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Na2CO3胁迫处理对狗枣猕猴桃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处理发育到一定高度并且长势相同的狗枣猕猴桃幼苗,用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狗枣猕猴桃幼苗的株高、根长、胚轴长、株重、根重、胚轴重均随Na2CO3溶液浓度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随Na2CO3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在梯度Hg~(2+)浓度胁迫下,豌豆幼叶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受Hg~(2+)毒害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大,豌豆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10~(-6)mol/l下达到峰值,尔后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实验结果表明,Hg~(2+)损害植物生理活性,最终导致植物死亡,随着Hg~(2+)胁迫的增大,植物生长程度和植物生理变化是同步的,植物受害的程度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  相似文献   

3.
土壤治理一直是个大课题。本文采用室外仿真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黏土矿物对污染土壤中Cr~(6+)的固化作用。实验显示污染土壤中加入黏土达到8%时,对土壤中Cr~(6+)有固化效果;Cr~(6+)污染浓度在300、600、900 mg/kg时,随着污染浓度的成倍增加,含8%高岭土表现出抛物线式的吸附率,含8%蛭石的吸附作用接近成倍增加,故吸附率曲线变化平缓。在土壤中Cr~(6+)污染浓度达到600 mg/kg时,含8%高岭土和含8%蛭石均表现出最高的吸附率。  相似文献   

4.
镧对汞胁迫下豌豆生长发育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浓度镧对汞胁迫下的豌豆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叶绿素(Chl)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小于0.02 mg/L)的镧能够促进汞胁迫下豌豆幼苗的生长,提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缓解汞的毒害效应;但随着镧浓度的增大,镧对汞的缓解作用逐渐消失;当汞浓度大于20 mg/L、镧浓度为0.3 mg/L时,镧则协同汞发生作用,加剧对豌豆幼苗的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硫是大气主要污染物,利用植物来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选择矮牵牛、紫花苜蓿等二氧化硫敏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以不敏感植物报春作为对照,用不同浓度的亚硫酸溶液对实验植物进行处理,测定植物叶片中硫、丙二醛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外源二氧化硫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片含硫量都随之升高。矮牵牛、紫花苜蓿叶片丙二醛含量随着外源二氧化硫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报春叶片丙二醛含量并无显著变化。矮牵牛、紫花苜蓿和报春叶片叶绿素a、b含量随着二氧化硫处理浓度升高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对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以作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的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浓度二氧化碳释放条件下地表植物生理响应特征,通过野外人工地底释放高浓度二氧化碳,模拟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泄漏条件下玉米叶绿素含量随生长期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二氧化碳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受到浓度和时间双重因子的控制。在整个生长期,对照组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二氧化碳胁迫处理组。在三组处理组中,二氧化碳浓度为15×104 ppm时,玉米叶片整个生长期内的叶绿素平均含量最高,约为369.97 mg/m2,而对照组含量高达461.33 mg/m2。不同生长期二氧化碳对玉米的影响程度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和时间因子对玉米叶绿素影响的P-value都近似为0,差异显著。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玉米的生长期、繁殖期推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研究不同海拔对冬青稞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选以7个冬青稞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对不同海拔的光合特性,以期为冬青稞高光效品种选育、最佳种值区域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选用7个青稞品种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波密县倾多乡、波密县易贡乡种植,在灌浆期时测定旗叶部分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特性。结果 (1)叶绿素相对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海拔的升高呈先下降在升高,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随海拔的升高呈先上升在下降的趋势说明在海拔2982m时青稞品种的光合生理提高。(2)通过隶属函数发现在海拔2177m时适合种植早中熟型青稞;在海拔2748m时适合种植晚熟型青稞;在海拔2982m时,适合种植早中熟型青稞。  相似文献   

