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健康促进中大众体育服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体力劳作逐渐减少,加之营养过剩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各种心脏病、脑血管病、肥胖症和糖尿病等所谓的各种“文明病”逐年上升。这些被称作“文明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悄然占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教以阴阳变化、天人合一、形神并完为指导思想,以“性命双修”为核心,强调对人体血肉之躯与精神意义两个方面均加以锻炼。在当今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而带来的所谓“文明病”日益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在世界对“生命观”“健康观”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研究道教的保健养生机制,对于促进全球的健身运动,增进世界人类健康长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综述法等科研方法,对“五禽戏”的现代价值功能从它的起源、特点、与现代价值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将其运用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论证了“五禽戏”在文明病盛行的今天,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并进一步丰富了“五禽戏”的现代价值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4.
休闲与休闲体育活动结构"动""静"失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斌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3):292-294,296
从休闲与休闲体育入手,分析了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人们休闲与休闲体育活动将会更加繁荣的同时,“文明病”也会伴随这种繁荣而滋生,进而揭示出了这种现象得以发生的一个重要缘由在于休闲与休闲体育活动结构“动”“静”不平衡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山东体育科技》2001,23(2):77-78
《管子》的健身养生思想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类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因生活方式不合理而导致的“现代文明病”正日益侵害着人们的机体.为寻求解决途径,众多西方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传统养生.《管子》天人合一、形性相葆、节食慎居、充摄和成的健康观、生命观与当今世界的整体健康不谋而合,对“现代文明病”的医疗发挥着惊人的效果.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管子》在养神、养形、怡情方面的健身养生观进行了阐述,以使《管子》健身养生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管子》的健身养生思想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类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因生活方式不合理而导致的“现代文明病”正日益侵害着人们的机体。为寻求解决途径.众多西方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传统养生。《管子》天人合一、形性相檩、节食慎居、充摄和成的健康观、生命观与当今世界的整体健康不谋而合.对“现代文明病”的医疗发挥着惊人的效果。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管子》在养神、养形、怡情方面的健身养生观进行了阐述.以使《管子》健身养生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祝平 《精武》2012,(17):28-30,32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振兴了国民经济,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因此对人的身体健康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文明病”、“职业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实践证明,锻炼身体是防治“文明病”、“职业病”等疾病的最有效、最积极的措施。因此,青少年应该充分认识到身体素质是劳动者的物质基础,对生产力的提高乃至对人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树立终身体育观,掌握锻炼方珐,养成积极、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使身体强壮、精力充沛,为将来扛负起社会赋予的工作、迎接新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女生身材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燕 《体育科技信息》2002,22(5):35-36,45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全面现代化、自动化的伟大时期,人们体力活动日益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余暇时间增多,加上营养过剩,结果出现了现代社会的“文明病”,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而防治疾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9.
健康长寿自古就是人们追求的美好境界。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一些严重威胁人们健康长寿的“文明病”随之增多,阻碍了人们对这一美好境界的追求。展现中华武术神功、荟粹世界武道精华的《中华武术》月刊,给人们架起了一座攀登这一美好境界的阶梯。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走向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3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展很快,一些与群众体育相关的社会因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入WTO使我国包括群众体育在内的诸多方面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增强;北京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和国足闯入世界杯,极大的激发了民众的体育热情;小康的生活富足和余暇时间的延长,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锻炼休闲机会;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都市“文明病”的流行,使人们对“健康第一”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在这种新的社会背景下,认真地审视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客观准确地判断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既是着眼未来,制定新时期我国群众体…  相似文献   

11.
尹小俭 《体育教学》2009,(11):14-15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诸如发达国家暴露出来的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所造成的“文明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课题。造成这些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人们对健康的态度以及健康知识等的认识不足,因此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学校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基于身体理论中身体哲学的研究,揭示出人本能的需要身体自由,身体自由追诉的演变历程和现实身体场域中身体自由的缺失。继而以身体社会学为研究视角,以"文明病"在现代生活中的凸显这一微观现象为切入点,具体分析文明进程中身体的社会性使其不可避免的遭受了"文明病"的侵占,身体自由的阻碍和身体自由的迷失,并探讨了体育与身体自由的内在联系。研究得出,身体健康是对身体自由的实现,"文明病"的困境下,体育完成了对身体器官的整合,增强了身体延展的张力,弥补文明进程中身体自由的缺席。  相似文献   

13.
国外大众体育的兴起、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竞技体育高度发展的同时,被称为“第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大众体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体育进入千家万户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极有社会意义的活动。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对提高生产力水平、稳定社会、促进人类健康等方面都起到了日益明显的积极作用。一、国外大众体育兴起、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背景  1.现代文明的发展所导致的某些文明病的蔓延为大众体育的兴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随着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许…  相似文献   

14.
一,饭菜比例向粮食倾斜。近几年我们发现,由于餐桌上菜肴过于丰盛,已使主食的数量日益减少,乃至沦为配角,而这种喧宾夺主的饭菜比例,往往导致营养过剩,而营养过剩恰恰是一些“文明病”的祸根。我们应该采纳营养学家“粮食就是美食,不是餐桌的点缀”的告诫,将颠倒了的主  相似文献   

15.
脑力劳动者久坐不动,易患各种“文明病”。这里,向脑力劳动者推荐一套健美操,借此,增进身心健康。第一节:原地踏步1至2分钟(图1)。第二节:分腿站立,双手上举,深  相似文献   

16.
1 提出问题 国家体委酝酿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顺应了今日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大势,是现代化建设中随着“双休日”新工时制实施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必然会出现的新要求。现代化建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余暇时间增多,同时也出现负面的“文明病”症状。如何充实余暇生活,疗救病症,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体育热度与日本人研究的木炭有很大关系,乍一听起来,觉得茫然。美国是经济高度发达国家,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非传染性“文明病”在美国流行。因此,人们惧怕疾病的危胁,不得不大大兴起了“大众体育”热潮。人们走向大自然,去用各种方式锻炼身体,如长跑、铁人三项,森林浴,泥浆浴等等。这种热潮被敏感的日本商人所利用。因为去郊野锻炼有时需要野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的体育源远流长,仪态万方。长期以来,它“纳细川于巨流”,集多民族之共同创造,形成为一种可闻、可见、可触摸的传统实体,并以其色彩斑烂的外观呈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传统的养生体育充满着个性魅力,蕴蓄着无穷的奥秘。正当今日世界处在“文明病”、“癌病”的忧患与困扰之中时,它却以那简单、明了的方式和卓异、神奇般的实际效果,呼唤着各国人们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发展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工作时间较长无法合理安排运动,从而导致身体缺乏锻炼,文明病成为现在人民幸福的杀手,为了有效解决文明病的社会问题,研究从五禽戏养生功效开展好工作之余的五禽戏练习,从而有效提升人们的身体健康,让人们远离文明病.最终提出利于长期开展的工作之余五禽戏练习模式,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城市化生活方式使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神经衰弱等现代“文明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一方面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致使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力活动量越来越少,而营养供应越来越丰富,由于营养过剩,运动不足导致各种疾病;另一方面,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