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这是一堂普通的数学课,内容是《年、月、日》。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把2月份定为平月呢?把1月份定为平月不是好记一些吗?”授课教师回忆道——当时这一问题难住了我和其他同学,我说:“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也很难!现在老师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同学们,这个问题留待你们课后去研究,看谁最先能找到答案告诉老师。”第二天有十余位学生兴致勃勃地找到我,急不可待地告诉我问题的答案。该教师描述的教学场景在最近两年常见,一点都不新鲜,这可算作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对问题延时处理”。通过教师假设自己“不知”来鼓励学生去求知,本无可厚非,但是该教师面  相似文献   

2.
[课文链接]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对懒狮子说:“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教学片段]在引导学生对懒狮子不练功会有什么后果进行想像的基础上,我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学生赶紧劝劝懒狮子,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妈妈的话。  相似文献   

3.
一、如何从生活经验中引入数学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教师直入主题,然后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角吗?”学生纷纷举手,列举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角:牛角、羊角、鹿角、三角形的“角”……接着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生活中的这些角是怎样的?”学生各抒己见,好不热闹。然后,教师郑重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学中的角,它怪怪的,与我们生活中的角不同。谁能说说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一番。接着,教师用投影仪出示,质疑:“你们看一看这个长方形,它有几个角呢?”学生一脸茫然:“没有角。…  相似文献   

4.
一、初步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一年级学生在学10以内数时,教师就应有意识地把应用题教学贯穿进去.如学“3”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挂2个男同学做游戏的画.师问:“有几个同学在做游戏?”然后在画一侧再加上一个女同学,问:“又来了几个同学?现在一共有几个人?”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这道题说的是同学们做游戏的事.图中的2个男同学是题目告诉我们的一个条件,一个女同学是告诉我们的另一个条件,一共有几个同学是要我们求的问  相似文献   

5.
不可小视的课堂评价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在课堂教学中,一名好教师会从受教者心理出发,艺术地运用教学语言,使之“相荡”、“相激”,让求知者最大限度地发出灵和光。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正是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教学案例师:同学们,昨天预习11课《五彩池》了吗?生:预习了。师:同学们真棒。谁愿意把课文读一遍?(一学生站起来读,一亩(mǔ)读成一亩(mǒu),教师没有指出)师:这位学生读得真好。谁能告诉大家五彩池在什么地方?生:四川,松藩的藏龙山上。师:真聪明!请同学们认…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课前热身。师:同学们,你们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老师想请一位学生和老师来做这个游戏,再请一位记分员在黑板上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分,谁赢一次就在谁后面画上一笔。(教师和一位学生比赛,另一名学生记分,其余学生齐喊“石头、剪子、布”。)2  相似文献   

7.
一、借助生活常识去想像。《荷花》这篇课文,通过对荷花传神的描写,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美景。其中写道:“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空中只有蜻蜓飞过,告诉我清晨飞行的快乐;脚下只有小鱼儿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教师抓住省略号提出:“我们还可以以荷花的口吻想像有一些什么动物或昆虫来告诉亭亭玉立的荷花一些什么秘密吗?”同学们抢着回答:“蜜蜂飞过来,兴奋地告诉我油菜长势茂盛,它们采制了好多好多的蜂蜜。”“小蝌蚪游过来,喜悦地告诉我它很快就要丢掉尾巴,变成大青蛙了。”“青蛙跳过来,骄傲地告诉我它昨天晚上吃掉了…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刚才课间活动时,你们在议论什么?怎么那么高兴? (评:从课间议论谈起,导入新课自然。) 生:我们在议论明天爬山的事。生:我们在议论爬山比赛谁能得第一名。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详细地告诉我? 生:周老师告诉我们,明天要搞一次爬山比赛。生:山上有数学题,看谁找得到,做得对。谁找得最多,做得对,谁就是第一名。师:噢,是这么回事。那谁去放数学题,放在哪儿? 生:今天午饭后周老师就去放数学题。有的放在石头缝里,有的放在树枝上。师:好,这个活动真有意义。那么,你们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生:我最关心明天能不能得第一,第一有奖。  相似文献   

9.
课前谈话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就“叫比比谁的眼力好”。现在,老师请一名同学到前边来,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看一看,看好了吗?好,谁认为自己看得最仔细?老师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让刚才被观察的那位同学站在这两位同学身后)现在,老师开始提问,请同学们来评判这两名同学谁的眼力好?1.她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2.她戴什么颜色的头花(其实根本没戴头花)?3.她的上衣有几个扣子(其实是拉链)?4.她穿的是旅游鞋还是皮鞋?(同学们来评判:谁的眼力好?)老师小结:其实,谁的眼力好,就是指谁观察得认真,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只有…  相似文献   