8.
5种市场常见辣椒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酮与无水乙醇1∶1混合液浸提法,提取了尖椒、秦椒、牛角椒、菜椒(青色、红色)、指天椒共5个农艺品种6个辣椒样本的叶绿素a、叶绿素b。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青色辣椒高于红色辣椒的叶绿素含量达极显著水平(P0.0001)。青色辣椒中总叶绿素含量以秦椒最高,牛角椒次之,但差异不显著,尖椒最低差异极显著。牛角椒的叶绿素a含量最高,秦椒的叶绿素b含量最高。菜椒(红色)中叶绿素a含量较叶绿素b含量低的现象,与青色辣椒相反。指天椒中叶绿素含量不能被检出。  相似文献   

9.
富含硫酸钙的中溶盐盐渍土,其腐蚀性与硫酸钙的溶解性密切相关,硫酸钙的溶解受溶液中离子的影响较显著,随着硫酸钙的溶解SO_4~(2-)浓度的增大,对周围建筑物基础的腐蚀就越强。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Cl~-、Mg~(2+)、Cl~-和Mg~(2+)共同作用下硫酸钙的溶解情况,并分析了Cl~-、Mg~(2+)、Cl~-和Mg~(2+)共同作用、温度等对硫酸钙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0℃时硫酸钙的溶解度最高,但在不同温度下,也存在一个峰值点,即硫酸钙的溶解度随盐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Cl~-和Mg~(2+)同时存在时对硫酸钙的溶解存在离子协同增溶效应,使得SO_4~(2-)的最高浓度可达约10 g/L,为纯水中溶解度的5倍左右。实验研究了硫酸钙的溶解变化规律,为后期富含硫酸钙的中溶盐盐渍土的腐蚀性研究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铜(0、20、40、60、80和100mg/L)胁迫条件下小叶黄杨的生长和生理特征。结果表明,随铜浓度的增加,小叶黄杨的生物量(鲜重)逐渐下降;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丙二醛的含量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山油4号"油菜幼苗为试材,研究在0%(对照)、4%、8%、12%以及16%PEG-6000(W/V)不同渗透压胁迫下油菜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变化量。并研究4%、12%PEG-6000胁迫5d后复水的不同生理反应。通过相关的研究结果看到,PEG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中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后期重度胁迫下部分苗的枯萎死亡,可溶性糖的含量的变化在第5d后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叶绿素含量4%、8%、12%的处理下,总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16%PEG胁迫处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的活性均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胁迫处理后复水,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2.
河道疏浚底泥农业利用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河道疏浚底泥的农业利用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比例的河道疏浚底泥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浚底泥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但同时重金属含量也增加。底泥与土壤添加比例达到1∶2时,玉米苗期的根长、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及地上部分植株中累积的C、P含量显著提高;混合比例达到1∶1时,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远高于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水平,但全量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植株体内C、P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也低于对照。因此,河道疏浚底泥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植物生长,但添加比例不宜超过1∶1。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黄瓜幼苗光合机构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盐胁迫(0、25、50mmol/L)对不同品种黄瓜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尤其是高浓度NaCl(50mmol/L)的胁迫,显著降低黄瓜幼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光系统Ⅱ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以及气孔限制值(Ls),同时显著提高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和细胞间CO2浓度(Ci),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变化不大.盐胁迫对耐盐黄瓜‘津研4号’幼苗生长的影响小于盐敏感黄瓜‘津绿4号’,这可能与耐盐黄瓜在盐胁迫下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光系统Ⅱ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和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择小叶榕(Ficus concinna Miq.)、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er)、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枸杞(Lycium barbarum L.)等5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盐碱地植物生境,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海水浇灌,以盆栽的方式研究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对无机离子的累积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盐胁迫影响5种植物株高和茎粗,但影响显著性不一,盐分使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小,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盐胁迫下丙二醛以及过氧化酶含量显著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随盐分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另外实验中土壤含盐量、土壤pH值和植物体内的Na+、K+浓度都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综合分析,5种植物耐盐性强弱依次为:扶芳藤枸杞小叶榕一串红南天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秋大豆生长发育及其主要经济性状与栽培技术的关系,选择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2个试验因素,布置田间试验,测定有关参数。结果表明,秋大豆生长发育历期与密度无显著关系,而与播种期存在极显著相关,并随播种期推迟而缩短,全生育期(D)与播种期(t1)的关系模型为D=98.80-0.6333t1;植株性状和主要经济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均未达显著水准,而与播种期极显著相关,且随播种期推迟而减弱;产量(Y)与不同播种期和密度种植有极显著关系,且互作有显著差异,从播种期和密度两者对产量的影响来看,播种期相对占有较高权重,产量随播种期推迟而下降,其关系模型为Y=3405.03-63.334t1。秋大豆早播密植能够显著提高产能,适时早播是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铬(Cr6+)对叶类蔬菜小白菜、上海青和甜芥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得出结论:当Cr6+的浓度大于2.0mg∕L时,三个实验蔬菜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及苗高都受到抑制,Cr6+的抑制作用强弱表现为:小白菜甜芥菜上海青。  相似文献   

