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次仁德吉 《西藏科技》2010,(8):28-28,35
从满足旅客旅游需求出发,从更新旅游规划理念、进行旅游整体形象设计、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市场的促销等四个方面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方案,促进西藏阿里旅游业的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
曹艳英  李凤霞 《软科学》2010,24(2):83-88
以自组织系统理论为基础,将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的形成与组织结构入手,分析探讨区域旅游竞争力形成发展的要素结构,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内生核心动力机制、外生支持促进机制以及内外生因素耦合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黄春 《科技广场》2013,(7):155-160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腾飞,人民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水平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度假旅行已经成为调节都市人紧张疲惫身心环境的潮流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在大规模的地产项目带动下,我国旅游行业整体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旅游产品标准化趋势日益凸显。旅游产品日趋标准化的格局下,旅游资源开发难有新意,旅游行业整体陷入红海竞争格局。在此宏观环境下,旅游资源如何通过创新的运营格局实现突围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江西的生态旅游为例,分析了其生态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进而总结出可供参考的价值点,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耿然 《大众科技》2015,(3):217-219
在对桂林周边旅游次发展县域的旅游发展过程中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次发展县域发展理念和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大旅游、大开发的理念,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旅游形象、旅游产品、旅游景区来规划和开发,以突破桂林旅游形象对周边旅游次发展县域形成的遮蔽。  相似文献   

5.
针对恩施州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提出了整体旅游产品、旅游新产品及旅游品牌的概念及开发策略,分析了恩施州如何利用其资源优势开发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女性旅游市场已成为各地旅游业开发的一个重点。青海省着力打造"大美青海"的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本省旅游业的整体环境,通过调查发现,女性旅游市场在青海已初具规模,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能促进青海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是形成国家"一体两翼"开发开放大格局的主干轴线。文章在系统分析长江经济带的长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区位、生态类型、生态地理格局、自然条件、自然生态灾害等生态本底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面临的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长江干支流和湖泊水生态显著退化、重大工程生态环境累积影响不断显现、江河湖泊关系不和谐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建议将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率先实行水质目标管理,形成开发节约集约与生态自然开敞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保障工程,以及打破部门和地方分割,实施流域综合管理等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策略,以确保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8.
旅游服务业有3个特点,一个是服务性(Service)、一个是文化性(Culture)、一个是体验性(Experience),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整体品牌,它的品牌构成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景点,而是整体的景区形象,甚至是整个城市,整个地域的形象。所以旅游品牌更强调“木桶效应”,更强调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品牌。做好旅游景区的精耕细作,其实就是把整体品牌拉向一个高度,使所有木板都在一个水平线上,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实现步步为盈。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及生态廊道建设使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出现剧烈变化,研究旅游景区的空间变化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制定长江黄金旅游带规划以及实现旅游经济腾飞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2年和2016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旅游景区空间点位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分析以及核密度等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总体分布格局基本沿长江水系发生聚集,聚集程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相关政策促进、旅游业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交通可达性优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区域景区聚集加速;城市休闲型景区以及主题公园兴建为城市景区聚集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河南省的旅游业现状,结合行政区域内合作的问题,提出了河南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模式,即"点—轴—圈协同推进"模式,形成一个统一的大旅游整体,进而提出了实现河南区域旅游合作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群:概念特征、空间结构、开发潜力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旅游资源群是指占据一定地理空间同类旅游资源的集合体,是区域旅游资源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强调从整体出发,研究旅游资源的属性特征,这对于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文讨论了旅游资源群的概念,分析了旅游资源群的基本特征和空间结构组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认为展开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是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和开发的基础,是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潜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进而设计出了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和开发潜力的表征指标体系,最后以全国佛教寺院旅游资源群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海岛旅游主体功能分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广海  刘佳  万荣 《资源科学》2008,30(8):1155-1161
