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辩护理论长期处于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可错论与不可错论的争论中止步不前。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争论的双方都在某些方面错误地理解了知识辩护的性质。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错误地采取了个体主义立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执迷于知识的绝对真理性质,错失了知识的语境性质;对可错论的担忧源于全面而彻底地拒斥怀疑论的幻想。为纠正这些失误,语境主义的辩护观认为,知识辩护是可错的、历时的、公共的。语境主义的辩护是在特定语境下以实用真理为目标的,是在"挑战-辩护"过程中的动态活动。  相似文献   

2.
“我思故我在”奠定了笛卡尔近代哲学之父的地位。然而,其论证的出发点以及论证的过程都是值得怀疑的。“一切知识都必须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这一信条除了不符合知识进步的实际以外,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困难。这种认识论上的绝对不可错论是怀疑主义的根源,也是“盖梯尔问题”存在的关键。语境主义持一种可错论和反基础主义的立场,试图应对怀疑论和“盖梯尔问题”,陈晓平提出的C-JTB是这方面颇有启发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3.
绝对不可错论和可错论是西方知识论中的两种主要的理论。绝对不可错论主张,知识是不可错的;可错论主张,知识是可错的。绝对不可错论必然导致否认人们有知识的全面的怀疑论。为了拯救知识,避免怀疑论,反怀疑论者倡导可错论,主张用可错论来批驳怀疑论。虽然可错论可以避免怀疑论,但笔者认为拯救知识论的最佳策略不是可错论,而是语境不可错论,语境不可错论是知识论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4.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为一种对待知识、理智的态度和行为。这种态度和行为主要表现为对知识教学、理智培养的反驳、否弃、怀疑、嘲弄和改造。教育中的“反智主义”表现形式多样,在不同的语境下所指不同。“反智主义”主要源于知识与政治、文化的斗争关系,其既有来自外部因素对知识、理智的挤压,又有来自知识、理智对自身的反思。就中国语境而言,反智主义是一种长久的思想传统和教育实践。它有着和西方语境甚至完全不同的特质和作用,常常会成为一种追求真知、崇尚理性精神的桎梏。重塑知识的理想、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智力)、锻炼理性批判力和养成思维的乐趣等,显然更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5.
道德语境论是一种以语境为工具,研究道德原则、道德判断、道德信念以及其他道德实在论和道德认识论问题的实践方法论理论。道德语境论认为不存在道德原则,不存在“事实-价值”依附性,道德判断和道德信念是不需要依赖原则的道德认知过程。道德语境论把人的能动性和语境的权威性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具有较强的反理论性,为实践事实、道德认知过程和人的能力提供了更真实的理论描述。  相似文献   

6.
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是相互竞争的知识辩护理论。它们执迷于知识的绝对真理性质,错失了知识的语境性。这导致两种辩护观都存在无法克服的难题。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之间存在其他知识辩护理论的逻辑空间。语境的基础融贯主义试图融合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克服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的难题。语境主义的知识辩护以特定语境下的实用真理为目标,是"挑战—辩护"过程中的动态活动,是可错的、历时的、公共的。基于此,语境主义的辩护观认为,知识辩护既有其基础,又必须融贯。辩护的基础性通过界定"语境的初始辩护"概念得到说明,而辩护的融贯性则来自先验框架。  相似文献   

7.
知识的确证进路诉诸“指导-道义论”的内在主义原则,将知识视为具有内在可及性证据的真信念,然而该理论无法应对记忆问题和证言知识的挑战,因此被可靠主义知识论取代。可靠主义的知识论以可靠性为出发点,建立了一种外在主义和后果主义的知识理论,使认知主体成为知识论研究的重心,成功区分了知识和真信念,将价值问题引入了知识论研究中。知识论中的可靠主义转向可以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借鉴,科学实践哲学和科学的社会-文化研究的流行,都蕴含着科学哲学研究的可靠主义转向。这一转向有助于科学哲学回归实践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道义论的认知辩护蕴含了信念控制的观点,斯代普的信念兼容论就是一种信念控制理论。该理论将理由回应性、"好"的因果历史、信念控制等同起来,说明了主体如何控制信念形成。但是它面临着两个问题:(1)无法回应实践理由,(2)道义论标准失效。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应该以"承诺历史"替代"好"的因果历史,以理由回应性、承诺历史、信念控制的等同关系替代原先的等同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知识正统三元定义出发,知识和信念之间的蕴涵关系似乎为当代绝大多数的知识论学家所接受.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蕴涵论题与反蕴涵论者之间进行了影响深远的争论.笔者认为,反蕴涵的两种路径都不构成对蕴涵论题的反驳,问题的关键在于误解了语用学在当代知识论中的运用.语言哲学的反蕴涵路径混淆了蕴涵关系的语义学与语用学差异;"不自信考生案例"路径所揭示的是辩护视角的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分歧,本质上是知识论归因者语境主义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初的基础主义三大学派之后,数学拟经验主义、可错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对数学哲学的规范性传统提出了挑战。我们试图对当代数学哲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给出说明,运用语境分析方法对20世纪数学哲学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指出其一种可能的走向:语境论的数学哲学。  相似文献   

