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白以浪漫的、大气磅礴的诗歌闻名天下,但对于他的乐舞批评理论与观念,人们却知之甚少。李白的乐舞批评观念与他的人生观念、诗歌创作观念是一致的。这个观念就是:"万事贵天生"、"万籁各自鸣"。他推崇的乐舞是具有老庄气质的"天乐"。他认为:"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赠临洛县令皓弟》);理想的乐舞应当:"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赠僧崔公》)在他看来,民间、外族率直、粗朴的歌舞艺术,是"去雕饰"、"合大清"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注重节奏、崇尚和谐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它往往通过“以乐舞为喻”的象喻批评范式来呈现。华夏民族诗乐舞合一的艺术传统,是“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春秋以讫魏晋礼乐崩坏所带来的诗乐舞分殊,则为“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前提。《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学理论象喻批评的典范之作,对于“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刘勰取譬乐舞以论文,打破了艺术门类之间固有的藩篱,实现了不同知识域的经验互通与话语共享,大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言说空间。  相似文献   

3.
李白与西域文化关系颇深,就西域乐舞对其创作的影响而言,就不仅只是表现在这些乐舞作为题材出现于其作品之中,更重要的是在李白的创作构思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这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诗歌结构与乐舞的层次演进;二、不主故常的气势基调;三、“客旅化”意识的凝结与展现;四、突破与创新。本文正是从这四个方面来探究李白与西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洪治纲是活跃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中的“另类”。他以一个严肃批评家的艺术良知,以“质疑与批判”的立场,对当下文坛跟踪与思考。他对文学批评的独特理解,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及其新诗批评,在确立现代新诗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方面,为世人所瞩目。究其本质,闻一多的新诗理论及其创作并非“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譬儿”,在他的诗歌观念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事实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基础内核。其诗歌“三美”的倡导,是传统诗歌理论基础在美学方向上的发展,是现代诗歌审美理念的建立;他对新诗的批评乃至对某些诗人、诗作的否定,以及诗歌创作以“时代”、“民族”为经纬的倡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观念在新时代的发展与更新。  相似文献   

6.
先秦音乐文献中出现的“桑林”一语,主要有两种含义:一表地名。或指祭祀求雨的场所,或指会男女之地。二表乐舞名。用采娱神或娱人的乐舞。桑林不仅是远古先民生殖崇拜的场所,而且是生殖崇拜的对象。先民在举行“桑林之祭”的祭仪之时,生殖崇拜的乐舞也会同步产生。表现生殖崇拜内容的乐舞,才是“桑林”乐舞的本义。  相似文献   