考虑到海岛环境的特殊性、资源承载的有限性、空间开发功能的衍生性,从海岛旅游开发适宜性和海岛可持续保护的角度,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海岛保护与开发规划相衔接,构建海岛旅游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海岛旅游资源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并引入模糊多级综合评判理论,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根据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评分结果以及海岛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区域海岛旅游开发功能的区划标准,以制定青岛市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功能的区划方案。将青岛市海岛划分为旅游资源优先开发区、适度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根据区划方案进行海岛旅游开发功能空间定位和评价分析,为青岛市海岛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母涛 《软科学》2006,20(3):89-91
运用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和资源优势理论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两种导向观,通过分析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状况,检讨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传统导向,提出四川旅游资源开发要从资源依托型转向市场导向型,要从重点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转向重点培育区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的重要旅游地。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存在诸多障硝因素.它必须遵循保护与利用的均衡原则。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氛围管理.是促进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城市环境管理、文化个性提炼、科学规划定位和开发手段创新来实施旅游氛围管理。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库区横跨川鄂褶皱带中段和川东弧形褶皱带东段,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暴雨、洪水频繁,是我国滑坡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重庆市万州区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付家岩滑坡为其中具代表性的一个,该滑坡对已建的移民迁建工程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详细调查研究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深入系统地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诱发因素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蔡慧 《科教文汇》2012,(25):145-146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翻译也日益重要起来。很好地进行旅游翻译,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对旅游翻译中关键词语的把握亦是其中之一,因为关键词语关系着对一句话的整体理解。本文试从关键词、专门词语和外来语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花海燕  李东 《软科学》2001,15(6):71-73
四川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是四川旅游业进一步拓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要增强四川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应引入注意力经济的思想,通过概念营销来提高四川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并塑造出四川旅游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8.
张军  胥芝韵 《科技广场》2014,(6):234-239
星子县旅游资源丰富,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佛教和道教共荣,很适合开发宗教旅游。但综观星子县整个旅游开发现状,宗教旅游并没有成为其专项旅游产品,只是作为其文化旅游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尚未得到很好的宣传和开发。本文对星子县宗教旅游资源作了粗略的梳理,对星子县发展宗教旅游进行的SWOT分析,结果表明,星子县在发展宗教旅游的内部条件上优势大于劣势,在影响星子县宗教旅游发展的外部条件方面机遇大于威胁。并进一步分析了星子县发展宗教旅游的可行方式,提出了星子县发展宗教旅游的对策,以期对星子县的宗教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海洋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区划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广海  刘佳 《资源科学》2006,28(3):137-142
青岛市海洋旅游资源类型、地域特征及其开发基础条件等方面决定了其功能定位与开发方式的不同。旅游功能区划是对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功能定位的综合研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编制、执行可以解决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及其空间布局的无序性等问题,指导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获得旅游开发的最佳综合效益。本文比较分析了青岛海洋观光类、度假类、海岛旅游和水上休闲运动四大旅游资源类型的原生性、组合性、独特性和潜在性等特征;接着在论述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海洋旅游开发的区位条件、发展机遇和政策优势,确定东部、南部、胶州湾和西海岸四大海洋旅游功能区,并对其开发重点和地域格局进行了深入探讨,制定了青岛海洋旅游功能区划方案,明确不同等级旅游区的主辅功能,综合协调多种行业用海矛盾,强调海洋旅游资源的复式开发以及空间整合,从而为青岛海洋旅游经济的合理规划和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陆地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雨晴  钟林生  陈田 《资源科学》2014,36(6):1133-1141
测度与分析我国陆地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水平,对各边境地区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边境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入手,分析边境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而从边境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竞争力、边境旅游现状竞争力、边境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三方面构建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并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对136个边境县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水平差异显著,云南、广西、辽宁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强,西藏、甘肃、内蒙古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弱;②从不同毗邻国边境段落来看,中朝、中老、中缅、中越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强,中尼、中印、中不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弱;③中朝、中老、中俄边境县域在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中越、中朝、中缅边境县域在旅游发展现状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中亚、中阿、中巴边境县域在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