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间歇注浆联合电渗对软土加固效果的影响,通过自行设计的模型箱在室内对滩涂淤泥进行试验。在土样不同位置采用CaCl_2和Na_2SiO_3溶液进行间歇和一次性注浆联合电渗试验,从电渗排水、通电电流、电渗能耗以及承载力、土体沉降等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土体成分和微观特性角度对加固后的土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阳极-中部共同注浆工况下间歇注浆对土体的加固效果最优;相对于一次性注浆,间歇注浆的最终排水量增加4%、累计能耗降低9%,承载力明显提高、不均匀沉降改善、电极腐蚀程度减轻;试验采用间歇注浆和一次性注浆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为注浆联合电渗加固软土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基监测对于信息化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某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工程进行软基加固的监测数据,采用常用的方法推算最终沉降量和固结度,深入分析各种计算方法存在误差的原因,并对不同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作出说明;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提出计算固结度时可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分为真空预压与堆载预压叠加的思路,从而建立由实测孔压—时间曲线推测固结度的孔压计算法。以期为今后的施工与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初始孔压均布的饱和土一维热固结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热弹性力学和饱和土固结理论,通过热固结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研究了饱和土的一维热固结问题.利用有限Fourier变换及其逆变换,得到土层内部超静孔压、温度增量的解析解,并依此求出地基沉降、平均固结度的表达式.根据所得解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饱和土的一维热固结性状,并与Terzaghi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超静孔压随时间延长最终消散为零,但在热同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负孔压;地基沉降受温度影响而减小;平均固结度按变形定义和按孔压定义是不同的:热扩散系数与同结系数的比值的大小对热同结性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讲,在沿海地区建设码头、养殖场地或开发滩涂时,都需要先进行挡水围堰,从而为后期施工提供良好干燥的施工环境。现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电渗技术在吹填泥袋坝固结中的应用方法。文章以某滩涂吹填泥袋坝的施工为例,以现场试验为依据,详细分析了电渗技术的具体应用,指出利用电渗法加固泥袋坝是非常可行的,值得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成层地基固结性状中不同定义平均固结度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勇  龚晓南  连峰 《科技通报》2006,22(6):813-816
一维地基固结理论从传统的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到成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中。由于实际地基大多由性质不一的成状土组成,成层地基固结度计算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固结度有按沉降(压缩量)定义的地基总平均固结度和按作用的平均有效应力(或所消散的平均孔压)定义(简称按平均孔压定义)的地基总平均固结度。但对实际工程对它们的大小比较讨论甚少,对实际的选取应用没有理论上的支持。本文从一般均质地基的固结度定义入手,在相对比较理想的土体条件假设下,系统的比较了它们的大小区别,并在单面排水条件下结论Us>Up是一定成立的,并且根据以有的半理论解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来说明本文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的软粘土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雯  谢康和  夏建中 《科技通报》2003,19(6):452-456,460
采用解析法求解了土体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的软粘土地基一维固结问题,得到了不同排水边界和加载条件下以Bessel函数表示的超静孔压、固结度及沉降的解析式.并通过计算分析及与太沙基解的比较,讨论了这种非均质地基的一维固结性状.  相似文献   

7.
罗战友  祝行  陶燕丽  邹宝平 《科技通报》2019,35(11):153-156,161
电渗效率的有效评价可以准确反映土体的加固效果。本文采用杭州软黏土,基于不同初始含水量与含盐量研究电渗效率,主要从电渗运移量和能耗系数两方面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含水量试验,电渗运移量的曲线随时间始终沿某一条直线上下波动,且含水量越高,对应的直线越低,能耗系数均随时间先降低后维持稳定;对于不同含盐量试验,电渗运移量的曲线在试验前期随时间沿某条直线上下波动,在试验后期逐渐减小,能耗系数均随时间缓慢增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相同体积的土体,电渗法电能损耗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含盐量的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具有时间效应。基坑的各项参数,比如墙体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等,其数值不会因开挖的停止而不再发生变化。其原因一般地是土体固结和流变等效应所引起的。本文采用MERCHANT模型来模拟土体的流变性,依据Biot固结有限元法编制了有限元分析程序。程序分别以渗透系数和粘滞系数来反映固结的快慢和流变性的强弱。通过计算温州地区饱和软粘土地基深基坑开挖工程实例,验证了程序的可信性。程序通过对参考算例的分析,分别得到了纯固结作用和流变与固结耦合作用对基坑性状影响的规律:固结有利,流变不利,耦合作用使得具体的各项参数表现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真空预压固结排水法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其在水利工程提防加固中应用比较多,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真空预压是指利用密封膜进行真空抽压,可以使密封膜中形成较大的气压差,从而起到了堤防加固的效果。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利用降低空隙水压而达到增加应力的作用。在负超静水压力下应用真空预压技术,则可以形成一项加固效果较强的方法。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真空预压固结排水法在水利工程堤防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半解析法研究了超固结饱和土的一维固结问题,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ODLCAOS,并利用该程序对超固结饱和土的一维固结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与传统的Terzaghi固结理论所描述的不同,超固结饱和土的超静孔压消散速率与沉降发展速率并不一致,荷载和先期固结压力的大小均对固结速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析顶管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土体的影响尤为重要,过大的土体变形会对邻近道路和建筑物等构成一定的风险。结合杭州半山电厂—崇贤220 kV线路电缆隧道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修改模型摩阻力,支护压力等参数,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地表沉降规律。研究表明:地表沉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机头隆起发生在顶管机头1.5D(D为管节外径)处,横断面土体沉降影响范围在轴线3D范围内,摩阻力主要影响顶管后方沉降,支护压力主要影响顶管机头前方的土体隆起。  相似文献   

