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立大语文观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趋势。开放式教学和封闭训练孰优孰劣?语文课是应该到广阔天地中去上,还是拘于讲台方寸之地?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自读、自得、自悟,还是教师进行分析、讲解,然后让学生去机械地记忆?我从两节阅读课例(低年级《影子》和高年级《激光》)中深受启发。现就这两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一位老师执教一年级语文《影子》,课堂流程如下:一、游戏导入,“演”中识字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做个游戏。预备!开始——小手拍拍,拍向左边;小手拍拍,拍向右边;小手拍拍,拍向前边;小手拍拍,拍向后边……(师生共同做这个“…  相似文献   

2.
王祥 《天津教育》2006,(7):46-47
自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讲读课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教师通过讲读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同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在自读课上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让学生去印证和实践讲读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迁移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去。可以说,自读课是“教”与“不教”之间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小学语语文作文教学中,自评自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让学生养成反复读看的习惯,力求做到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二、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别人听,做到品评共赏,共同提高。三、让学生学会比较,从比较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探索形成了自读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即“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读习惯”。让学生运用“三步发问阅读法”,以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出自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和“八字常规”,坚持不懈地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养成习惯,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语文自读课教学指导湖北枝城市红花职中张祖华叶圣陶先生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怎样通过自读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呢?(一)加强常规教学,培养学生自读习惯。没有自读意识的职高生...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的多,引导少,擅自拔高,牵得太宽,达不到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胸中无术”、“手中无法”,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注意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没有架起使学生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总而言之,是用孤立而非联系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现有水平与教材的有效联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呢?我认为创新情景,巧妙切入,让学生大胆质疑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一至六年级中,都随着语文课本配备了《自读课本》,其中大量篇幅或从内容或从形式上,都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是很好的“课外读物”。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在搞好课本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读课本》,总结出了一套学习方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自读要有时间保证林振树拜读2004年2月本刊杨智慧老师的教例《让自读课创造性地自读起来》,很受启发。高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语文自读课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自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杨老师巧妙设计自读课流程,规范学生研读方法,都显示出了创造性的教学。但我依然觉得美中不足:学生的自读似乎缺少时间的保证,全体学生的阅读效率可能要打折扣。以《柳毅传》教例,在“自读的点拨”中,杨老师提供给了学生明确的研读方向。1郾文言…  相似文献   

9.
评析:教者力图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用心去读书思考,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引导和鼓励学生对课文多元理解,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潜移默化地拓展延伸,让学生把理解语言文字与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文中寓道、道中显文的语文教学思想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除了语文课本外,还配置了自读课本。配置自读课本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词语,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但是,自读课本的作用发挥了吗?目前,自读课本的使用状况究竟怎样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能让学生会自己读书。教师要教给学生自读方法,引导学生自读。同时加强自读训练,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学生有了初步自读能力,能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读课堂需要自由与宽松余一鸣拜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2期上杨智慧老师《让自读课创造性地自读起来》的教学设计,为杨老师的创新激情所感动。作为一线的教师,在击掌叫好之余,也有几处疑惑想讨教于方家。一、创造性自读首先是发现型自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认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到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是主题先行,还是发现建构主题,这是新旧教学观念的截然不同之处。杨老师的教学设计在读前布置了很多相关命题,并且有一个重…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单是教师“教”的结果,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文本,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自我感悟,从阅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阅读感悟能力呢?我的实践是: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阅读,让“自读”孕育“自悟”。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具体到语文教学是通过读、听、说、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语文教学中自读篇目的增加,更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是何等的重要了。我认为自读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语文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正体现了叶老的这一语文教育思想,每一单元都设计了一定量的课内自课文和参考阅读课文,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类课文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目前语文教坛上对这类课文理解,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它当作讲读课,由教师“精雕细刻”;一种是让学生自由阅读,不组织、不引导、不检查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特别提到要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学生掌握好工具,只有口、耳是不行的。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自悟、自得,自己去获得语言能力,自己锻炼用语言去吸收、去交流、去储存的本领。  相似文献   

17.
其一:《柳毅传》 语文教材的课文,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我以为,自读课文应该是检验教读课文教学效果的主要窗口。我曾在《柳毅传》的教学中,作了一次创造性自读教学的尝试,现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黄立参 《广西教育》2012,(25):45-46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公认最难的是作文教学,让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则是批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遵循着“学生写,教师改”的原则,弊端是老师辛辛苦苦地改,学生走马观花地看,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在《指导小学生自改与互改习作新思维》的课题研究中,尝试改变教师批改习作一包到底的做法,提倡作文由学生自改和互改,体现作文教学的过程性与合作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1.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并十分重视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这种引导学生“自悟自得”的教学策略,正是我国语文素质教育传统之精华。所谓“自悟自得”用朱熹的话来说就是“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某只做个引路的人。”因为,教学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地切身感悟,主动地学习知识。   2.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展现新知构建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  相似文献   

20.
罗会平 《时代教育》2010,(3):247-247
作文教学是各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文从改出”——作文的评改无疑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总结了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小学生进行作文自评自改的常用的组织方法和实施模式,对小学生如何进行作文自评自改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