图书编校质量这个目标考虑,…  相似文献   

10.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下图书编校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属于责任感不强、业务水平低的,也有由于超负荷工作使之编校不细、不严造成的。有的出版社编校者素质较高,但超负荷的编校量,使他们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咬文嚼字,只好囫囵吞枣,这必然降低编校质量;有...  相似文献   

11.
<正>“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几百年前《三国演义》里的这句古话似乎早已参透了当今新闻传媒行业的“合”与“分”。“合”,即“融合”、“整合”,而“分”,即“分立”、“分化”。从传媒形态的角度来看,所谓“融合”是各种传媒形态之间的融合,比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这是外在的融合。而从传媒个体的角度来看,“融合”则是各传媒个体自身资源的融合,比如传统的报业、广播电视媒体自身各种信息资源的融合,这是内部的融合。外部融合只是融合的  相似文献   

12.
图书编校质量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奇 《中国编辑》2003,(4):16-19
二十年来,图书的差错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了困扰我国图书出版的老大难问题。新闻出版署先后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并从1993年开始,不间断地对全国图书的编校质量进行检查。但是,从总体上讲,“无错不成书”的问题却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再次敦促全国各出版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编校工作,提高编校质量。编校质量保障问题,又一次成为我国出版界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3.
现在对书不感兴趣的出版社还是有的。尤其是当下出版社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以“企业的名义”消解图书属性、浑身上下嗅不出半点书香的“出版家”已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4.
走出“三审三校一通读”模式史新奎编校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牵涉到编辑、校对、激光照排等诸多环节。为了提高编校质量,许多出版社加大力度,建立了各有特色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目前,出版界最流行的编校模式是“三审三校一通读”,整体效果是好的。不过,这种模式也...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目前,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韬奋基金会协办、中国版协编校工作委员会承办的第三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圆满落幕。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以及中央出版单位的94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编辑黄璐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编辑二等奖和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这也是本次大赛中唯一一家军队出版社的代表获得奖项。  相似文献   

16.
所谓好书商,是指遵纪守法、经营有方的书业个体户。众所周知,由于合作出书的客观存在,很多较成功的个体书商实际上已成为仅仅没有三审权和书号的“个体出版社”。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无论从编校质量,还是出书章法或是经营规模看,一些较成功的个体书商已足以与一些国有出版社分庭抗礼,甚至让一些国有出版社感到了某种锐不可当的威压。随着新世纪的来临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目前,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韬奋基金会协办、中国版协编校工作委员会承办的第三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圆满落幕。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以及中央出版单位的94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编辑黄璐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编辑二等奖和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这也是本次大赛中唯一一家军队出版社的代表获得奖项。  相似文献   

18.
看到新闻出版署公布直属出版社第三次图书质量检查的结果,着实吃了一惊。据报道,抽查16家出版社的32种图书,其中编校质量不合格品达69%(什么叫不合格品,1992年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的第五条有说明:“一般性差错以万字计算差错率”,“有六处以上(包括六处)严重文字错误,或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的,为不合格品”)。 大家知道,新闻出版署的直属出版社包括了一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向以出版态度严肃著称的出版社。如今这一类出版社的编校质量尚且如此,那末,有些不知“三审制”为何物,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在图书质量的四个方面当中,内容质量构成图书价值的核心,而好的内容质量又是以好的编校质量为支撑的。如何抓好编校质量,为出版社实施精品战略"保驾护航",保证出版社源源不断地为社会生产出大量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期所选文章提示我们:编校质量取决于编校人员的素质与责任感,抓编校质量要落实到每个细节。  相似文献   

20.
容易混淆的几个通信速率的量和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图书质量的四个方面当中,内容质量构成图书价值的核心,而好的内容质量又是以好的编校质量为支撑的。如何抓好编校质量,为出版社实施精品战略"保驾护航",保证出版社源源不断地为社会生产出大量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期所选文章提示我们:编校质量取决于编校人员的素质与责任感,抓编校质量要落实到每个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