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讨论的深化、研究的推进,有些学者已经意识到多年来教科书和有些论文就真理的客观内容论证真理客观性还不够,还不能令人信服,而提出应由此深入,转向解决真理内容是什么的问题.例如,董武清著文说,在说明真理的客观性时,不能只是笼统地指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就行了,还必须进一步明确指出真理的内容是什么,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不是指客观对象本身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只能从真理内容同客观对象的关系上来理解这样三个原则问题.①江崇国的文章也讲到,一般都认为,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但这个内容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何是客观的?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反馈耦合系统与过程,其层次性、系统性含义主要有真理的内容来源、知识成果、功能作用及其相互关联方面.②这些建议很好,值得肯定,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都是一般性地提出问题,而设有很好地解决问题,他们在行文过程中,没有真正地贯彻自己提出的原则和要求.读罢他们的文章,真理的内容到底为何物仍是一个谜,读者仍不能清晰明确地把握真理客观内容的具体规定,这可从他们所持的论据以及整个论证过程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2.
很久以来,“客观真理”这一提法广为流行,无论是在哲学教科书中,还是在报刊文章中,一般都是把“客观真理”当成“真理”的同义语,认为这个提法是个“经典命题”,它揭示了真理的最本质特征,和唯心主义的“主观真理论”从根本上划清了界限;认为“客观真理”的含义既包括其内容的客观性,也包括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的客观性,等等。对于这些见解,也曾有人提出疑议。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3期上就有一篇  相似文献   

3.
真理的本质属性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其理由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另一种认为主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其理由为: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的获得过程具有主观性,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真理的本质属性应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的相符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真理范畴的归属问题,哲学界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主观范畴论”认为真理作为“正确”的意识,依然属于主观范畴;“客观范畴论”则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本性也是客观的,所以真理属于客观范畴.上述观点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下述问题:第一,“主观范畴论”是在“本体论”范畴的意义上考察真理归属问题的,是在主观与客观绝对不相容的对立的思维中获得的结论,那么真理在哲学整体系统中究竟是属于本体论范畴,还是应该属于认识论范畴?第二,“客观范畴论”在考察真理范畴归属问题的时候,是以“真理的本性是客观性”这一命题作为理论前提的,那么,客观性真的是真理的本性吗?第三,“主观范畴论”和“客观范畴论”在考察真理范畴归属问题的过程中,都把真理当作一个“固定范畴”,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以对真理范畴的静态理解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那么真理究竟是一个抽象的固定范畴,还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对于这些问题,笔者的基本看法是:在哲学整体系统中,真理不属于本体论范畴,而属于认识论范畴,对于真理范畴自身性质的考察应在认识论中展开,而不应在本体论中进行;在认识论中考察,真理的本性不是客观性,而是主观与客观的符合性、一致性,真理的实现实质上是“主体和客体的一致”、“客观性和概念的同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鉴于哲学界对真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对性与绝对性论述较多,而对真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论述较少的现实,本文认为,真理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是不容置疑的。从真理的产生过程和存在形态来看,真理具有抽象性;从真理的内容和应用来看,真理具有具体性。真理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正确把握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被我国哲学工具书及教科书普遍采用的“真理客观性”观点均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所以真理也是客观的,真理与客观真理是等价的范畴,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笔者以为,这些几乎是常识性的观点,它的基本论据、推理过程及其结果都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和内在矛盾,因而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现就笔者对其存在的疑义举要如下:一疑──“真理客观性”观点与实践标准相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  相似文献   

7.
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与价值相互渗透;对话和交流是探求真理的一种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它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主张一种主观的相对的多元的真理观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真理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我们只是把其中的某些问题的讨论意见,作如下的简介。(一)什么是真理第一种意见:把客观真理说成就是客观存在,并且把真理区别为两种:即客观真理和思维真理。他们认为,关于真理的问题,一方面是客观真理的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它的可认识性问题,这两方面相结合但又不能相混淆。抹掉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真理的绝对客观性,只承认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就是宣扬:不能有不依存于  相似文献   

