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电刺激训练法是一种用电刺激代替由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使肌肉产生收缩的方法.电刺激可分为间接刺激和直接刺激两种.间接刺激是将电极敷贴在运动神经处,刺激运动神经使肌肉收缩.直接刺激是将电极固定在要使之收缩的肌肉上,直接用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之收缩.一、电刺激应用的方案电刺激的方案有许多,其中比较著名的和比较公认的有如下几种:(一)Kots方案.由苏联学者Kots1975年提出的方法,后经美国Electrostim有限公司制成仪器,该仪器名叫Electrostim 180-2 unit,使用2,500Hz的高频电刺激,使肌肉产生10秒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作为一种新的训练和损伤后恢复技术,正在得到更多的重视。电刺激可作为获得更大肌肉力量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据国外报道,每周刺激5天,休息2天,可使肌肉力量增加30%,并可持续28天以上。电刺激可直接刺激神经而使肌肉收缩。虽然这样做不像随意收缩那样有效,但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电刺激还可用来解除疼痛。国外还发明了一种患者可在衣袋内携带的家用小型手操作仪器。把它接近疼痛部位的皮肤,就会产生电流,使疼痛减轻或消失。有些理疗学家通过针灸运用了“经皮肤神经刺激”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电刺激作用于神经肌肉组织的生理机制和电刺激技术系统与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生物力学关系的基本认识和实验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显著优于肌肉直接电刺激;(2)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使肌肉收缩的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均有显著的增长;(3)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注重提高肌肉功能群的力量素质时,能较好地满足肌群协调能力的发展;(4)电刺激能以较低的体能消耗实现局部肌群的摹拟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4.
电刺激是一种可以引起肌肉产生收缩的技术。由大脑发出的中枢冲动被一种迫使肌肉收缩的电刺激所取代。这样,按照所刺激的肌肉的最初状态,不仅可以刺激肌肉的等张性收缩,而且也可以刺激肌肉的等长性收缩。最近以来,有人用电脉冲电流来增加完全健全的肌肉力量。把电刺激用作肌肉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是以下面一条原理为依据的。即: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研究者近年建议用电刺激来训练运动的肌肉静力力量。电刺激的原理是由电引起肌肉有次序地反复收缩,可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使肌肉作这样的收缩。直接是把电极安放在躯干或远离躯干需要进行训练的肌肉之上;而间接法则是对某些运动神经进行刺激。为此目的,阿德莉安诺娃及其助手发明了一种训练肌肉的电刺激法,该法使用频率为2500赫兹的调制交流电。相对平时使用的使肌肉紧张的各种办法而言,电刺激具有以下优点: ——“电训练”可使收缩的肌肉最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确定高频电刺激对最大握力和肌肉耐力的急性影响,46名健康受试者的腕指屈肌受15/50/10治疗方案的刺激)用ElectroStim 180—2)测定刺激前、刺激后即刻以及恢复期30分钟的最大随意等长收缩的握力(MVIC),肌肉耐力(MUE)以及达到50%疲劳时的时间(TM)。结果表明刺激后MVIC、MUE及TM降低(P<.05),刺激后即刻与30分钟的MVIC、MUE及TM无统计学差异(P>.05)。最后建议(1)运动员不要在比赛前30分钟内接受电刺激;(2)引起肌肉收缩(运动刺激)的电流强度不产生皮肤感觉缺失。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外源性电刺激后当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重新达到基线水平值的准确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美国的许多诊所里正在采用电刺激锻炼肌肉,也就是依靠电流的震动使肌肉收缩。这种被称之为电肌刺激(EMS)的治疗手段原先是用于防止瘫痪病人肌肉退化,它也曾被运用于其他一些领域。在体育界曾试用过它。苏联的宇航员们在太空飞行中也运用过这种治疗手段。苏联宇航局正考虑在它的第一个空间站里应用这项技术。在技术水平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教练员和运动员们都在竭力探索发展力量,提高爆发力以及改善身体状况的新的训练方法手段,EMS技术正是诸多适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骨骼肌持续动态慢张力收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打太极拳时腿部肌肉收缩的基础上,首次提出骨骼肌持续动态慢张力收缩这种特有的收缩形式,部分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得出当用50Hz和2000Hz刺激肌肉时,可引起毛细管数目、密度增加,以及内毛细管距离缩短;肌纤维形态的改变在50Hz组,细胞核的数量和胞核的大小两组都增加,导致单位组织的体积增加.