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机。“内卷化”的身份认同使他们经常会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他们的不满情绪,这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消除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教育策略是尽快取消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子弟都能够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使教育走进农民工子弟的生活世界,使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同龄人能够有效地进行日常生活式的交往,同时需要帮助农民工子弟从“城市神话”中清醒过来。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机."内卷化"的身份认同使他们经常会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他们的不满情绪,这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消除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教育策略是尽快取消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子弟都能够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使教育走进农民工子弟的生活世界,使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同龄人能够有效地进行日常生活式的交往,同时需要帮助农民工子弟从"城市神话"中清醒过来.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位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不断形成,单位办学也有着辉煌的历史.随着单位制社会组织的出现,“单位人”这一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群体应运而生.子弟学校学生作为“单位子弟”,对单位学校所建立的共同体社会有着深刻记忆.本研究以集体记忆为概念工具,对十化建子弟学校的学生进行访谈,探索了其教育经历与单位制生活的同构.子弟学生的真实讲述和回忆为我们探索单位制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于现代社会共同体精神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企办基础教育的历史与特点企办基础教育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我省情况看,在建国后的二十多年间,中央及所属部委相继在我省建立了几十个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了稳定职工队伍,解决职工子弟就学困难,帮助国家解决“普九”工作,各企业依据自身条件和实力,开办了规模不等的职工子弟学校。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初期的职工子弟学校逐渐发展到规模庞大的教育体系,如兰铁、兰化、兰炼、金川公司、酒钢等单位的基础教育都形成在校生万人左右的规模,在全省教育系统具有很强的实力…  相似文献   

5.
国家早期办企业的思路和方式是形成企业子弟学校现状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为数众多的企业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管理机制同教育自身运行的矛盾。子弟学校大多处于企业力图甩掉“社会”,而社会又要求教育发展的两难境地。今后,企业子弟学校同企业分离或企业同地方联合办学是极具可行性的两种走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进城务工已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近年来,农民工子弟的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子士专题健康教育”课题组,针对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健康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农民工子弟的健康及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社会应关心农民工子弟的健康及健康教育问题,使他们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得到健康幸福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厂矿、企业办中小学(以下简称广办校),指厂矿、企事业单位,为满足职工子弟教育需要,自行投资建办的完全或不完全中小学,有时泛称××子弟学校。我国现有企业一百多万个,职工总数达八千万人,其子弟很多靠这类学校接受教育。这表明厂办校状况如何,不仅关系着一大批人材的造就,而且还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切身利  相似文献   

8.
外来工子弟学校是为了满足广大外来工子弟的教育需求而成长起来的一类新型民办学校。众所周知,教师压力是民办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压力尤为突显,并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广东某市的外来工子弟学校为例,从社会层面、学校管理层面、经济层面、个人层面去分析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师压力的来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子弟学校在补充城市公办小学容量不足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本文通过对上海一位农民工子弟学校筹办人的采访,更直观地认识到现阶段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价值,以及他们办校的窘境.为此,提出教育免费政策应该真正地面向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呼吁允许农民工子弟学校在有效管理之下承办初中阶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王云建 《教育》2006,(1):16-21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外来务工大潮的涌动,打工人员子弟学校(简称打工子弟学校)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产物应运而生,并在此后不断艰难发展。如今,打工子弟学校遍及全国大中小城市。全国到底有多少所这种学校,目前尚未有比较准确的统计或报道。进入21世纪,经历了“初创期”的打工子弟学校,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为义务教育“打工”十年之久的打工子弟学校,是否有新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石景山区所有的打工子弟学校,希望通过这次采访,借以窥探城市打工子弟学校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早期,随着铁路事业的迅速发展,铁路职工子弟学校作为铁路职工福利设施的一部分被广泛设立,并在办学思想与办学实践方面有了一定积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对铁路职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制度、视察制度、经费收支、教职员工的任免等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使铁路职工子弟教育的相应管理制度得到了逐步完善。研究民国时期铁路职工子弟的教育状况对于今天的农民工子弟教育和相关教育事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流动儿童尤其是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学议题。近年有学者从反学校文化的视角出发开展了颇有意义的探索,但是这些以探索"子弟们"自主性或能动性为出发点的经验研究,最终均以消解农民工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基本结论。通过对一所农民工子弟校各个年级学生实际流动的动态考察,本文发现农民工子弟校的反学校文化有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即从"制度性自我选择"逐渐过渡到"制度性自我放弃"的演化过程。学校往往包含着制度性自我选择与自我放弃的双重奏,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揭示了农民工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真实性及其力量,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的社会意义进行了诠释,以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社会再生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教育机会公平问题,还有教育过程中的质量公平问题。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是实现民工子弟教育过程公平的关键,其师资质量的提高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弟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为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危机。身份认同的危机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意感,他们经常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其不满情绪。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同城市人及其子女进入到同一的运行“通道”,感到不公正、自由被剥夺。应对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策略是尽快取消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子弟同样能够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使教育走进农民工子弟的生活世界,并使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同龄人进行正常交往。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参考》2010,(11):99-99
山东省五莲县职工子弟小学始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27485平方米,是一所国办完全小学。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2215人,在职教职工124人,其中省、市、县骨干教师62人。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子弟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为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危机。身份认同的危机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意感,他们经常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其不满情绪。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同城市人及其子女进入到同一的运行"通道",感到不公正、自由被剥夺。应对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策略是尽快取消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子弟同样能够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使教育走进农民工子弟的生活世界,并使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同龄人进行正常交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上海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一些调查,描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大致历史,分析了"转制"——由"非法"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到合法的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给学校和学生两方面所带来的影响,由此思考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未来之路,并进一步呈现了农民工子女在城乡之间"漂泊"的焦虑状态,从而提出要从现实制度和城市文化两个层面入手,来寻求问题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厂矿子弟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向被认为是比较难做的。几年来,我们结合厂矿子弟学校学生的特点,坚持“疏导”为主的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其义务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师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生活状态等“人”的因素的研究,对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设备和对设备的利用及其效益并没有太多的资料,所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现状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通过对苏南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拥有量以及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该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现状。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其义务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师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生活状态等人的因素的研究,对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设备和对设备的利用及其效益并没有太多的资料,所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现状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通过对苏南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拥有量以及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该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