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归化法和异化法对翻译实践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理论界定,历史发展,学术争论三方面对归化与异化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归化法与异化法在中国文学翻译实践中的策略选择,以作为对翻译理论的浅探。  相似文献   

2.
在现当代的文学著作翻译中,异化法和归化法的选择应用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异化法和归化法在文学翻译中各有各的优点。结合异化法和归化法各自产生的时期、作用以及原因,最终认为,异化法和归化法不应该相互排斥,而应相辅相成、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让文学的翻译达到最高境界,实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归化和异化之争是翻译界一个古老的话题,散见于国内的各种语言类学刊,《中国翻译》还专辟一专栏来讨论这一问题,这些文章大大推动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中杂合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重新认识翻译界争论不休的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本文从杂合视角分析了归化、异化,探讨文学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因素,提出了杂合的翻译策略。即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5.
在以文化为中心进行翻译的时代,翻译界出现了"归化"与"异化"两大翻译策略: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该文通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及其两部最具影响力的英译本对比分析,探讨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对这一课题所进行的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同时对<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归化和异化之争在翻译界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文学翻译的本质出发,提出了文学翻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有的主张归化,有的主张异化,也有的提出要两相结合。本文从是一种需要把握“度”的艺术。本文认为,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的非文学翻译,具有自己的独立性与特殊性,译者的主体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误解不可避免,极度归化和异化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就更需要把握一定的度,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翻译中,归化法和异化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讨论话题,可究竟是应以归化法替代异化法还是要求得两者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结合两者在不同时期的运用及原因分析,我们认为这两种翻译方法不能互相排斥,而应互补。  相似文献   

8.
归化?异化?     
归化和异化一直以来成为特别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归化是翻译的歧路;有人认为归化不能达到翻译和文化交际的真正目的,应该完全采取异化,显露差异;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学翻译应该是"从归化趋向异化".笔者认为只有归化和异化的结合,才能做到更好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卫梦舒 《海外英语》2012,(3):143-144
如何在翻译中处理不同的语言,更好地传达信息,在翻译界有两种意见:异化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和归化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以凡努蒂(Venuti)为代表的异化派和以奈达(Nida)为代表的归化派就产生了关于异化法与归化法优劣性的论争。该文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探究这两种翻译策略在翻译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初探注释法在翻译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归化和异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基本策略倾向。异化翻译策略提供的异质因素有助于打破、更新与重组读者的原图式,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强,文学翻译会由最初的归化逐步向异化倾斜,异化翻译策略会逐步成为文学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中文化现象翻译的趋势。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无穷尽性,从历时性来看,异化翻译只能是一个逐步加深、逐步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文学语言的特点和民族语言文化间的差异,文学作品翻译不可避免要涉及文化因素。为了淋漓尽致传达出文学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对文学翻译的独特性的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翻译实例证明归化法和异化法处理文学翻译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94):25-26
在当今学术界,关于中国菜谱翻译策略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许多菜名的翻译还存在很多问题。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从文化角度分析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哪一个更适合中国菜谱翻译。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的研究,以及中国饮食文化、菜名的特点分析,从文化角度提出菜谱翻译应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的论点,同时提出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运用到菜谱翻译中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看《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见仁见智的伟大的文学经典.本文将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对比分析<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英译本,分别是扬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翻译的.最后得出结论,不管是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只要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翻译出让读者喜欢的译文,它就实现了翻译目的,就是一篇好译文.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本身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其对于译者在翻译方面的专业要求比较高,对译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对各种翻译方法都了解,并根据语言的地域性来对各种文学翻译作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翻译出好的作品。本文主要讨论异化法与归化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为提高文学翻译的水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翻译中,归化法和异化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讨论话题,可究竟是应以归化法替代异化法还是要求得两者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结合两者在不同时期的运用及原因分析,我们认为这两种翻译方法不能互相排斥,而应互补。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近十年来翻译领域里的热门话题.这两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来的.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本文基于异化和归化的理论基础,着重分析杰克·伦敦所著《野性的呼唤》的两种译本,分析异化和归化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在翻译中应采取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归化和异化通常被认为是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的两种基本手段。在句法层面上,似乎不存在归化和异化之争。但实际上,虽然对句法进行归化处理是翻译的基础,句法异化的现象在翻译中也存在。但是异化现象多出现在英汉翻译中.汉英翻译极少使用异化的手段。本文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甘洁 《考试周刊》2014,(80):31-32
《静夜思》是李白诗作中的名篇。本文以求通过文学翻译理论,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入手分析各个译本和译者风格,试图得出中国翻译家多采用直译,外国翻译家多采用意译这样的翻译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分析丹尼斯·马尔(Denis C.Mair)教授和维克多·马尔(Victor H.Mair)教授合译的《聊斋志异》译本,认为这两位汉学家在翻译此书时主要采用了异化法的翻译策略,有效地保留了原作独特的语言与文化特点。然而由于异化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它会导致译作的晦涩难懂,故得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的翻译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异化归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宏观轨迹一目了然。异化翻译试图通过译文求新求异,以促进本土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归化翻译则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用来迎合社会、政治及文化要求。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曾为主宰文学翻译策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依据辩证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不存在非彼即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