而太极拳动作既非象50Hz刺激又非象2000Hz刺激,它是一种骨骼肌在各附着关节上做大幅度缓慢而持久并同时变换张力和收缩角的一种收缩,关于这种收缩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关于电刺激方法发展肌力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电刺激方法在医学(主要是理疗学)用于发展肌肉力量已有很多年历史。例如,对手术或受伤后肌肉萎缩的治疗,瘫痪肌肉的恢复等等。而用于运动员正常肌肉力量发展是从70年代才开始的。由于电刺激方法发展肌肉力量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能使肌肉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引起肌肉紧张所维持时间长,反复次数多,极限力量下降慢,由于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使运动员在已感疲劳后仍可继续对肌肉进行电刺激训练,达到真正大运动量训练目的;消耗能量少;肌肉训练的针对性强等特点。所以美国、苏联、西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不同电刺激参数对大鼠机体血糖调控和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激活效果。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参数条件的肌肉电刺激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浓度和口服葡萄糖耐量的改善效果,验证肌肉电刺激对2型糖尿病大鼠机体血糖调控的影响以及确定对大鼠血糖调控最有效的电刺激条件。以及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标志性蛋白Pax7、MyoD和MyoG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不同参数条件的肌肉电刺激对大鼠肌肉卫星细胞激活效果。结果:(1)20 Hz、40 Hz和100 Hz都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浓度和口服葡萄糖耐量具有改善作用,其中40 Hz电刺激改善效果最为明显。(2)100 Hz电刺激对大鼠肌卫星细胞的激活效果最为明显。结论:三种电刺激诱导肌肉自主收缩来控制机体血糖,其中,40 Hz电刺激改善效果最明显;三种刺激均可有效诱导肌卫星细胞的激活,100 Hz电刺激的激活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所显示的一种现象,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病和多发病。表现为痉挛肌肉僵硬,疼痛难忍,痉挛肌肉所涉及的关节伸屈功能有一定的障碍。这种病痛虽对人体没有较大的伤害,但却极大地妨碍了我们正常的运动锻炼,运动中最宜发生痉挛的肌肉为小腿腓肠肌,其次是足底前屈肌和屈趾肌。一、肌肉痉挛的原因1.寒冷刺激肌肉受到低温的影响,兴奋性会增高,易使肌肉发生强直收缩。因而寒冷的刺激,如游泳时受到冷水刺激,冬季户外锻炼时受到冷空气刺激,都可引起肌肉痉挛。2.电解质丢失过多运动中大量排汗,特别是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或高温季节运动时,使电解质丢失过多。电解质与肌肉的兴奋性有关,丢失过多,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可发生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12.
长时间的胰岛素缺乏,既会使脂肪细胞内胰岛素依赖性2-脱氧葡萄糖的转运降低,也会使骨骼肌内胰岛素和肌收缩刺激作用依赖性3-甲基葡萄糖的转运降低。胰岛素对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内糖转运载体分子具有长期的调节作用,而肌肉收缩刺激能产生一种不同于胰岛素的糖转运调节作用(Wallberg-Heuriksson和Halloszy1984;Ploug等人,1984),原文作者用小鼠进行的实验研究,发现进行一定强度的经常性的肌肉收缩活动可能产生一种对糖转运能力的长期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加强肌力的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电刺激加强肌力的作用就是人为地应用某些不同参数的电流刺激正常或者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使其收缩,以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这方面的工作开展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过去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如用于肌肉的再训  相似文献   

14.
