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丽芳 《大观周刊》2012,(14):13-14
《上海壹周》是一份可读性很强的报纸,究其原因,是其丰富又个性的内容决定的。《上海壹周》小文艺版的人物专访是该报最具内涵、思想和个性的地方。本文研究了人物专访的采访对象结构特点、版面分析,人物专访的结构,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得出人物专访的传播效果,即对其受众即小资的文艺引领。《上海壹周》的办报理念,教人如何更好的生活。也在这种文艺的引领中逐渐实现。  相似文献   

2.
《上海壹周》创刊于2000年10月12日,原是由上海的一张机关报——《上海文化报》改版而成。刚划并过来时,报纸只发行6000多份,人员十五六人,同时还负着60多万元的债务。但改版成《上海壹周》一年后,报纸就开始了赢利,经过两年的发展,报纸的发行量现已突破20万份。更重要的是,在其目标市场中,已经建立起品牌个性和形象,和上海的其他两份报纸《申江服务导报》和《上海星期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3.
《上海壹周》在上海城市文化构建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关注上海的白领阶层,创建白领阶层的梦想家园。一方面通过其画报的版面、内容等显示出国际性、时尚感极强的白领文化;另一方面《上海壹周》以它特有的“城市怀旧”情节,缅怀历史,追溯海派文化遗踪,并以此构建未来上海。  相似文献   

4.
一不留神,“小资女人”就挤了进来,漫山遍野地烂漫起来,像深秋的一抹阳光,灿烂了整个书市。 到书市上随意转转,发现最近“小资女人”的书似乎一下多了起来,《小资情调——一个逐渐形成的阶层及其生活品位》(吉林摄影版)、《小资女人》(华文版)、《我是时尚穷女人——北京小资完全读本》(文化艺术版)、《小资的私人幸福手册》(中国时代经济版)……要不是怕浪费笔墨和宝贵时间,还能再列出一大堆有关“小资女人”的新书来,书市就这么“小资”起来。  相似文献   

5.
《军事记者》2006,(6):57-58
新闻类一、消息1、《我军如期完成裁减员额20万任务》(作者:耿建国、苏若舟;刊于1月9日一版;编辑:李选清)2、《39年写下千余篇解放军爱民日记》(作者:辛士红、梁永利;刊于1月17日一版;编辑:辛士红)3、《河南省一批高速公路特殊出口为部队机动提速》(作者:翟耀;刊于2月25日一版;编辑:吕国英)4、《38份“白卷”给不实作风打零分》(作者:魏品生、周后华;刊于1月6日二版;编辑:滕晓东)5、《首个三军联勤保障互动平台建立》(作者:陈辉、张晓祺;刊于1月11日一版;编辑:刘明学)6、《训练周表“长大”了》(作者:费士廷、梁申虎;刊于3月22日二版;编辑:…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家名为读库的出版机构在官微发布的“抱怨”引发不少关注.读库称由他们推出的一套童书《小小自然书》被职业打假人举报.由于该书推广文案中的“最质朴的大千世界给最初的你”这句话使用了两个“最”字,被举报人认为涉嫌虚假宣传.目前工商部门尚未对此举报做出最终结论,不过,不少图书也曾因在推广中使用“最”字遭举报.(《北京青年报》,9月15日)  相似文献   

7.
叶东芝 《视听纵横》2002,(3):109-109
2001年底《新民周刊》对当年假新闻进行盘点,包括“上海将建300层摩天大楼”、“换头术”、“牛津女孩”等曾被多家媒体刊载、一度流传甚广的假新闻名列其中。在信息爆炸时代,假新闻迅速传遍世界每个角落,其危害决不亚于伪劣商品。新闻打假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日记》(影印本,大象出版社1996年版)辛丑年后附有一份杂记,内有诗文手稿及抄件多份,其中的《惜花四律步藏春园主人原韵》,作者署“汉真将军后裔”,眉批云“都六先生(周作人)原本,夏剑生(鲁迅)删改”,又说“圈点悉遵  相似文献   

9.
3月6日美国奥斯卡颁奖典礼前后,《河南日报》娱乐新闻版策划先行,先后在两周内连续推出了27篇新闻报道、专栏、评论和背景资料,客观公正地展现了第7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全过程,让中国读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奥斯卡。这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尽管同时期省会其他报纸的娱乐版面也对奥斯卡进行了重点报道,但《河南日报》的报道却是其中最具规模、最有章法、分寸把握最好的。策划,使《河南日报》在与都市报的“奥斯卡”竞争中脱颖而出,打了一场有备而来的漂亮仗。作为这次策划的参与者,回顾“奥斯卡”报道经历,感觉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一、一张城市生活周报的异军突起2000年10月12日,《上海壹周》创刊,首期发行量达到5万份,全部售罄。一年后达到10万份,其中97%为零售,并开始由发行商包销,第二年即实现盈利。  相似文献   