9.
真理是什么?持辨证唯物主义论者虽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基本上有二:(1)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如: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认为真理是人们的认识与客体相一致。如:“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真理是“概念、观念与客体的一致;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知识。”一般认为这两种定义是没有区别的,它规定的是同样的内容。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在论述真理问题时,都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谈真理的主观性,似乎一讲真理的主观性,就有唯心主义之嫌。我认为,主观性是真理的重要属性之一,不承认真理的主观性,就等于不承认真理。 (一) 究竟何为真理?早在几千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明确地给真理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即“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实必相符合”。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霍尔巴赫认为:真理就是我们的观念同客观对象的正确而恰当的  相似文献   

11.
<正>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有“唯一性”的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家们一致的看法,也是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绝大多数同志的一致的看法。但是,如何理解这个“唯一性”?它的內涵是什么?它是否只仅仅局限于鉴别认识的真理性和谬误这个范围?我认为,提出这个问题并加以探讨,对于加深对真理标准“唯一性”的理解,对于澄清至今仍在某些志同头脑中存在的糊涂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这一问题,略谈自已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客观性只是属于客观事物的,客观事物之外没有客观性,如真理、矛盾等。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客观性的不正确理解。因此,本文拟就客观性的含义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学界同仁。一关于客观性的含义,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客观性范畴应有如下基本规定:第一,物质、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是认识客观性的最终依据;第二,主体性不是主观的,它自身体现一种历史积淀的客观性;第三,客观性只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同一关系中;第四,客观性获得的基础是主体的实践;第五,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很自然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因为,要坚持真理内容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并把这个观点贯彻到底,必然要否定真理的阶级性;相反,如果承认真理的阶级性,就得在真理的客观内容之外又加个阶级的内容,在真理的实践标准之外另立个阶级的标准,这势必同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相抵触。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界曾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层开过讨论。有的说无;有的说有,或部分的(在社会领域)有。那时的讨论,认识虽未统一,但把问题、论点、论据提了出来,有助于进一步的探究。但是后来这个问题竟然成了人们讳莫如深的禁区,完全是由林彪、陈伯达、“四人帮”设置的。这伙政治骗子和理论骗子,或通过他们控制的报刊发社论,或通过他们授意炮制的《哲学小辞典》、《马恩列斯论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14.
主观真理与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真理是否客观的问题上 ,应该从不同的角度 ,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角度看 ,真理作为意识的组成部分 ,是主观形态 ,即真理是主观的 ;从真理与谬误的角度看 ,二者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形式都是主观的 ,二者的惟一区别是正确性问题 ;从真理本身中所包含的内容和形式看 ,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 ,但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不等于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15.
真理问题,是哲学研究史上一个古老而不朽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把探求真理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虽然各个哲学家、哲学流派对哲学的含义、本质属性作了不同甚至相反的回答,但都不否认真理是标志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论范畴。这意味着,单纯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并认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甚至将真理的客观性等同于真理性认识的对象,是片面的。那么是不是说真理就是主观的,主观性就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真理还是一个关系范畴,作为关系范畴,它表示相关性,而相关性只有在两个或多个相关项之间才能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识的基本特征,认识中的客观性及真理与谬误的原则区别,分析了真理的内容,提出真理的内容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自身,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认识论中的客观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一 客观性和价值性是真理的双重属性。真理的客观性,就是表明真理所包含的内容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人的认识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就要在认识中尽量排除以主体为转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现行哲学辞典和哲学教材认为客观真理就是真理的客观性,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因而客观真理又指真理本身,把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及客观真理看作同一的范畴.这种观点包含许多逻辑上的矛盾,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实际上,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及客观真理有着各自特定的涵义.客观真理是指客观存在,真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而真理的客观性只是真理一方面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是一个涉及如何把握真理这个哲学范畴的科学含义的重要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探索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并用真理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真理呢?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真理的这一规定,是符合马列主义真理观的.真理是认识论的范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21页).真理的本质属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是主观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  相似文献   

20.
真理是客观的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这一提法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它歪曲了真理的本质 ,造成真理问题的模糊不清和诸多理论上的矛盾。真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其本性是主观符合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