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位聪明、讲礼貌、成绩优秀的好孩子。而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好孩子,仅仅只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或是耐心教导吗?当然不是!西方父母认为,要培养孩子培养成还孩子,就先要把家长培养成好家长。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父母为了孩子是如何从自己做起的吧!第一课: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家长要做到这一点的确有点困难。但是西方好的父母总是会抽出时间来与教育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教育孩子是他们最重要的事。美国的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就把“FAMILYFIRST”(家庭第一)写在员工守…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少年轻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最出色的人才,因此,越来越重视对于子女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然而,由于家长们缺乏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致使有些家庭的早期教育步入了误区——有些家长迷信什么“快速培养”、“神童方案”、“成才秘诀”等不科学的教育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某些无知父母的家教誓言。于是,各种“育子秘方”“神童经验”也大行其道,甚至令家长们趋之若鹜。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家长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望子成龙是家长的美好愿望,为此家长们也在付出种种努力。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家教知识,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事与愿违,走进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一、包办式教育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有所作为,这种良好的愿望本身无可厚非。然而,父母在重视教育孩子时,往往把注意力  相似文献   

4.
孩子迷上了网络,家长极为恐慌,甚至大声疾呼:关掉网吧,救救孩子!网络时代我们怎样做父母?请你们不要恐网,自己要学心网络知识,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上网,以便沟通、交流、督促、指导。要正确看待网络。网络是把双刃剑。那里有浩瀚的知识海洋任你遨游;网络是把双刃剑@兰馨  相似文献   

5.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会进许多所学校,但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是自己的父母,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种种有意无意的引导,以及他们的言行、家庭环境等都将对孩子的启蒙、成长和成才产生巨大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是家长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是家长们共同的心理。自古以来,为人父母者,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比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出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成了众多孩子不断奋进的动力。一批批、一代代人才在父母培育下成长。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蕴含着无数父母教子成才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6.
身为教师,有很多与学生、与长交流的机会。我们经常听家长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意和我们说话了;也常听学生抱自己与父母的共同语言越来越了。家庭是教育孩子的主阵地,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经性的沟通,教育又从何谈起呢?此,家长们很焦急。针对这种情我们对年龄在15—17岁之间的名初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导致孩子家长沟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青少年心理上的原因春期的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体上都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大人”了,父母理应把自己当人”看待;而父母总觉得他们还充其量有一…  相似文献   

7.
十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看到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现代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出现"五过":期望过高、溺爱过分、干涉过多、保护过度、指责过多。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势必造成学生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这也是我们教师在教育中经常看到和遇到的棘手问题,有时甚至感到无奈和束手无策。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高声疾呼:父母们,与其把财富留给孩子,不如把孩子培养成财富。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父母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人生观,明确什么是人生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比如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随意地对孩子进行讽刺、挖苦、辱骂甚至殴打,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对抗情绪;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当孩子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时,就大发雷霆甚至打骂孩子;还有一些父母由于缺乏心理学知识,不按照孩子心理发展规律施教,遇事婆婆妈妈唠唠叨叨,说话过头,爱摆长辈的架子等。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首先,家长要关心孩子,及时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听孩子的呼声,理解孩子的欢乐与苦恼,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抽出一些…  相似文献   

9.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教育应当动员家庭力量,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年轻家长普遍缺乏幼儿教育经验,幼儿园有义务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我们有必要融入心理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萧于 《家庭与家教》2006,(10):54-55
我们有一个儿子,今年十三岁,养尊处优惯了,心理非常脆弱: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就暴跳如雷;批评一句,就要反驳家长十句;刚刚把他从“掌心”放下就说家长冷落了他,不爱他;稍微延迟一下他的要求就四处告状(向爷爷、奶奶等),甚至以破坏家电家具相威胁;学习成绩不好还不让说,一说就骂人、赌气,甚至离家出走;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简直来了个大掉个,父母成了“孙子”,儿子成了“老子”。请问我们该怎么办?四川家长李民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表面该指责的是孩子,实际该检讨的是家长自己。家长为人父母之初就没有摆好孩子的位置。若从小就把孩子当做家庭的普通…  相似文献   

