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京 《档案时空》2005,(1):28-31
翻开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档案史册,曾载有他与校长张干的一段不愉快的往事。但在半个多世纪的交往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他的校长张干执著教育的精神给予了深情的关注,留下了一些罕为世人知晓的轶闻。  相似文献   

2.
长期研究的成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评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丛书》凯文武汉大学出版社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隆重推出了由校长陶德群教授总主编、一批学者撰写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丛书》。这套丛书共6本,16{余万字,包括《毛泽东哲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吃水不忘挖井人”,伟大领袖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他的嘉言懿行仍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颂。他的理论和思想仍在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毛泽东的英名,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毛泽东的音容也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在毛泽东诞辰110年之际,仅以此文纪念毛泽东与图书馆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4.
伟人与恩师     
毛泽东和武绍程 1917年,武绍程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校长,思想比较开明,在全国颇负盛名。当时,毛泽东正在一师读书,和一批爱国热血青年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极端仇视,多次想对毛泽东等下毒手。  相似文献   

5.
伟人与恩师     
毛泽东和武绍程 1917年,武绍程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校长.思想比较开明,在全国颇负盛名.当时,毛泽东正在一师读书,和一批爱国热血青年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极端仇视,多次想对毛泽东等下毒手.  相似文献   

6.
刘杨 《编辑之友》2011,(10):107-109
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号鹤卿,浙江绍兴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我国近代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毛泽东同志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他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奋斗了40多年。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1917.1-192.7),他为北大的改革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学术建设  相似文献   

7.
1976年9月10日晚上11点多钟,杜修贤在人民大会堂布置悼念毛泽东的吊唁活动的拍摄工作,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困了乏了,就一支接一支地吸烟。几十小时后,毛泽东的遗体就要运至这里,明天还要拍摄瞻仰毛泽东遗容的场景,想到这里,他准备坐在大厅的沙发里休息一刻。朦胧间,耳边有一个声音对他说“老杜,你带上相机跟我走”,他睁眼一看,是汪东兴。  相似文献   

8.
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生日。作为党的领袖,毛泽东生前曾明确要求,不要做寿。偶尔有几次,身边的工作人员出于真情,为毛泽东庆祝生日,也只不过是在原来的伙食标准上加一两个菜而已。党内外同志提出为毛泽东祝寿,都被他谢绝了。毛泽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党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称赵超构的评论和杂有高度平民性。说他是平民评论家,平民代言人。这里作为“之一”的1944年访问延安,对于他是极为重要的。他初次结识了毛泽东,写出长篇,通讯《延安一月》,得到毛泽东的赞赏。此事影响了他一生。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借阅《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日子的一天下午,我因校史资料事去北京大学朗润园公寓造访陈玉龙教授。陈教授虽年逾八旬,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我们言谈之间,他知我是北大图书馆的原副馆长,便讲述了当年他任马寅初校长秘书时,为毛泽东主席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往事。1954年下半年,报刊上出现批评俞平伯红学观点的文章,对此,毛主席十分关注,他特意写信给中央一些领导及其他有关同志,信中说:“驳俞平伯的两篇文章附上,请一阅。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1就在这一时期,毛主席要借阅北大图书…  相似文献   

11.
文风的改革──兼论毛泽东对中国杂文事业的贡献储瑞耕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很多很多;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学问家,毛泽东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至今闪耀着熠熠光彩的精神文化财富——他的哲学、军事、政治、经...  相似文献   

12.
采访两个“毛泽东”何学元本文作者何学元席间与毛泽东扮演者古月握手交谈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东方巨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影响了一个时代,在他逝世若于年以后,人们仍然呼唤着这个响亮的名字,崇拜这位世界伟人。近些年来,毛泽东形象有了另一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3.
类别:新闻人才学编号——胡乔木盛产“社论”1941年2月,胡乔木被毛泽东点名调去当他的秘书。同年5月,延安《解放日报》创刊,博古是社长,他提出每天要发一篇社论,社论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胡乔木电成了博古的约稿对象——有时,是博古请毛泽东写社论,毛泽东嘱胡乔木写;有时是博古直接约胡乔木写。胡乔木第一次为《解放日报》写的社论,题为《救救大后方的青年),在1941年6月8日刊出,胡乔木在这篇文章中显示了他写政论的深厚功底。于是,《解放日报》编辑部“抓”住了他,约他不断写社论,光是1941年6月份便发表了他写的4篇社…  相似文献   

14.
叶永烈  辛欣 《出版参考》2005,(11):28-29
谢静宜对她“面试” 毛泽东自1974年春天开始,视力明显减弱了,看东西模糊不清。向来自己看文件、批文件的他,不得不叫机要秘书代读,照他的意见代签文件。这年8月,毛泽东路过武汉时,大夫在东湖宾馆为他诊看眼疾,断定为“老年性白内障”。其中,有一只眼睛病情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这个横空出世磁石般的威名,以其非凡的才略影响了20世纪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他给当代乃至后代的中国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究竟是为什么?其中的原委需要从历史与现实、个人品格与国民心理、理想人格与民族追求等多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戴木才教授撰写了《毛泽东人格》(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回月版)一书。这一专著在目前国内外上干种研究毛泽东的著作中独树一帜,它运用人格学理论分析毛泽东人格的形成,用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展示他对中国及世界所造成的影响,突破了将毛泽东研究圃于党史、近代史、思…  相似文献   

16.
今年9月9日是毛泽东主席逝世30周年的日子。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心和重视吉林省的建设和发展,曾两次来吉林省视察工作,在吉林大地深深地印上他的足迹,留下他的谆谆教诲和浓浓墨迹,使全省各族人民深受教育和鼓舞。  相似文献   

17.
寓用人之道于比喻之中领导者高明与否,一个重要的标志,是能不能知人善任。毛泽东对他下属的高级领导干部都有~个基本的看法。而他对人评技论短时,常常爱用比喻断定。长征途中,张国焘阴谋分裂党中央,曾给右路军指挥部负责人发一份密码电报。叶剑英得知此事后,悄悄把电报送给了毛泽东,为挽救红军、挽救党立了大功。毛泽东把叶剑英比作古代的忠臣吕端,曾写诗云:“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从此以后,毛泽东对叶剑英一直委以重任。我党与国民党的两次重要谈判,都派叶剑英参加。当今中国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毛泽东对他的非凡…  相似文献   

18.
王明有 《兰台世界》2007,(10X):57-58
毛泽东对孙中山的评论颇有见地,集中地体现在他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的认同上。此外,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如唤起民众、改造军队等,毛泽东也进行了评说,并分析了孙中山的功过。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生前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而且是写军事新闻的大手笔。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和他的战友一道,一面指挥千军万马,同国内外的武装敌人作斗争,一面又配合战局的需要,挥笔写下多篇军事新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10月红军攻下吉安,1933年8月他以子任的笔名,写了红军故事《吉安的占领》;抗战胜利前夕,胡宗南部队突向我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淳经县的爷台山发起进攻,妄图挑动内战,毛泽东用新华社延安的电头,写了消息《爷台山战事扩大》,揭露蒋军;解放战争时期,他写的军事新闻更多了。据《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一、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的形成条件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久影响。毛泽东一生好学,攻读不倦。他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中汲取有生命力的东西,作为形成其报刊观点的营养。例如:其一,毛泽东向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的要求时,借用了《论语》中的一段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二,反对书生办报时,毛泽东指出不能像刘备、孙权、袁绍那样多谋寡断,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而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其三,毛泽东强调记者的调查研究基本功。在论述这个问题时,他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