10.
大象有多重有一次,我们学校一位教师执教《曹冲称象》时,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有一个学生问:“老师,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啊?”教师并没有沿用“生问师答”的传统模式,而是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同学们,谁知道大象有多重?”不少学生猜起来了:“一万斤吧。”“一亿斤吧。”“四万八千斤吧。”……尽管同学们回答得挺热烈,非常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在课堂上竟这样猜猜了事了。犤评析犦这堂课就教育理念而言,无疑是新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动态生成,都体现得比较充分。但是“大象有多重”竟成了整堂课的遗憾。我想:“大象有多重”在这课中重要吗?…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标准》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课堂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数轴”这一课,注重类比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与同行商榷.1教学过程1.1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见过温度计吗?谁能读出课本36页上的温度计?生1:我见过温度计,图中温度的度数分别是5℃,0℃,-10℃.师:温度计上有什么?生2:温度计上有数字.生3:温度计上有正数,0,负数.师:以上三位同学回答都很好.说明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如果把温度计水平放置,把它想象成一条直线的话,它能是什么样子?谁能把自己想象的图形画出来?这个问题富有挑战性,学生们都忙碌地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图,教师在课堂上巡视,我发现学生画出的图形只有有一.个同学能正确地画出图形③,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他说看书上的,然后我就把①②画在黑板上.师:同学们能够根据温度计,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图画出来,很好,但要仔细地观察温度计,谁能指出这两个图哪些地方画得不对?生4:第...  相似文献   

12.
[镜头一]为教学“5的乘法口诀”,一位教师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精心制作成5张彩球图(每张5个彩球),准备以这些图片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每一句口诀。课上,当教师张贴出第一张图并宣布课题时,学生中立刻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随后,又有七八个这样的声音:老师,我也已经会了。”并摇头晃脑地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教师一时不知所措,愣在讲台前……[镜头二]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好吗?生:老师,我们已经会了!(预料的场面出现了)师:同学们真聪明!谁来背给大家听听?生(异口同声):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相似文献   

13.
一、导入新课,紧扣“奇”字 (一)揭题 1.同学们,归类识字(一)第一课告诉我们安徽省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山,谁知道是哪一座山?(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黄山) 2.紧扣课题再提问:“奇石”是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后,提问:“奇石”可不可以换个词来说,怎么说好呢? (二)释题提问:看了课题,同学们,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  相似文献   

14.
“这个问题谁能回答?”教师的话音刚落,一些或许多学生便举起手,然后教师点名,学生回答,这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场景,而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这已是上个世纪的事了。现在老师们仍然这样问:“这个问题谁能回答?”但学生已不必再由教师“钦点”,常常是教师一发问,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而且现在教师也不用为评判学生回答的“对”或“错”而大费周章,学生们大多会在相互讨论、争论中得出比较正确的答案。一些原先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会受到气氛的感染,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发表意见。这就是大境中学实行“无需举手,自由发言”后的课堂教学情景,学生们将此举称为“思维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小朋友,现在我们上课了……”自从女儿适应了幼儿园的新环境以来,家中就多了个小老师。这不,现在她又给我们俩上起了音乐课。我们也乐意当她这个小老师的学生。“谁会唱《两个小娃娃》?”说着她一本正经地教我们唱起来:“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这个小老师教得挺认真,而我这个做教师的“学生”学得更起劲。因为我发现在我学的过程中能指正她的发音、丰富她的想像,锻炼她的各种能力。一次,女儿吃完晚饭后又来充当“熊老师”的角色给我上起了课。她先用水彩笔画完波浪线后告诉我这是水,然后问:“哪个小朋友会说‘shuǐ’?”我高高地举…  相似文献   

16.
上课铃一响,同学们都静静等着成老师上课。一会儿,成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特别的比力气游戏!我们的对手是个很特别的家伙!”“是与谁比赛呢?”同学们都急于想知道这个神秘“人物”。只见成老师从兜里掏出一个鸡蛋,一本正经地宣布:“就是这只鸡蛋,咱们就和它比一比,看谁能把它捏碎!”同学们一听全乐了:捏鸡蛋,太简单啦,这不是开玩笑吗?“那谁来试试?”成老师笑着问。接着老师说明了游戏规则:第一,不能用指头去捏;第二,必须把鸡蛋放在手心里,靠整只手的力量去捏。游戏开始了,大家都跃跃欲试,一个个做着热身…  相似文献   

17.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鲸》这篇常识性的课文。打开书,先请同学们读第一节。想一想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边读边想。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谁能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这一节告诉我们鲸非常大。 师:回答完全正确。而且“非常”这个词用得好。到底鲸有多大呢?请看投影画面。(图1) (评析:小学生活泼天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发达,采用直观教学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好知识、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18.
一、案例请同学们仔细地看大屏幕。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一上课教师用课件先后出示:(一点、一条直线、一条线段、线段的一个端点消失了……)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紧跟着提问:直线有什么样的特点?线段有什么样的特点?由线段的一个端点向一旁无限延伸,这个图形有谁知道它的名字?这时已经有部分学生能说出那叫射线。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射线会有什么特征,会不会也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一位名家在谈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时说过这么一段话:“等待非常重要,我们的教师要会做延迟判断,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而不是老师作为一个法官来判断,这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急于告诉学生,没必要的。”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教学8-2+4时,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会这样想:先想8-2=6,再想6+4=10。可是,有学生这样“插嘴”了:“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2和4可以调换…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看她板书生字,写前告诉学生:“同学们,老师写字的时候,你们都要认真地看,不能做小动作。如果你们做小动作,我就看见了,那你们可要受批评了。”老师讲完,就转过身去板书生字。老师这一番强调果然奏效,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写字。这时,刘刚同学却突发奇想:老师面朝黑板写字,怎么能看见我们做小动作呢?难道她脑后还长有眼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