12.
三轴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室内试验手段,主要用于测定土体的强度和应力变形特性,具体需要借助压力室、轴向加荷系统、施加周围压力系统以及孔隙水压力量测系统等。一般来说,在三轴试验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为排水固结阶段试样的孔压消散以及固结完成的情况,其不仅是后续剪切试验的重要依据,也是工作人员推导土体三轴剪切试验排水固结过程相关数据的依据。基于此,本文以土体三轴试验的原理和固结过程的原理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土体三轴试验的固结过程,以希冀给予广大试验研究人员一些帮助和建议,进而有效促进该领域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以哈尔滨地铁3号线会展中心站基坑开挖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建立深基坑三维空间实体模型,模拟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水平及竖向位移。根据监测数据整理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桩体水平位移、桩顶水平及竖向位移,最后将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对比,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采用FLAC3D模拟可以较好地反映基坑开挖周边土体的实际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杭州亚运村奔竞大道隧道工程为背景,有限元Midas GTS软件为平台,分析了隧道基坑被动区加固土体的受力情况,并根据不同宽度的加固体分别进行受力计算,进而推算出加固体作用力T与加固宽度的数值关系,基于此得到了实际工程中抽条加固转换为裙边加固的等代宽度值,最后通过三维模型分析结果及现场实测数据与等代宽度下的二维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三组数据反映的桩身位移变化情况一致,证明所述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劈裂注浆技术所加固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土体进行现场试验、颗粒分析实验、界限含水率试验、击实试验、渗透试验、固结试验和湿陷性试验,经过合理的分析,论证了该技术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加固中的可行性,为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湿陷性黄土路基加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灌浆技术日益成为处理基础沉降问题的一个方向。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系统地探讨了采用灌浆技术加固填土地基、消除桩基负摩阻力、控制基础沉降的加固机理、施工工艺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苏万鑫  谢康和 《科技通报》2010,26(4):563-568
采用Bishop有效应力原理,将Fredlund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应用在固结方程中,提出了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理论。假定土体固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排水、不排气阶段,土体的变形只是因为气体的被压密而引起的。第二阶段为排水、排气阶段,土体的变形是因为孔隙水和孔隙气的排出而引起的,在此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非饱和土一维固结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  相似文献   

18.
长期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变形性状广为工程与学术界关注,长期变形与软土的次固结有关,有关粘性土次固结变形机理,学术界已开展了大量试验和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相对而言,工程性状分析,尤其是长期荷载作用下软粘土地基变形大小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相对较少。我国第一个在软土地基上成功采用砂井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建成的杜湖大坝,自1972年投入使用以来已安全运行40余年,积累了较为完整的大坝坝基沉降与边桩水平位移等监测数据。本文在总结前人软土主、次固结变形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杜湖大坝的长期沉降和边桩水平位移加以整理,从随时间发展模式和变形有限终值两方面考虑,分析了坝基沉降和坝体水平位移随时间长期发展模式,提出了一种预测长期沉降的经验估算法,探讨了坝基变形形态随时间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12)
本文基于非饱和重塑黄土的一维固结与压缩试验结果,通过将复杂多相的非饱和土视为由等效骨架相和等效流体相组成的系统,首先对非饱和土整个变形阶段的等效两相应力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规律展开分析,其次考虑到其受荷瞬间气相的高压缩性,将瞬时变形从固结变形中分离出来,分析了等效骨架相的瞬时压缩变形特性,并应用等效固结变形分析方法,确定了非饱和土的等效固结系数,实现了对非饱和土等效固结特性的验证,对解决相关的实际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灌浆法在高填土路基沉降处理中的加固机理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京承高速公路某段高填土路基沉降工程治理,说明了灌浆法的施工程序和方法,并介绍了本工程采用的一种新型的高水速凝材料,在压浆后1h内固结硬化的技术,通过对采用和未采用压浆技术的路段沉降观测对比研究,总结了该项技术的优点和取得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