17.
磷、铝交替作用下荞麦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法,以不同耐铝品种江西荞麦(耐性)和内蒙荞麦(敏感)为材料,研究磷、铝交替处理下荞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00μmol.L-1铝胁迫下,两品种荞麦的叶面积减小,叶绿素a(Chl a)、总叶绿素(Chl T)含量降低,最大荧光(F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内蒙荞麦叶片初始荧光(Fo)显著升高,PSⅡ(Photosystem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江西荞麦Fo和Fv/Fm变化均不显著。磷、铝交替处理下,两品种荞麦的Chl a和Chl T含量较单铝处理组显著升高,Fv/Fm值略上升,Fo值降低,其中内蒙荞麦Fo下降显著,两品种荞麦叶片的Fm和ETR值有不同程度上升。说明磷处理能部分削弱铝毒对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和对光合机构的损伤,有利于植株光合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铜胁迫对金焰绣线菊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不同。低浓度铜胁迫下,金焰绣线菊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有提高,叶和根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高浓度铜胁迫下,金焰绣线菊各器官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洞穴滴水理化性质的特征及差异,对贵州安顺地区2个不同等级石漠化洞穴内的温度、CO_2与滴水的pH值、电导率、Ca~(2+)等指标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潜在石漠化洞穴的CO_2浓度随洞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化幅度随洞穴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滴水pH值表现出冬季低夏季高的季节变化规律,电导率与Ca~(2+)浓度较高但季节变化特征不明显。中度石漠化洞穴的洞内气温与CO_2响应外界环境的速度较快,CO_2浓度在洞穴内分布规律不明显;滴水pH值的季节变化规律不明显,电导率与Ca~(2+)浓度较低,表现出由冬季到夏季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红树林引种最北缘的乐清湾西门岛海域为研究地点,研究了夏季、冬季5年生、9年生、54年生秋茄植株的光合色素、抗氧化系统、蛋白水解酶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夏季秋茄叶绿素含量高于冬季,而丙二醛(MDA)、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Chla/Chlb)值以及内肽酶、羧肽酶活性均低于冬季;(2)不同树龄秋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内肽酶、羧肽酶活性在夏季、冬季均随树龄增加而减少;(3)在夏季,叶绿素含量5年生、9年生显著高于54年生秋茄,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MDA含量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加,过氧化物酶(POD)随树龄增加而减少;(4)在冬季,叶绿素、MDA含量随树龄增加而减少,而Chla/Chlb值和POD活性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加,此外,秋茄叶片SOD活性随树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综合以上分析,在夏季5年生、9年生秋茄生长旺盛,而54年生秋茄代谢稳定;在冬季5年生、9年生秋茄的生理反应对低温较54年生秋茄敏感,但通过自身的代谢有效调节,仍能正常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