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2020,(4):71-72
<正>学生参与居家体育锻炼是以增进身心发育水平、增强身体机能、完善各器官系统功能、提高体能和运动水平等为目的。科学合理的锻炼是这些目的达成较好效果的必要保障,居家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练习方式的选择、安全有效运动的调控、场地器材的使用"四个维度合力作用于实际锻炼效果,对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达成较好的锻炼效果至关重要。一、居家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居家体育锻炼应因需而择,练习者需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合理地选择锻炼内容。(一)不同学段的内容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居家体育锻炼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实施的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的家庭锻炼方式,是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和健康行为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居家体育锻炼方案是消除"锻炼盲"的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实践认为有效设计家庭体育锻炼方案应做到生活化、自主化、简便化、趣味化和"精""准"化。一、生活化居家体育锻炼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调味剂"和"必需品"。第一,器材使用生活化。居家环境中随处可见的、触手可及的纯净水水桶、米袋、油壶等物品都可以当作健身器材。如,俯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疫情防控期间河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居家锻炼行为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居家期间有82.29%的学生开展了居家体育锻炼,但大部分学生在锻炼时长和锻炼频率上均达不到每天锻炼1小时的标准;居家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呈现出便于操作、形式简单、场地设备要求低的特点。(2)有64.02%的大学生对于开展居家体育锻炼态度积极主动,72.29%的大学生表示缺乏居家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50.16%的大学生有强烈的健身指导需求。(3)学生居家时,家庭体育锻炼氛围不太理想,学校对于学生开展居家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4)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影响大学生参与居家体育锻炼的阻力因素主要是家里空间太小、缺乏健身器材、怕累以及运动知识技能匮乏。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20,(5):28-29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因为居家时间和健康需求大增,居家体育锻炼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而对场地条件要求低、器材易得又趣味性强的亲子互动运动颇受小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笔者将家庭中常见的一次性纸杯融入到居家体育锻炼教学中,丰富居家锻炼方式,让亲子锻炼更有趣味。  相似文献   

5.
<正>疫情·居家锻炼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要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校体育》2020,(4):30-31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广大体育教师为了提高居家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尝试了大量的网上视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乃至家长的居家体育锻炼效果。但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部分居家锻炼的设计缺乏有效性和实践性。笔者通过对线上体育锻炼指导发生的有效性因素分析,尝试从主体需求、环境、器材、方法、强度、监控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针对具体项目设计可行性方案,希望为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后续居家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一、居家体育锻炼影响因素(一)主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推进《基于智慧系统的学生体质管理与整体干预研究》的课题研究,深圳市宝安区天骄小学在暑假期间开展了可视化“测、练、赛”一体化的居家体育锻炼新模式,借助可视化体育锻炼平台开展居家体育锻炼,并在锻炼前期和后期分别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与分析、班级和小组排名赛等一系列线上体育活动,通过严谨的测试、科学趣味的锻炼和游戏化的竞赛,实现学生在校有教师指导、在家可视化自主锻炼的体育锻炼模式。  相似文献   

