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学地理课对学生的生存态度和人生观教育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培育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的环境教育方面更有着较大优势。因此,环境保护(或绿色)人格的培育就成了一个贯穿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极好切入点,同时又是一个可以不断分化的重要生长点。环境保护,说到底是通过人对环境进行保护;环境教育,归根到底是使人受到心灵的净化与教育。环境保护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人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环境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思想积累。爱护环境的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则构成了高尚的环境保护人格。环境保护人格的树立与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准备环保材料、鼓励学生改变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重大课题。而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公众应当自觉地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广大中小学生,是明天园林城市的建设者和优美环境的享受者,他们的行为决定和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校园建设成为传播绿色文化的辐射源,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的文明人。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心理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生态环境控制的心理学途径,生态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心理根源。环境问题是由人类行为引起的,它们也能由人类行为得以扭转。笔者提出用行为主义的方法去矫正人的资源浪费行为;通过早期社会化和环境教育培养儿童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倡导生态心理学,寻找人与自然天生的情感联系,唤醒人的生态潜意识,为人类寻找心灵的家团。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是对人的素质教育,它包含科学知识、道德规范、现代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拥有这种基本素质,就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那么,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如何把"环境意识"渗透到平常的各科教学中去,使孩子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呢?又如何让他们的行为去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使人人都关心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呢?现就此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又该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使孩子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去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呢?在日常行为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幼儿常会做出一些和他已具备的环境意识不一致,甚至是相矛盾的行为举止。在课堂上,对于  相似文献   

7.
自人类出现以来 ,就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并随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演进而变化。环境伦理建构的基础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公正原则 ;合理消费原则 ;生产活动的生化原则。环境伦理的建构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使人在进行自己的行为时 ,自觉考虑和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社会、后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而实现这几者的和谐互惠共生。环境伦理的建构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绿色奥运理念指导下的高校环境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绿色奥运理念指导下,开展高校环境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改变大学生环境意识薄弱现象,树立绿色消费理念,营造校园绿色体育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建设绿色体育运动场地、优化校园绿色体育环境的文化氛围、制定绿色体育环境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9.
美国环境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环境社会心理学传统的研究课题包括对拥挤和噪音、环境风险、建筑心理学及环境评估的研究,新的研究取向则是研究由于人的行为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形成人们的环境保护行为。为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家需要加强对环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10.
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随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演进而变化。环境伦理建构的基础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公正原则;合理消费原则;生产活动的生化原则。环境价理的建构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使人在进行自己的行为时,自觉考虑和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社会、后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这几的和谐互惠共生。环境伦理的建构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负载了过多的人口,加上长期以来对土地、森林、水和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缺乏必要的保护和建设,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环境保护己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谋求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主要内容。生态环境的恶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将威胁到国家的环境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素质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而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做起,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在职高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认清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对我国经济建设、保护环境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环境教育的内容1.认识生态环境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环境教育的目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城乡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懂得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人能利用、调控与改造环境,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2.科学利用环境资源的教育。对可更新资源(如水、森林等)的维持和保护;对不可更新资源(如矿产、能源等)的开发、利用与珍惜。3.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道德对人的行为是一种"软约束",缺乏强制性,要解决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只靠道德主体的自律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法律的约束。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其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把环境保护理念带进未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是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佤族传统生态文化由于受其环境和宗教的影响,其生态保护观念与行为在许多层面透射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有效地维持了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共存。解析佤族传统文化,展示其中蕴含的丰富生态保护观念与行为,不仅可以保护传承其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其研究也将有助于为当代民族地区的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智慧启迪与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5.
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去?使孩子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去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都去关心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呢。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笔者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和实施策略。一、开展环境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第一,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原则。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教育环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和大胆实践环境保护活动。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突出的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全社会每个人自觉的、长期的行为。教师在利用生物教学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应重视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的引导,使其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中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当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在他们心中扎根,成为每个人生活的行为习惯时,环境的明显改善是指日可待的。目前,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应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国的自然环境问题虽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广泛关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需求的不断扩张,某些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脱节。生物学是一门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其中的相关内容是环境科学不可分割的部分,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生物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因此,在生物课中渗透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的统一构建,是每一个在第一线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国当前环境教育需要研究与完善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古已有之。当时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不自觉的、下意识的行为,是在对自然环境缺乏了解下产生的,虽然如此,它也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并启迪了后世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19.
生态开拓者     
重实效的环境保护论者正从事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提供模型。在美国正出现一批新的环境保护论实干家,他们从事解决种种环境问题。我们把他们称为生态开拓者。在城区和乡村,一批生态开拓者们正在设计采伐森林、生长食物。制造商品、构造房屋及运输系统、发电、材料循环、减少浪费及设计可继续发展的社区的方法,同时试图使对环境的损害降至最小。生态开拓者是当代的探索者,他们描绘了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独特地图。他们未受到什么鼓励而自觉地为扭转环境恶化在不断加速步伐。他们不尚空谈,苦干实干,是实际的想像家和后方的技术员,是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丁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党和国家把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对策措施,提出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采用了行政、法制、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的手段,以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其中,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中学生可以说是我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年龄最轻的人才资源,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可由青少年学生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