11.
汉学主义是知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它普遍存在于知识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国译论的构建作为一种知识生产行为自然也难逃其影响。对西方译论的盲目崇拜和对古代译论的追捧是汉学主义在中国译论构建中的主要体现。这两种行为一时间给中国译论的构建带来了虚假的繁荣,但是从长远而言,这种繁荣无法持续,并将彻底消解中国译论。因此,在中国译论构建中解构汉学主义势在必行。基于翻译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是中国译论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德娄斯将敏感性原则作为语境主义的主导性原则,而这一原则却招致了诸多的异议。同德娄斯的语境主义一样,布莱克的反怀疑主义理论也是建立在敏感性原则基础上的。布莱克关注到了敏感性原则的异议及困境,但他并没有像一些知识论者那样就此抛弃敏感性原则,而是采取了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布莱克的思路是对语境主义的敏感性原则所招致的异议加以修正,提出一种弱化的敏感性原则,并进一步揭示出在反怀疑主义理论中采纳敏感性原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外部世界怀疑论认为我们没有关于心灵之外的对象存在的知识。马尔康姆通过扩展摩尔反怀疑论的常识论证,指出怀疑论内部的语义不融贯性:如果怀疑论是正确的,那么怀疑论者用来证明其观点的语词将无法具有其所赋予的意义。这种对怀疑论自我驳斥的语义学分析构成了反怀疑论的典范示例论证。借鉴维特根斯坦诊断语言问题的独特视角及其自身对怀疑论的讨论,文章将考察典范示例论证是否有资格成为一种反怀疑论的普适性策略,并结合当代语言哲学和认识论的特定立场(语义外在论、认知语境主义)分析该论证背后所涉及的语词(思想)之意义(内容)赋予问题,以及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为辨明怀疑论内在困境和有效回应怀疑论勾勒一条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4.
维特根斯坦在其晚期哲学的核心著作《论确定性》一书中,基于对摩尔反怀疑论论证的批评,对枢轴命题和知识的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为一种反激进怀疑论和知识论的建构提供了重要资源。根据学界对维氏文本的多维解读,相关的体系性建构面临基本困难。科里瓦提出延展理性的观点,即将认知理性延展到认知实践的基础上,意图建立一种所谓的枢轴知识论,但她对枢轴命题的处理仍有遗留问题。在考察普理查德对枢轴命题的非信念式阐述后,我们认为在语境主义基础上,结合了延展理性的枢轴知识论建构并非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知识不是命题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与语境相关的。知识主张的适当性也是随着语境的特征而不断变化的。语境主义认识论是基于科学实践解释学的一种知识分析框架,是在具体情境中对知识进行解释学阐释。语境主义正义观运用系统化的方式将情境与原则相勾连,它并不是要建构一种综合性的正义理论,而是寻求与特定情境相契合的特定正义原则。沃尔泽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道德哲学或道德实践是系统规制的,道德需要选择,需要阐释,正义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代反本质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宏大叙事”的瓦解,叙事透明性和启蒙合法性受到普遍质疑。西方古典叙事摆脱不了主客对立逻辑,试图以准确的语言穿透叙事的隔离达到本质,形成基于认知客体的知识论启蒙模式;中国传统叙事抛开言意对立,以主体境界回避知识客体,形成基于认知主体的道德论启蒙模式。反本质主义对启蒙叙事的清理,昭示着当代叙事将转向以主体关照为主的人生实践。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言学对幽默研究始于Raskin的脚本理论(SSTH),国内对言语幽默的研究也完成了从Grice的合作原则理论到应运关联理论的认知解读转向。但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的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心智空间论和不一致的消解论,都无法回避这些模型并不仅仅适用于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这一问题。如果从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入手,从接受者的角度分析言语幽默认知解读过程中脚本、语境和嘲笑对象的互补,就可以说明言语幽默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反智主义是一种反对或怀疑理智、知识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态度或倾向。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它主要表现为“泛工具化”、“泛兴趣化”、“泛情感化”等形式。其根源在于当代中国社会作为“专业社会”面临着知识权威的失落、作为“市场社会”导致了对实利的过分崇拜、作为“政治社会”呈现出对知识价值的贬抑。要超越反智主义的限制,就需要回归教育本身,以理智自主为根本目的,促使个体真正从自身出发获得对有价值事物内在利益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加涅的学习理论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正日益受到教育界重视。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是英语教学实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加涅的学习理论为我们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加涅的学习理论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正日益受到教育界重视.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是英语教学实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加涅的学习理论为我们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