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津门文人室名斋号释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们将自己的读书处、收藏处冠以特定的名称,通称之为室名斋号,大约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久传不衰,屡见不鲜。室名斋号作为文人的心灵独自,反映其家世、身世、收藏、爱好、志趣、敬仰、信念、情怀等,极富个性,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闲暇无事,集得历史上津门文人室名斋号若干,姑释其义,以与同好共鉴共赏。  相似文献   

2.
大凡收藏的人,大都有一个斋号. 史树青先生曾经说过:"斋号是一种文化现象,且历史悠久,<晋书.刘毅传>中记载的‘盘龙斋'是我国古代可考的最早的室名之一."古人的斋号多以所居之处、所寓之志、所藏之物和所敬之人命名.收藏家的斋号则重在收藏的内容和品类上.如著名画家吴湖帆因收藏宋拓的欧贴四帧,而榜其居为"欧堂",后又收得珍贵的<常丑奴墓志>而将斋号改为"丑斋".  相似文献   

3.
吴平 《图书馆杂志》2001,20(3):56-57
愚斋藏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古籍的一部分,最早为盛宣怀所藏。盛宣怀,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大官僚、大买办。盛宣怀不以藏书知名,很少有人知道愚斋藏书之富,事实上盛宣怀治事之余颇寄情于图书金石书画。盛宣怀资本雄厚,又有熟悉版本目录的王存善、陶湘、宗稷辰等人的帮助,收藏图书自然是轻而易举。在《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的序言里,有盛宣怀收购古  相似文献   

4.
私家藏书楼(室)名,也称室名斋号,是主人赋予的特定名称。名称中实体(并非一定实有)包括室、斋、楼、馆、阁、庵、屋、庐、轩、榭、山房、精舍等,而前冠的名词乃是主人精心选取的,风雅至极。究其内容无外乎两大类:一是记实。记主人家世身世、居所环境、姓名字号、功名荣宠、收藏及藏珍;一是表心迹。表达主人敬仰先贤、励志笃学、志趣爱好、淡泊自守、退藏隐居、修身养性、佛道信仰、祈求愿望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图书的整理保存。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官府藏书处是周朝的“藏室”,传说老子曾任过“周守藏室之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但“秦(始皇)拨去古文,焚灭诗书”,使正常的图书发展惨遭厄运,造成“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的恶果(《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朝建立后,图书事业很快振兴起来。汉初,丞相萧何攻入咸阳后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书·萧何传》)高祖刘邦为藏“秦之图籍”,专门在长安未央宫内建造石渠阁、天禄阁及麒麟阁等。(《三辅黄图》)汉武帝时对图书也格外重视,官府不仅广“开献书之路,置写书之官”,而且建立了更加系统的图书机构,史称“外有太常、太史、博士……内有廷  相似文献   

6.
盛宣怀是清末大官僚大买办,别号愚斋,他所收藏的图书称为愚斋藏书。盛氏本着"贻之子孙,不如公之同好"的心愿创办愚斋图书馆,却未能如愿。盛氏死后,愚斋藏书由其后人分别捐赠给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南洋公学和山西铭贤学校,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为南洋公学)当年所得的577种图书于解放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调拨给了合肥师范学院,即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文章旨在向学界同仁介绍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的愚斋图书状况,期有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7.
徐恕(1890-1959),湖北武昌人。原名急,字行可(亦以字行),号强誃,室名知论物斋、箕志堂、藏楼斋、藏棱斋。收藏古书近十万册,又收藏书画、印章、铜镜等文物七千馀件。新中国成立后尽数捐献国家。  相似文献   

8.
秘书监和我国古代图书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秘书监,作为一种中央官府藏书管理制度,在我国沿袭了1100余年,与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秘书监”一词,其含义有时是指官署机构的名称,也有时是指执掌这一机构的长官的名称;这个称谓的含义在各历史朝代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在同一朝代也会有所不同。大体说来,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比较混杂,有时秘书监既是官署之名又是长官之名,有时以秘书监为长官之名而以秘书省为官署之名,还有时称官署为秘书寺,或称长官为秘书令等;在隋、  相似文献   

9.
我国图书馆起源于周朝,周朝专门收藏典藉的地方称“盟府”,也叫“故府”。掌管图书的官员称柱下史。秦始皇焚书坑儒,使藏书遭到一次毁灭性的洗劫。汉代,国家藏书重新得到发展。西汉初,相国萧何在末央宫正殿北面盖了3座藏书阁,其中石渠阁和天禄阁后来成了皇家藏书馆的别称。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等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其中“秘府”又称“秘阁”,就是皇家藏书馆的名称。魏晋南北朝时,仍设置秘书郎、秘书监,负责管理藏书,当时仅南朝梁武帝的文德殿就有藏书达2300多卷,私人藏书也相当盛行。隋唐之际,魏征、…  相似文献   

10.
自贵刊发表《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一览表(上)》后,笔者曾以《先秦至南北朝官府藏书设置考》为题,对其给以补遗。并指出在该表的“政府藏书”与“机构与职官”两栏内的著录,存有遗漏和不确之处。现就先秦至西汉官府藏书处所之名称予以考证,再补一览表之缺,并订正其误,倘有不当,祈以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