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各市教委 ,沈铁、东电教育处 ,辽油教育培训部 :未成年人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维护社会稳定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 ,国家于1999年颁布并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该法的实施 ,必将对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部去年专门发出了《关于组织学习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的通知》。现结合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特别是学习贯彻《人民日报》今年2月12日…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1月1日开始施行。教育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好这部法律。《通知》指出,认真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又不容辞的职责和法定义务。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宣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纳入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的总体安排,深刻领会这部法律的重要意义,逐条理解法律所赋予的各项责任。要组织中小学校师生认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卡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各地可组织编辑、出版《预…  相似文献   

3.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青少年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学习成才的重要时期,更需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加强自律,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加强遵规守纪教育,抵制各种不良行为,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项重要措施。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力武器。法律规定,加强青少年学生遵规守纪教育,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  相似文献   

4.
一位读者来信说 :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就读于普通中小学校 ,且大部分时间在学校 ,因此 ,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责任就显得尤其重大。具体来说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校有哪些义务和责任呢 ?彭家井热线编辑 :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有效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的责任。去年6月28日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并于11月1日起施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学校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一、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审议通过并于同日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已于1999年11月1日正式施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是关系到我国4亿多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对于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共8章57条。现简介如下:第一章开宗明义阐述了立法的宗旨、指导思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途径、各级政府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魏锦市关工委在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工作中,组织人力写出专题调查报告:《未成年人犯罪趋增的原因及对策》。报告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法》)明确规定:营业性歌舞厅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禁止进入的标志,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法律之所以这么规定,就在于这些地方对未成年人具有潜在的危害。许多未成年人正是在这类场所中失足的。因此,远离污染源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的财富。但是现在中学生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少数走到了违法的边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预防入手开展工作。本文作者就此谈了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的: 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让学生对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有一定认识,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与习惯。 活动方式: 直接涉及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列举日常生活中直接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突出现象,以问题方式提出,由学生讨论、回答,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 活动准备: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家长与学校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本次活动课的准备,家长须参与。 1.让每个学生与家长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三十条已经列举的不良行为,提出一个不良行为的实例,思考一下行为的危害性,由家长协  相似文献   

10.
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避免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是家庭幸福的需要 ,也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随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逐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重视的问题 ,特别是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广西师大附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确立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的研究方向 ,力求在进行预防教育中 ,多管齐下 ,标本兼治。广西师大附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构建教育网络 :一、办好青年党校 ,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该校始终抓好少先…  相似文献   

11.
德育简讯     
罗彬 《中国德育》2005,(5):47-47
湖南省安化县东坪中学为进一步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推动师生学法、懂法、守法,积极开展“与法同行,告别不良行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板报、校刊、“红宝石”广播等进行法制宣传;自编资料,组织师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多年来,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上,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是现有的预防对策还不能有效地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在校生犯罪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法律保障。社会各界必须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重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 ,帮助未成年人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是通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其确定的义务来体现的.那么,中小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义务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法律保障。社会各界必须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重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帮助未成年人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正>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先决条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艰巨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渐近的过程。只有把师德建设抓好了,才能保证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稳妥推进。为此,我们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规范法制意识,规范教育行为。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规定:“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部法律对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行,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大意义。《预法》对学校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学校对学生负有法制教育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应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根据《预法》第十条的规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之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便密切学校与…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预防和矫治。”这一规定,指明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三大原则。一、“教育和保护”的原则这一原则,实际上是“教育原则”和“保护原则”的合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1.教育原则 本处所指“教育”,主要是指按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目的和要求,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及其行为习惯施以正面的引导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和培养过程。未成年人的正确思想并非先天生…  相似文献   

20.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然而未成年人犯罪的严峻形势也向全社会敲起了警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有关单位组成的“预防闲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课题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预防闲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研究报告》(红皮书)。作为课题组成员,天津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关颖根据课题组获得的宝贵资料,进一步研究了“家庭”这一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本期,我刊特别请关颖老师就此内容对未成年人越轨行为的成因和预防做了一番论述,希望能给父母一些警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