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在"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语言哲学则意在通过语言分析重铸这一哲学老问题。以弗雷格为代表的主流语言分析哲学家通过分析典型语句解决了若干哲学核心问题,从而形成了哲学的语言论第三转向。本文从体验人本观的视角重新审读以弗雷格为代表的分析哲学的主要思想,认为从弗雷格开始的主流分析哲学由于忽视了意义的体验性而走向了反心理主义的极端。体验人本观能够为中国后语言哲学的研究提供一个评价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弗雷格和胡塞尔是20世纪两位重要的哲学家,他们都对哲学中的心理主义思潮进行了猛烈批判,引发了围绕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持续争论。研究弗雷格和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思想有助于揭示他们在哲学上的相互影响与区别,理清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分野的线索。当代语言哲学、知识论和逻辑学领域中"自然主义"的复兴让不少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是否有必要反对心理主义"以及"弗雷格和胡塞尔是否彻底驳倒了心理主义"等问题。从逻辑学视角重估弗雷格和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把握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深入地思考"心理主义"的含义、心理学乃至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在研究主题和方法论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提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包含着一个思想。这里的"思想"不是指思维的主观活动,而是指思维的客观内容,可以成为许多人共有的东西。并且他主张思想是句子的涵义,真值是句子的意谓。"真值"是指句子是真或句子是假的情况。判断就是从思想层次到意谓层次的推进,即从句子思想到真值的推进。弗雷格认为"思想"是客观非实在的,不属于外部世界,也不属于内心世界。弗雷格对"思想"的论述体现了他的反心理主义思想,对后来的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未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弗雷格、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指称理论以及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 ,说明了分析哲学具有一种实在的、“物”的认识的基础 ,后现代主义则使语言与物的界限消解了。但从逻辑上看 ,这种基础也是后现代主义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同时也是它所要超越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弗雷格的含义与指称理论在语言哲学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同时,现代语言哲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也都追溯到这一理论.也就是说研究弗雷格以涵义指称理论为中心的语言哲学思想,对于研究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对于研究现代形式逻辑和分析哲学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弗雷格、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指称理论以及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说明了分析哲学具有一种实在的、“物”的认识的基础,后现代主义则使语言与物的界限消解了。但从逻辑上看,这种基础也是后现代主义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它所要超越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如果"分析现象学"真正的开端是现象学立场在心灵哲学中的运用,并且,如果它仅仅被看作是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融合形态或桥梁形态,那么,"分析现象学"的过去则与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的历史一样长.这个过去应该包括分析哲学和现象学早期的广泛互动(例如胡塞尔与弗雷格、罗素与梅农、摩尔与布伦塔诺、赖尔或卡尔纳普与胡塞尔之间的互动)与后期的分道扬镳(根源于石里克对胡塞尔、卡尔纳普对海德格尔的著名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弗雷格以他创立的现代逻辑为基础,开创了意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对表达式含义与指称的区别是弗雷格意义理论最基本的内容,它的核心概念是真。弗雷格意义理论对哲学和逻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逻辑走上了形式化的道路,形成了以他的意义理论为基础的外延逻辑,并影响了人们的现代逻辑观。  相似文献   

9.
弗雷格是现代逻辑的鼻祖,也被公认为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现代逻辑、当代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对《概念文字》异于传统的语言符号系统的构造予以剖析,并对它给逻辑研究方式、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传统思维的启迪进行粗线条的勾勒。  相似文献   

10.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直接渊源于穆勒和弗雷格的对指称与含义的关系研究。罗素从解决"存在"等哲学问题的目的出发,将摹状词在命题中化解为具有精确含义的命题函项,并以之为武器为他的哲学服务。尽管受到一些批评,但是,摹状词理论的思考方向和哲学意义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弗雷格因同一替换律讨论而提出了涵义与指称的理论,这个理论后来引出了弗雷格迷题.弗雷格迷题的形成有多方原因,直接指称论对弗雷格理论批评是主要原因之一,以至于可以说,这是产生于直接指称论哲学立场的迷题.尽管如此,弗雷格理论确有不足.最重要的是,弗雷格理论只有关于涵义与指称的理论,即只有语言层面的理论,而缺少认知层面的理论.这个不足使得在弗雷格理论基础上解决同一替换律问题难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让"迷题"多添了几分"迷"的色彩.这里将给出一个新的方案:在弗雷格理论的基础上,增加有关概念的理论,以概念和内涵、涵义等这些概念的形式刻画为中心,建立可以消解弗雷格迷题的形式语义学,即概念语义.通过概念语义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对弗雷格迷题的消解给出统一回答.  相似文献   