7.
蒋海菁 《山东教育》2007,(10):23-25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赏识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重视“赏识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与“赏识教育”具有辩证关系的“批评教育”,使形形色色的“批评教育”背后潜伏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一生创作诗歌三千多首,数量为唐代诗人之冠。他又是一位具有高度音乐修养的人,对乐舞有特殊的爱好。他曾在诗中写道:“本性好丝桐”(《好听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船夜援琴》),经常是“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食饱》),“夜舞吴娘袖,春歌蛮子词”(《对酒自勉》)。白居易一生,曾写过乐舞诗一百多首,其他诗中涉及乐舞者尚不在内。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对白居易的乐舞诗和他的乐舞美学观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9.
曾经听过一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故事: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一个情境性题目: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据说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温泉 《现代语文》2006,(3):100-101
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学批评史上,有这样一位批评家,他以作家的身份出现而又以批评家的身份为批评界所瞩目,与同属“京派”的朱光潜、李健吾等批评家比较起来,他不是“纯正的”批评家,甚至没有自己的批评体系,但他以一种独特的批评角度与批评方式,给批评界带来一股清新、素朴之气。他就是沈从。本欲就沈从对“海派”的学批评,探讨他对学商业化的忧思与抗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中国现代历史剧作家郭沫若的史剧观做了综合的分析与评价,指出了他诗、史结合的创作方法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理论贡献,揭示了其“失事求似”的史剧理念的合理性,但对其在艺术实践中的偏颇和失度,予以客观分析和批评,勾勒了他由唯美主义的艺术观念向阐释学批评转变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2.
文献记载上古乐舞,自帝舜以下其名称与作者比较统一。舜乐为《韶》,禹乐为《夏》,商汤乐为《濩》,周武乐为《武》,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之乐记载混乱,这是由于华夏上古乐舞存在代际流传,一部乐舞既有其始作者,也有其重修者所造成的。比较而言,《吕氏春秋》记述古帝、王之乐,侧重于各乐舞的创作及流传过程,而《周礼》《礼记》等文献则侧重于记录古帝、王之乐的代表作品,因此所述也往往不同,这是导致古乐舞名称和作者出现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乐记》所载孔子与宾牟贾讨论《大武》乐,充分展示了上古乐舞所具有的记事功能,为理解“王者功成作乐”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3.
敦煌乐舞壁画的形成分期和图式郑汝中一、敦煌乐舞壁画的形成敦煌壁画的形成,学者论说甚多,有“东来”、“西来”、“本土”、“三合一”等说。本文只是探讨敦煌壁画中乐舞画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它和东来、西来不无关系,但它有其自身的来龙去脉,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传世文献和现代文化人类学视野中,乐舞均被视为文学艺术的源发形式。这一发端的设定,源于原始巫术活动对音乐舞蹈的广泛使用,也源于现代艺术理想对于历史的重建。在中国传世文献中,这一发端是由《尚书·虞夏书》中关于“百兽率舞”等乐舞神迹的记述昭示出来的,因此,对这类神迹的研究,就成为澄清中国艺术史源头并重建其历史进程的关键。从《尚书·虞夏书》看,“百兽率舞”是中国艺术的前礼乐形式,代表了上古乐舞所可达至的艺术高峰;它从巫术向礼乐的递变,为理解中国早期艺术史提供了有序线索,即从“乐与神通”到“乐与政通”;这一乐舞形式与上古圣王体系的关联,则使其被后世视为已逝黄金时代的表象形式,并因此被反复追忆并神圣化,于此,历史的起源就是目标。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诗学批评对李白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评,论题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承唐人批评取向,从整体上集中辨析李杜优劣;二、一些诗论家受理学思想影响,对李诗创作旨向予以指责;三、对李白作为诗人的创作才性、艺术渊源、诗作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特征展开详细论析。这基本建构出了古典诗学批评李白论的视野,为后世诗学批评李白之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温柔的批评     
马卡连州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富有人情味的和风细雨式的批评蕴涵着教师胸怀的博大和境界的崇高,同时也能体现出教育的真谛——以人为小,润物无声.让我们来看看中外教育家们是怎样运用这种温柔的批评的吧!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是殷人占卜时刻下的记事之辞,其中蕴含着有关乐舞文艺的丰富内容,涉及乐舞的本质、功能等问题。在以"帝"崇拜为核心的文化背景中,殷人一方面将乐舞视作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本质上属于一种宗教祭祀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娱神;另一方面又对乐舞抱有实用功利的态度,希望通过娱神,发挥它在祈求降雨、征伐胜利以及拔除疾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体现出"轴心时代"以前的我国乐舞文艺观念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实用功利的倾向,并对后世文艺观念产生了或突破或继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辜鸿铭最看重文学中的道德内涵,他有关文学的一些精辟之论常常为道德本体的文学观所遮蔽、冲淡,甚至改造。辜鸿铭发出“惟诗贵有理趣,而忌作理语耳”的议论;提出适合于各民族文学研究者对于异族文学进行高层次研究的文学“整体研究观”;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学及文言文的地位。但是,他的道德人文观念已经渗透到他所涉及的各个话题中,其文学批评已经很难回归到文学轨道。从辜鸿铭对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所展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而言,他是一个当然的文学家:但从文学观念方面说,他更多地体现出一个道德家和社会工作者的本色。  相似文献   

19.
与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相呼应,"文革"后的三十年来内蒙古诗歌批评也表现出不同特征的几个阶段:"文革"结束至1984年,为诗歌批评的恢复期,批评观念可以看作是"十七年"诗歌批评的复归与延续,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为主;1985年至1990年为诗歌批评的激变期,受西方文学理论的强势影响,新的诗歌观念确立,批评方法呈现多样化;1991年至今为调整期,诗歌创作走入了低潮,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的批评文本。  相似文献   

20.
沈从化批评的目的是试图在“古典”和“现代”之外寻求一个第三点来构筑他的化理想。这样的化理想不是任何凝固、僵滞的模式,而是要体现出生命的鲜活和流动。但是他的努力失败了,这个第三点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40年代,他转向了“抽象的抒情”。这一转向表明他所用来表达其化观念的自我、静观、自然、人性、神性等等范畴的内在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