11.
《看见》是央视综合频道在2010年12月推出的一档纪实性专题栏目,起初为日播,2011年8月7日后改版为日播版和周播版两档,现在以每周日晚播出的周播版为主。《看见》作为一档风格日益成熟的纪实性栏目,选择了以新闻事件中的“人”作为关注和表达的核心“,以影像记录事件中的人,人的冷暖、感知、思想与渴望”。①本文引入社会学关于“自我”的概念,通过对《看见》中人物呈现方式的分析,探讨该节目对“个人存在”意义上的“自我”的呈现和表达。  相似文献   

12.
陶克强 《新闻三昧》2004,(12):39-39
10月8日起,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在所属各媒体编辑部开展了“署名打假”活动(见11月11日《湖北日报》)。读此报道,笔深为这一举措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13.
“你快乐吗?”是《城市画报》的一句广告语,这句直接追问人心的广告语以及《城市画报》的形象代言人李艾,总是会在人们快要淡忘它的时候,占据各大传媒的一角,提醒人们注意它的存在。这本被《新周刊》评为“最小资的传媒”的半月刊,创刊于1999年10月,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它迅速地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并创造了小资的阅读情趣,让“小资”概念广为传播。《城市画报》卷首的“读者在线”栏目,曾登载过一封读者来信:“我只是需要那种感觉——光鲜的纸质和包装,看着杂志满溢的那种美丽的笑容和活色生香的物质(包括无数美眉和中产阶级的物质生活),我就心满意足了。”这体现了它的热心读者的小资阅读方式——注重形式、消解崇高。  相似文献   

14.
2002年4月16日《燕赵都市报》C2版《质疑“学生奶”》一文,在论述了一所学校因饮用某定点厂生产的“学生奶”,致使喝奶学生集体中毒事件后,作者开出了治理这种弊病的“处方”。并下了结论:“对此应一查到底,是谁的责任处理谁。只有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东方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从2002年1月1日起,推出一档全新的大型益智娱乐栏目《财富大考场》(现改名《才富大考场》),从周一至周五晚上黄金时间连续播出。据上海《新闻晨报》报道,这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档在每周连续5天的黄金时段播出的大型娱乐节目。上海广播电影电视信息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该节目在上海地区播出后,收视率一路上扬,到7月份更连续几周登上了综艺类节目收视率第一名的宝座。到8月份,每天都约有64万人以各种方式报名参加该栏目的“考试”。《财富大考场赛题精选》一书,也已连续数十周占据上海书城图书销量榜的首位。《才富大考场》在上海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李瑾 《军事记者》2006,(9):55-56
本刊讯李瑾报道:本报2006年7月份好新闻作品评选近日揭晓。文字稿件67篇、好版面2个、好图片2个、好专栏2个、好策划1个获奖,现将获奖情况公布如下:一、文字稿件1日:三版《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军队党的先进性建设》(作者:陈贤德、陈广照、何鸣鸿;编辑:王梦云、孙晓青)五版《无话不可对党言》(作者:曾正元;编辑:何鸣鸿)七版《用人有道》(作者:徐立新、杨奕;编辑:卢天义)3日:三版《群英托起冲天剑》(作者:刘一代、王永孝、曹建兵;编辑:武天敏)四版《远离赌博,足球才更纯净》(作者:王振江;编辑:高吉全)4日:九版《直通车道有“红灯”》(作者:李华兵…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春季《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迎来自己18周岁的生日,此时又恰逢《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成功注册为上海出版发行行业中首个“上海市著名商标”。为了庆贺“双喜临门”,Ⅸ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研讨会于5月l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到教育界专家共同探讨R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回顾了18年来的发展历程,听取了专家和读者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观念论稿》王齐洲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版贯穿《中国文学观念论稿》(以下简称《论稿》,下引此书只注出处)的有三种最基本的“意识”,即问题意识、朴学意识和美学意识。以此三种意识,作者从不同视角切入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问题,建立起了关于中国文学观念之极富理论品格和启发性的反思性文本。  相似文献   

19.
《传媒观察》2015,(3):64
《壹读》杂志近期宣布停止纸质印刷版发行。此举再次引发业界对纸媒前景的关注。《壹读》是壹读传媒旗下的一本新闻生活类杂志,于2012年8月6日创刊,截至目前已发行50余期。《壹读》以其轻松、幽默、趣味的风格颇得很多年轻人喜欢,在新媒体的种种开拓性尝试也为诸多媒体效仿,曾被誉为"当下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杂志"。《壹读》方面表示,纸质杂志的大规模发行消耗了太多的精力,未来将会把这些精力用在更有效率的互联网产品上。除了杂志之外,《壹读》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画报》创刊于1999年,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它立足广州,面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新生活的传播者”为理念,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城市阅读时尚。精致的“小资”情调在2001年《城市画报》进行的读者调查中,47%的读者认为’新生活”是指“注重享受与质量”的生活。近年来,日益兴起的“小资”情调越来越成为时尚。媒体的大力渲染,以及充满诱惑的安逸舒适的生活,使无数的年轻的中产阶级心向往之,他们有资本、有文化,向往新鲜事物,《城市画报》定位于这一部分目标读者群,针对性鲜明大胆。整本刊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