8.
居家体育锻炼作为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重要形式,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特殊天气条件下大众的主要锻炼方式。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47所高校4 416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行为,结果显示:(1)82.98%的大学生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男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强度、时长均显著高于女生,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华中地区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长均最低,力量练习、跑步、跳绳是大学生主要的居家体育锻炼项目;(2)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知行不一的现象仍普遍存在;(3)内部动机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外在因素是阻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学校体育教学、网络媒体、运动APP和公众号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的主要途径,基于网络课堂的居家体育学习方式中,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的效果最好,网络直播效果最差;(4)父母与子女间的居家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较强的代际互动关系。建议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家校社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结合小学生居家锻炼的实际情况,从内容设计、场地器材、运动负荷、动作噪声、视频呈现方式五个要素进行阐释,以期提高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实效性,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疫情居家期间的认知、心理、参与度、锻炼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学生对居家锻炼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认知程度较高,平和的心理状态居多;随着风险等级增高,焦虑和抑郁情况递增;居家锻炼以力量及有氧健身等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为主,坚持锻炼的比例不高,运动负荷偏小,晚上锻炼的人数最多,锻炼方式多样化,且随意性大,计划性不强;网络查询、学校网课及电视媒体是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体育网课效果不理想,锻炼的科学性有待提升;自身的锻炼兴趣和习惯是影响锻炼的主要动因,次要动因为场地、器材和氛围等客观因素。因此,建议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科学居家锻炼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认知;积极发挥体育网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各类线上体育锻炼APP的辅助和监督作用,加强居家锻炼体育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高居家锻炼的趣味性、实用性、智能化和安全性,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行为现况,为促进农村青少年居家体育锻炼效果与养成良好运动卫生习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农村中小学生1448名,利用问卷星进行居家体育锻炼行为现况问卷调查。结果:体育锻炼现状上,有30.11%的老师布置家庭体育作业、28.76%的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体育作业、96.98%的屏幕时间≥2h、15.86%的每周体育锻炼≥3次、9.21%的每次锻炼时间≥60min、41.67%的运动强度达中等以上,不同学段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程序与卫生上,有36.83%的运动前热身、14.38%的运动中监测心率、40.73%的运动后放松、85.08%的饭后不立即运动、82.66%的运动中注意补水、71.24%的运动后不立即坐卧休息、77.02%的注意运动后保暖;体育锻炼动机上,有65.93%的为了增强体质、39.05%的喜欢运动、38.64%的瘦身塑形、45.23%的缓解压力、49.53%的增强抵抗力、20.09%的学校要求、11.09%的家长要求,不同学段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动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次数、时间和强度、选择项目和锻炼场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够,大部分学生忽视体育锻炼,锻炼的强度较小,时间较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研究指出应顺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采用多种锻炼形式,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各地教育部门为中小学校"停课不停学"做了大量工作。"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小学生居家锻炼指导建议"(以下简称"指导建议")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个体体能锻炼,第二阶段是结合家务劳动的居家锻炼,第三阶段是体育教师设计或者学生、家长自创自编的各种专题"小课程"锻炼,第四阶段则是"空中运动会"。从效果来看,"空中运动会"将学生居家锻炼的热情推向高潮。一、"空中运动会"的设计思路2020年2月9日至3月1日,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疫情期间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进行研究,发现:家长对小学生居家锻炼支持度显著提高,但居家锻炼现状仍不容乐观,跳绳和素质练习是居家锻炼的主要项目。家庭支持对小学生居家锻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支持对小学生居家锻炼影响较小,不同地域间小学生居家锻炼差异较大。建议:提升家校合作协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提供科学的居家锻炼资源,家庭对居家锻炼起引导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立庆  李丹 《福建体育科技》2011,30(6):44-45,48
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南京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样本学生体育锻炼强度偏小,锻炼频率偏低,锻炼持续时间较短;锻炼项目以球类项目为主;锻炼目的方面,四成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强身健体";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没有时间"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学生希望的锻炼方式主要是"和同学自由地锻炼"。这些都表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了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部分原因,为行政决策和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小学生居家线上教学成为“停课不停学”的有效措施,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居家的身体健康、体育锻炼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由各方合力为中小学生创造居家锻炼条件,提供居家锻炼方法指导,体育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等等一系列措施迅速及时跟进。经过共同努力,各地在疫情突发紧急情况下开展的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普遍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居家锻炼“抗疫”过程中也不同程度暴露出中小学生在锻炼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审视,本文对问题加以整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一、存在的问题1.小学与中学缺少适宜的速度耐力锻炼内容为学生向初中晋升提供过渡。在小学六学生耐力速度锻炼中,更多以(体测内容)50m×8为主,而仅过了一年晋升为初一学生时,直接面对的是800m、1000m速度耐力的锻炼项目,在经历漫长暑假"空白期"之后,少有学生在炎炎夏日经常性开展体育锻炼,更多的是置身室内  相似文献   

18.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体育人口概念的界定为依据,参照其它院校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情况,对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探索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成因。结果表明: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频度低,参与课外锻炼的人口少,活动中受伤的比例大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间、场地设施、锻炼习惯、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及锻炼氛围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建议学校体育场馆要尽量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课外锻炼的安全防范教育。  相似文献   

19.
健身类APP功能丰富多样、简单便携,具有的娱乐和社交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健身兴趣,健身类APP对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本文笔者首先介绍了健身类APP及其功能,随后分析了学生居家体育锻炼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学生、教师、家庭三方面提出了健身类APP在学生居家体育锻炼中的具体应用路径,希望对学生熟练掌握体育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高校体育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构建了阳光体育教学模式,即提出取消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课组织形式,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时间安排在早操和课外活动时间,并以院系为单位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方法的传授,既抓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又注重健身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掌握健身锻炼方法、培养锻炼兴趣、养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