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强调的重要理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按照地理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地理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所以,  相似文献   

2.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一、开展乡土地理教育的意义 “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是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它要求教师在选择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时,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以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改革理念,从而使乡土地理教学真正成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论,它体现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当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教学,也为学生发现、探索地理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增强学习乐趣。学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就可以极大地激发深入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凡少影 《地理教育》2014,(7):105-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学生能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同时要求教师能够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本文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校园地图“图谱法”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以期让学生学到对生活和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相似文献   

6.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即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通过对基础性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便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重要表现之一。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则是地理教师要认真钻研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谈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7.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理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地理教师要将《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初中地理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经常探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热点问题是最好的切入口,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热点和焦点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对于地理教学来说,这些材料都是  相似文献   

9.
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锻炼了分析基本地理现象的能力,体验学习地理知识的整体过程,才能将学到的地理知识适当地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地理知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对自身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势必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要实现由知识中心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从传统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开放式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完成这个转变呢?  相似文献   

10.
邓桂秀 《成才之路》2009,(19):98-98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即“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它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1.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赋予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智力情况、心理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从学  相似文献   

12.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什么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文对这个问题谈一些认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  相似文献   

13.
陈娟 《地理教育》2009,(4):27-28
教学设计思路与特点(1)紧密结合生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爱地理、爱生活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聊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联系社会实际,注重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现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概念。聊城初中地理近5年中考试题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指向标,初中地理教师对地理中考题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崔斌 《宁夏教育》2006,(5):39-40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它为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将知识与实践生活的结合提供了依据和可能。在地理学习活动时,让学生在对家乡的探索活动中学习、成长,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走向社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指导当前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影响着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教学与高考,尤其是地理选修课的设置更是这一理念的着力体现。据此,高中地理选修课的实施应特别做好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7.
“贴近生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地理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地理学科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注重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可见,《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应该“生活化”,无疑,地理学习的“生活化”应立足于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破除狭隘书本的观念,建立开放式的地理学习方式,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与地理学科紧密相关的一些地理现象、知识、事件,和谐地融人课堂之中,引领学生去发现、思索、探究、总结,从而提升学生地理方面的素养,  相似文献   

19.
杨晓霞 《地理教育》2013,(Z1):47-48
<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课程理念,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思想。倡导地理教学生活化,即地理教学要走进生活,贴近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地理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应试教育却使高中地理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教师直接实施灌输式教育,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所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地理教学,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使得地理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学生架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它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使课堂教学氛围和谐、自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在生活化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