12.
弗雷格对意义的研究从具有神秘色彩的"思想"最终转到了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上,创立了语言哲学的人工语言学派,从而开创了反对心理主义的研究进路。与之相反,塞尔认为意向性是连接语言和心灵的桥梁,语言的意向性派生于心灵的意向性,因此,对语言的研究必然要依赖于对心灵的研究,进而构建了意向性语言哲学理论。塞尔的这一研究进路必将使其理论陷入主观性的困境,解决的途径只能是结合语境,回归到弗雷格的语言哲学路径,形成语境—意向性分析进路。  相似文献   

13.
康德虽然对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做出了明确区分,但弗雷格认为分析与综合仅仅是一种主观性和准心理行为.弗雷格从批判康德的判断理论入手,通过谓词逻辑的构造,成功地清除了康德在判断理论中隐藏的逻辑与心理的混淆,为哲学从认识论走向逻辑语义学奠定了基础.然而,后者倡导的现代量词理论、逻辑的形式主义、判断先于概念以及把"函项/自变元"作为判断结构的现代逻辑思想,又深深地扎根于康德的先验逻辑中,这一点恰好弥合了两类不同逻辑类型的对立,达到了某种内在的一致和统一.  相似文献   

14.
由洛克的语言观出发,弗雷格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分析原则。依据弗雷格的语言分析原则,语言意义问题的探讨体现为一种非传统的方式,语言句子的意义存在既会因为“客体世界”而“基本”,也会因为语言自身系统而“合成”。同时,弗雷格提出的语言分析原则得益于他自己的逻辑建构过程,逻辑的“有效性”成为他在语言分析中必然要贯彻的问题,而这样的“有效性”又聚焦于句子的意义之“真”;通过句子之“真”的解析,弗雷格便取得了关于语言意义获取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15.
邹磊磊 《中国教师》2009,(Z1):84-85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就在于它实现了哲学主题由"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换,而改变世界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践。从马克思的这种实践观在当代意义视角下去挖掘马克思实践观中的文化性,对于我们规约社会发展实践的战略构想和模式选择,创造合理的实践方式,推动实践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真正符合人的本性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同一性是产生哲学困惑的一个常见根源,研究者不乏其人,最初人们都认为同一性就是一个对象与其自身的同一。弗雷格开创了一种与意义理论联系起来的研究同一性问题的方法,即在进行同一性分析时将涵义和指称明确区分开来,这一方法为后来的同一性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逻辑与哲学的研究中,弗雷格具有独特的求真方法,弗雷格认为,思想是某种对此能够产生真的问题的东西,逻辑研究的出发点是具有真值的思想。围绕这一宗旨,弗雷格构造了一种形式语言,即概念文字,以此来求真,他在建立了形式语言的基础上,完成了演算系统的构成,以此来研究真。在此基础上,弗雷格通过研究句子来研究真。在求真中弗雷格坚持了客观性,语境论及概念和对象区分的三个原则。弗雷格真之思想对于后人逻辑研究方式的转变,当今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以及今后中国传统思维的转变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及其关于语言哲学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论涵义和指称>一文中.他提出的两个原则--涵义决定论和保值替换原则为我们深刻理解表达式及其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肇始于二十世纪初的分析哲学引领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本文认为,分析哲学的兴起不只是一个哲学史事件,其发端深受逻辑哲学的影响,这一点在分析哲学创始者弗雷格和罗素的逻辑哲学思想中尤为明显,本文尝试回顾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路径和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弗雷格创造了形式化语言,使逻辑研究摆脱了传统束缚,将哲学带入到语言意义的研究层面,为语言转向提供了许多基本概念,是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以介绍弗雷格语词意义理论为基础,对其讨论同一性和语词、涵义、意谓的关系时体现的局限性作出评析,并尝试性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