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教材第4册第2课的教学内容,是线条知识学习的系列课之一,目的是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线条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构成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相似文献   

2.
在使用Windows XP系统自带的画图程序时,如果你选择了最粗的线条后仍然感觉线条太细,该怎么办呢?其实,方法很简单:你只需单击工具栏中的[直线]工具后,连续按下"Ctrl ‘ ’"键多次即可让线条变粗(" "键指的是数字小键盘上的" "键)。如果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那么如何让线条活起来,生动起来呢?在此,我针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借鉴古人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在常见的事物中感受、理解字的线条结构。一、线条之美比喻化传说汉字的创始人仓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其实也就是"道法自然"。自然界中的各种行迹均不相同,于是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汉字,也形成了一种对汉字的美进行欣赏的学问。首先,汉字是由线条组成的,那么什么样的线条才是美的呢?要想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铅笔、钢笔写出美的线条,  相似文献   

4.
《会变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的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之一。通过对一年级下学期《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对各种线条已  相似文献   

5.
<正>线描从中国画的角度而言就是白描,可以解释为用线条来描绘对象。线描也是从西方素描和速写里分支出来一种绘画形式,可以用线条的浓淡、粗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来表现对象的造型和空间质感等。常用的线条有直线、曲线、弧线、折线等。纵观中外美术史,许多作品都以线造型。我国线描历史悠久,"十八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都是对线描发展的总结与概括。达芬奇用线表现对物象的透辟认识,他的自画像让人感觉"这便是智慧的化身"。马蒂斯的线描人体,线条概括明了、野劲十足。可以说,线条从客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线条不但以"写形"、"写意",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写心"、"写情",尽情展示丰富多彩的主观认识世界.文章通过解读中国画线条背后的隐性世界,探究了中国画线条与画家情感世界的内外化规律.认为:中国画中的线条是中国画家笔墨与精神的结合体,是中国画画家的情感和生命留下的轨迹.画家的生活方式、人生经历、情感世界不同,所留下的线条轨迹亦不同.线条价值就在于线条能传递出各种不同的信息,并跨越无限的时空,不断映射出隐在画中的画家精邃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7.
绘画中最简单与最便捷的表现手法就是线条,从我国远古时期的象形绘画到顾恺之等名家的绘画艺术,都是通过线条的表现与拓展来构成的艺术生命力。可以说线条是艺术峰巅的支点与骨架,更是构成绘画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画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与人文精神,主要以线条作为绘画造意的基础与方法,这来源于中国哲学中的"意"与"象"的深刻内涵。本文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线条美的特征与内涵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绘画线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线条指绘画时勾的或曲或直、或粗或细的线条,因粗细不一而分为粗线条与细线条。一般来说,在绘画中,"粗线条"偏重在勾勒轮廓、大致趋势;而"细线条"则偏重于细节描写、突出局部。在整个绘画过程中,画家什么时候需要"粗线条"?什么时候需要"细线条"?什么时候"粗线条"、"细线条"兼而有之?这完全要从实际考虑,是很有讲究的、很值得斟酌的。例如画人物肖像时往往要先粗后细,先勾勒出一个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生》2012,(18):64
"让经典走进心灵"经典诵读比赛,"好书·人生·美言"读书主题活动,高三毕业班学习资料"跳蚤市场",作家签名赠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的"心香·阅读季"综合性读书节系列活动丰富多彩,开展得多方位、多层次。读书节系列活动,让学生们与书来了个深度"约会",也为他们带来了一道道阅读盛宴。读书节系列  相似文献   

10.
正篆刻艺术的核心部分是线条。线条的质感与笔法、刀法有关,包括线条外形和线条内质,以及线条外形与内质的关系。印章中,我们所追求的线条美感应是有精神和力感的,有"骨"才会有"力"。骨丰肉润才有艺术上的线条美感,骨血峻宕才能意气风发。东晋卫夫人《笔阵图》中有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它强调了"骨"与"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苏教版第十册第15课《线条的魅力》。这是一堂造型表现课,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线条的魅力。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笔画出不同形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变化与工具材料的关系,充分体验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用线条表达情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线条的质感与笔法、刀法有关,包括线条外形和线条内质、以及线条外形与内质的关系。印章中我们所追求的线条美感应该是有精神和力感的,有"骨"才会有"力"。丰骨肉润,才有艺术上的线条美感,骨血峻宕才能意气风发。东晋卫夫人《笔阵图》中有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南北朝王僧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教材第三册第15课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是一个斑斓的线条世界。揭示甲骨文神秘的"艺术母题"——形式,必须从字形入手,对字形拆分比较,找出其线条特点。从艺术形式学和艺术类型学的角度思考,并采取方向与形状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线条进行分类:甲骨文具有直线、弧线、曲线、折线、封闭性线条和点等六大线条类别,每大类线条又按方向派生出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15.
不论是明媚的色彩,还是流畅的线条都是小学美术绘画的语言,它们在美术绘画中抑或是在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色彩与线条技法的教授,让学生能够借助神奇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进行思维的创造,以便其在天马行空、奇思妙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从而找到绘画的乐趣,让学生在原有美术的基础之上得以提升。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小学美术课色彩与线条教学技法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贾宝珊 《成才之路》2011,(15):53-53
手绘线条图像是人类的"第三语言",是人们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以手绘线条图像来传达信息和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质。本文就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提出了几点看法,旨在通过本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无顾虑,大胆、果断、自信地运用线条,发展个性,发挥创新精神,感受手绘线条图像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越懒越浪漫     
月光之椅这么笨重的东西是什么?你再仔细看看:物体的外形线条优美,色彩柔和,看似笨拙朴素的"木头"中间是一轮"明月"状的半圆,这一轮"半月"就是让我们舒适坐上去的  相似文献   

18.
对标题的灵活运用与处理。标题往往是一篇课文的"主脉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标题的引导,理清线条,让学生知道这框题内容主要探讨的主题是什么。思想品德教材中有的标题比较抽象,往往需要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才能理解标题的用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笔墨与线条的艺术,它在追寻笔墨与线条中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实践中,中国古典的文化哲学观又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从而铸就了中国传统绘画笔墨与线条中的精神内涵。中国古典文化哲学的三大体系——儒、道、禅以笔墨与线条为载体,将其哲学精神融入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绘画中的线条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线条只不过是形体与形体,色块与色块会合的地方,是我们想象力在他们之间创造出来的可视语言.在长期的美术发展中,"线条"作为美术家创作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造型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并有"线条是绘画的灵魂"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