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提起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有人会认为,“评改”应该让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去完成,这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可以形成学生“改”的能力以及修改文章的习惯。甚至有的教师会因为批改作文太耗费精力,便以“让学生在评改文章中得到锻炼”为借口,自己则因此少改作文.不改作文,让工作变得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同伴作文互批已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文批阅方法。该文通过准试验设计研究了大学生作文互批的两种方法──同学间匿名互批与组员间实名互批──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反馈评语性质的作用。学生所有写作、审阅和修改活动都通过网络学习软件(Blackboard)完成。92名美国大学一年级学生参加了一个学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同学间匿名互批作文比组员间互批作文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学间匿名互批作文时所提的反馈评语也更具体、更客观、更具批评性。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有人会认为,“评改”应该让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去完成,这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可以形成学生“改”的能力以及修改文章的习惯。甚至有的教师会因为批改作文太耗费精力,便以“让学生在评改文章中得到锻炼”为借口,自己则因此少改作文,不改作文,让工作变得轻松一些。作文中的“评改”,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形成“写”和“评”的能力,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一切“评改”都毫无实际意义。学生用讨论的方式或“互评互改”作文能提高作文质量,形成“写”与“评”的能力吗?应该说,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生互改作文是作文评改的一种途径,这种评改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作文评改的时效性,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升,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互改”的作用呢?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笔者认为“五读”在作文互改中最起效。  相似文献   

5.
陈明杰、陈永睿老师的《学生互批作文之不足说》(《语文教学通讯》2000.7)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指出了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陈文审视的角度仍然没有超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批改观念,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完全是在教师“失控”的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批改的不足。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由传统的单向批改变成了三向循环批改,其相互关系如图示:1.陈文中阐述互批作文不符合信息反馈原则,不利于作文教学。其实,只要在教师主导下,这种互批互改学生①学生②老师评讲教师老师批改信息反馈不仅仅局…  相似文献   

6.
教学改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作文教学中,对作文批改如何进行改革,如何启发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引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异步发展的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学生互改作文是作文评改的一种途径,这种评改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作文评改的时效性,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升。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互改”的作用呢?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笔者认为“五读”在作文互改中最起效。一、读明大意学生作文首先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评改作文首先解决的就是应该是“写了什么”的问题。在学生互改作文的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改作文有很多地方是不应该删掉的,有很多地方也并不是多余,有些地方删改后竟与下文矛盾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在互改时,看到作文拿笔就改,根本没有…  相似文献   

8.
冯萍 《教育文汇》2004,(11):37-37
“从来没有想到当了10多年学生的我,竟然也当起了‘老师’。在‘学生’(同学)的作文本上‘朱批’起来,太有意思了,这一年,我不仅批阅了十几篇作文,更重要的是认认真真地‘精读’了十几篇文章.学到了十几位学生作文的长处……”这是一位学生以“互批”“互评”作文为话题写的作文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并使学生终身受益,也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而这一点也正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原则。而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只是教师一味“包办”,往往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缺少自改和互改这一环节的训练,因而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  相似文献   

10.
学生作文中,老师最不愿看到的是假话、大话、空话,而这种现象在学生作文中却大量存在。究其原因,是在现行作文教学模式下,学生作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硬写一些挤出来、背诵下来的东西,越写越弄不明白作文到底是怎么回事。大量的技巧训练,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致使学生把写作文当成一种“制造”。要改变学生作文的这种灰色状态,让作文变得有生命力,有标题日记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能像星星之火,启动学生作文走向个性化,变得生动活泼,也让老师批改作文成为一种享受。有标…  相似文献   

11.
小学升入初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互改作文的能力应该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互改。“授之以渔”让他们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2.
看图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突出体现了学生的观察与想象的结合,画面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表达与编写的结合,同时也是智力与能力的结合。笔者在辅导学生看图作文时,采取了“两抓一放”的方法,效果较好。一、抓观察图画,做到细致入微看图作文,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图画,把图画的内容及画面上反映的人物思想写出来,再加上丰富的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变得“动”起来,变得有声有色。看图作文的重点就在一个“看”字上,只有看得细致,语言表达才能丰富;只有看得全面,写作时才能准确地表达出人物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最能突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写作教学中又强调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它是这样要求的:“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明确强调了在写作教学中,在重视作文指导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学生作文评改的要求。所谓作文评改,笔者认为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评价,第二是修改。  相似文献   

14.
学生“互批作文”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划出一定的范围或项目,让学生相互找出作文的优缺点,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一种批改方式。一、学生“互批作文”的操作原则在学生中开展“互批作文”教学活动课并不简单。为开展好这项教学活动,确保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5.
罗召兰 《小学生》2010,(12):67-67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小学作文教学日益被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来。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最能突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写作教学中又强调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力,它是这样要求的:“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基于以上认识,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采取多种评价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让作文教学回归其本来面目,赋予作文教学更多的生动因素,能够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熟读美文百篇,从中深刻感悟、借鉴、吸收;二是用心感知生活,体现作文创作内容的“求真”;三是融合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技能练兵”;四是优化指导方式,提高学生作文创作技能;五是开展互评互改,让学生在参与中进步。  相似文献   

17.
“活动作文”是以活动为题材的作文,它是小学阶段常用的作文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须从内容入手,要让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生活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材料和真切的体验。而“活动作文”正是促使学生获取丰富材料和真切情感的有效途径。一、随心而为,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在作文教学中,品德提升、个性张扬等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为重要前提的。而活动类作文中,不少教…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个性呢? 一、让学生对作文有亲近感情绪对行为的制约是人所共知的。要让学生对作文喜爱,首先,教者得有阳光般的面容。切莫以冷酷的呵斥让消极的情绪憋在学生心中,而应当适当地让其发泄殆尽。然后或以夸张的言辞让学生在哄笑中变得轻松愉快,或以伟人的名言,如“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之类抖擞大家精神。手段因人而异,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次,教者须因材施教,减压增效,让学生轻装上阵。  相似文献   

19.
论获取作文材料能力的培养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校徐永森一、问题的提出小学生的作文,是由“内容”与“形式”两部分组成的。学生作文素材从何而来?要从生活中获取。如何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涉及到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偏重于小学生有了材料后...  相似文献   

20.
中考作文命题更加注重扎根生活的土壤,引导学生写真事,绘真人,抒真情。响应这样的号召,每一届学生进入初三以后,笔者都要设计“亲情作文”“友情作文”“公民作文”等几个大型作文训练专题,以引导学生关注体验习以为常的琐碎生活,写出“平凡事”的“不平凡”和“平凡人”的“不平凡”。在写作训练中,我发现再鲜活的人物形象,只要一进入学生的作文,常常会变得脸谱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