“强制性拉伸肌肉”实际上属于一种离心力量练习。即:肌肉在练习中虽积极地收缩,却仍被强制性拉伸作用力拉长了的工作形式。与肌肉的其它几种收缩形式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能使肌肉产生较大的张力。早在1929年就有研究者(贝德)用青蛙实验证实了强制性拉伸肌肉后的肌力超过最大静力性肌力的1.5—2倍。还有研究者认为,离心收缩所产生的张力比最大向心收缩力大40%左右。可见,离心收缩是进行力量练习的最佳刺激。但在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15.
电刺激诱发胫骨前肌疲劳过程中诱发肌电图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肌肉疲劳时神经肌肉系统兴奋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0名健康男子为对象,采用随意性最大的肌肉收缩(V组)和电刺激诱发肌肉收缩(E组)的两种运动形式,对足关节背屈运动过程中的胫骨前肌疲劳前后表面肌电图(sEMG)和诱发肌电图(eEMG)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V组和E组的sEMG的积分值和平均频率均出现了降低的趋势,而且E组的变化较为明显;(2)E组Mmax在肌力下降之前,就出现了明显低下的现象;(3)V组和E组的H/Mmax在肌肉疲劳发生后均出现了低下现象。结论:肌纤维活动电位的异常、神经肌肉接头部传导不全、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低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肌肉疲劳发生的重要原因。但由于肌肉收缩方式不同而上述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运动员起跳时,总要先下蹲、掀 臀,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增加臀部与腿部肌肉的长度,使其收缩时产生更大的力量,传导到地面,将身体弹向空中。从肌肉与弹跳的关系看,肌肉长度增加后,可以使起跳力量更大。 根据人体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肌肉的初长度增加后,可以增加收缩时的反弹力量;第二,肌肉拉长过程的本身是一种“信号”,会给大脑皮层专管肌肉收缩的神经受到刺激,使受到刺激部位发布更强大的命令让肌肉收缩;第三,从力学角度看,肌肉拉长后,可以增加力对臀、腿部的作用时间,有利于得到收缩前一瞬…  相似文献   

17.
这几天,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老喊腿痛,细问之下,原来是上体育课时老师安排她们练习了蛙跳。笔者认为,小学生上体育课不应该进行蛙跳练习。蛙跳练习属于速度力量性(爆发性)的身体练习,在力量练习中是超长收缩练习法,是退让性练习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更强烈地刺激肌肉,使肌肉的张力能产生更高的峰值。对于提高肌肉在被迫退让阶段收缩时的抗拉力和转入缩短收缩阶段的收缩力都有显著的影响,长期练习和训练,使跟踺弹性增加,胫骨、跟骨骨小梁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在体育训练中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但它也有缺点:采用此法时,若动作结构不当,则极易导…  相似文献   

18.
肌肉电刺激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力量训练方法,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电刺激技术在国内也引起有关专家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实验证明,肌肉电刺激对力量素质相关密切的某些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能有效地增强肌力并有良好训练效果,但应和其他力量练习相结合,使肌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肌电测试优秀太极拳运动员做搂膝拗步动作时,用意识引导动作和无意识做动作时下肢肌肉产生的肌电变化,从肌电、运动学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状态下做动作,肌肉被激活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及肌电值等肌肉活动特征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说明在练习太极拳时,通过意识引导动作对人体肌肉运动产生良好的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蟾蜍腓肠肌收缩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对接受连续刺激的腓肠肌收缩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D951生理实验教学系统,分别记录分析了置于不同温度(5、10、15、20、25、30、35、40℃)任氏液中的蟾蜍腓肠肌(n=64)接受连续电刺激(850ms、7.5V)时的单收缩曲线。结果:①25度以前,随温度升高,肌肉收缩能力增加,20-25度时达最高峰,以后随温度继续升高,收缩能力迅速下降。②随肌肉收缩时间的延长,收缩力量呈现上升、平坦、下降三个阶段。其中有17.9%样本中下降阶段呈现前期的陡降和随后的缓降两个时相。③随收缩时问的延长舒张速率与收缩速率之比逐渐降低。结论:蟾蜍腓肠收缩的最适温度为20-25度;肌肉舒张能力的降低是肌肉疲劳的主要特征之一。提示运动时应防止运动肌过热而导致肌肉疲劳;运动训练中应加强肌肉舒张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