11.
有不少家长不是要求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反而对自己的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也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缺失的一个方面。孝心教育缺失的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1.家庭方面的影响。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溺爱孩子,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的坏习惯;有些家长态度粗暴,动则辱骂或抡起棍棒,使孩子望而生畏,缺少对父母的亲情;有些家庭因父母离异,造成孩子性格孤僻或流离失所,缺乏应有的父爱或母爱。其中一部分孩子学习、品德都较差,个别孩子甚至对父母怀有敌意。2.学校教育方面。对传统美德的教育缺少层…  相似文献   

12.
有些家长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在教育孩子上缺乏信心,没有“底气”,认为有高学历的家长才能教育好孩子,能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史小楠的成长道路会给这些家长重要的启发。而一些文化水平高的家长,自认为有学历,教育孩子不成问题,可是孩子的发展却差强人意。这些家长也会从史  相似文献   

13.
父母应学一点儿童心理学冯晓梅当前,大多数家庭都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然而能按儿童心理发展需要来科学地教育子女的还为数不多。一般家长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不关心孩子究竟想什么、想干什么。为此,父母有必要学一点儿童心理学。一、从“早...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如何养育孩子,才能把孩子培养成能适应新世纪的有用之才,这是我们年轻父母常常思考、也是感到困扰最大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在教养儿子过程中的一些亲身感受,就现代家庭教育观念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情感共鸣。有篇对独生子女的调查报道谈到,独生子女存在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等问题;平时也曾听到好多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懂事,不知道关心体谅父母等。是孩子生来就没有爱心,还是家长的教养有偏差?我认为,父母对爱心教育的忽视难辞其咎。为此,我较注意孩子的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努力做…  相似文献   

15.
家教荟萃     
亲子时间不是教育时间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父母与孩子共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不少工作繁忙的家长一周里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只有周末的一两天。如何充分用好这极其有限的亲子时间,是很多父母共同关注的话题。首先,莫把亲子时间变为纯粹的教育时间。不少家长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对孩子的学习、思想关心不够,好不容易才挤出一点时间来,应该用以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这种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家长也应该明白这样一点:对于跟父母缺乏交流的孩子来说,最需要的并非学习和思想上的关心,这些东西学校的教师每天都在讲,孩子自己也能说出…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17.
近段时间,我们从电视或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些孩子因一点小事不如所愿就伤心、沮丧;一次考试落后就一蹶不振,受点委屈就怨天尤人,甚至想毁掉自己;被家长、教师批评几句就远走它方。在我班里,个别孩子也有这样的苗头,特别是一些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孩子,稍微受到一点批评,或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表现得灰心、沮丧、萎靡不振……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力差的表现。那么,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力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同时,独生子女大量出现,不少家长对孩子一味地迁就和溺爱;再加上学习竞争加剧、学生面临过重的压力、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部分教师的错误教育观念与家长错误的育子观念、父母离异与家庭不和睦、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使大部分孩子变得任性、脆弱,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学校,而学校在教育中往往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在小学生中加强挫折教育势在必行,这既是适应时代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少年儿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使其需要和动机...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来,随着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抓得很紧,学校的"三关"工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在学校中占了相当的分量。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为了生计,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的交流太少,家庭教育十分缺乏。一些留守儿童家长把对子女的教育只寄希望于学校,自己却成了教育孩子的"远方看客"。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孩子成才,学校和家庭都有义务和责任。因此,家长们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倾心培养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在此,我对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9.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教育好孩子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但许多时候,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非是孩子自己造成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种种不当的教育方法,他们由于所持的错误教育观念或不妥的教育行为,人为地给孩子的教育造成困难和问题。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0.
夏志萍 《学子》2014,(3):33-33
正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为孩子作的美好规划:让我们家孩子周末去学钢琴,暑假学游泳,寒假学舞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全能的人;也有的家长总是苦于孩子的调皮:我们家孩子真是调皮,谁都拿他没办法;……孩子就像一本难以读懂的"无字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诸多问题面前常常不知所措,困惑不已,于是乎,父母们就会运用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要去学这个,要去学那个,往往结果事与愿违。如何能够让孩子真正的以兴趣的方式掌握好各方面的知识,发展更广阔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