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设计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两个部分,发送端以 AT89 C51为主控芯片,利用人体红外传感器来检测人体信号,检测到的人体信号通过nRF24L01射频发送模块传送到接收端。接收端以 AT89C51为主控芯片,经 nRF24L01射频接收模块获取到人体信号时,单片机控制由蜂鸣器加LED组成的声光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基于Wireless USB技术的数据采集、传输终端设计与实现方法,完成了该系统的硬件模块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对软件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系统主要采用NORDIC公司的调制解调单芯片nRF24L01和CYORESS公司的USB控制芯片CY7C68013A,内嵌于CY7C68013A的8051内核可以控制nRF24L01的无线通信,并通过USB2.0接口同PC进行高速通信,所设计的终端可以进行本机地址和发送地址的配置,组成星形网络。Wireless USB采集终端很好的解决了数据采集、高速无线传输、采集数据电脑汇总以及传统有线连接布线和组网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韩骥 《科技创业月刊》2012,(3):124-126,148
加强公司职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促进其全面和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公司职员心理状况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为了提高心理测试水平,设计了心理测试系统。设计中硬件采用了Freescale公司的8位单片机MC9S08GT60作为MCU,Nordic公司的nRF24L01作为射频芯片,RS-232串口作为与上位机通信的接口完成无线通信模块,并使用C语言完成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对团测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在科研和商业活动中需对芯片是否损坏进行检测的问题,设计由上位Pc机软件和检测端组成的智能数字芯片检测仪。检测端由单片机AT89S52数据处理模块、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EPM5256待浏芯片控制模块、双通道24位模数转换芯片(A/D)CS5550采样电路、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AT24C08存储电路、LED显示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组成。检测端具备与上位Pc机串口通信功能,通过上住机软件用户可以自行更新、编辑待测芯片库,检测端可以脱离上位机,同时对两个48管脚以内双列直插式(DIP)封装的数字芯片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
人机交互作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该研究主要应用于人体训练、家政服务、体感游戏以及生物力学研究等方面,提高人机交互系统的实用性以及鲁棒性,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对基于人体动作捕获的智能机器人进行系统设计。采用机械散件搭建机器人模型,通过蓝牙、STM32进行通讯与控制,并在PC端编程进行图像处理与识别,实现了一套可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可通过摄像头获取人体动作并在PC端进行图像处理识别,然后调用蓝牙端口进行通讯,将指令发送到由STM32芯片构成的控制器上,控制机器人做出相应的动作。实际试验中,机器人可模仿人体手部指令执行相应动作,如抬手、左转、点头、捶胸等,该项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Cypress公司生产的EZ-USB FX2LP系列CY7C68013A芯片的主要功能是通过USB口实现P C机与外部设备的通讯,并满足USB2.0的通信要求。本系统可通过PC机的可执行程序产生数据,经由CY7C6801A3芯片传输至外设FPGA中,最终实现由PC端操作并由FPGA端显示的五子棋游戏系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单片机MPS430F1232和射频芯片nRF24L01构戎的矿井无线传输系统,并详细叙述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系统具有功耗小、成本低、传输速率高等特点,适用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和环境状况的测控。  相似文献   

8.
采用LabVIEW的VISA串口通信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无线机床测温系统。系统硬件部分选用C8051F530单片机、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nRF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以及HB240128显示模块等进行实时温度采集处理;软件部分采用LabVIEW设计个人电脑(PC)上位机系统界面,实现了温度数据的实时处理、波形显示以及阈值报警等功能。经测试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于维护、性能稳定、精度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空气粉尘颗粒的浓度不断增加,人们的健康也随之受到危害,因此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n RF24L01的空气粉尘浓度检测器的设计,该系统利用光电传感器中光通过空气粉尘折射产生的电压信号,经过放大整形后,通过AD转换后由单片机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在LCD上进行显示,同时由单片机通过n RF24L01进行无线传输。接收端由n RF24L01接收信号至单片机,然后通过串口线将数据传入PC上位机进行显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设计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多功能箱式变电站终端,以STM32微处理器为核心器件,通过三相电能计量芯片配合采样电路实现对箱式变电站各电气参数的精确测量;可以实时采集变压器各绕组温度、湿度,实现了湿度监测调控,高温报警等功能。此外,该变电站终端通过以太网与电网控制中心(上位机)进行信息交互,将箱式变电站运行的各项参数实时显示在上位机的界面上,方便工程人员进行远程监控,真正实现了电网的智能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叶军 《大众科技》2013,(9):15-16,3
介绍了基于AVR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系统分为数据采集传输和数据显示两部分。数据采集以ATMEGA328P为核心,利用该单片机进行多路数据采集。通过CH340T芯片的USB转串口的功能,实现AVR单片机与PC机问采集数据的传输。数据显示模块,通过Visualstudio开发环境下的C群语言,运用.Net Framework提供的Sedal Port类实现上位机采集数据的收集和显示。  相似文献   

12.
何扬名 《科技广场》2006,(5):123-124
大型旋转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工业生产意义重大。本文中设计的系统能够对电机组进行在线监测,硬件构成除了通用的传感器和PC机外,同时用PLC作为检测高电压和大电流的上位机;软件设计包含了系统监测所需的主要功能,足以检测出电机组可能存在的故障。  相似文献   

13.
本次项目旨在研究记录小鼠头部和眼睛对干涉条纹的追随运动反应的仪器,即小鼠眼动仪。首先通过stm32单片机控制电机进而控制干涉条纹的转动,再将由高速CCD相机所采集的小鼠运动状态视频传输给上位机,上位机通过Vision与Matlab分析小鼠运动状态,并生成视频处理模块嵌入到虚拟仪器中。虚拟仪器由软件Labview和Matlab混合编程,识别判断小鼠头部运动的方向并获取图像信息,研究小鼠眼动与光栅频率之间的关系,实现对模型动物视觉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微纳米结构精确电纺直写定位和图案化制造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平台设计的多轴运动控制系统。采用"PC机+三维运动平台"的设计方案,在上位机上基于Lab VIEW软件通过调用Active X外部程序接口开发出系统的控制界面和程序框图。该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不仅可以对运动轨迹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还可对数据进行后期的处理分析。在对平台运动规律的研究掌握上,为电纺直写的精确定位和图案化沉积制造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5,(17)
针对传统有线的温湿度采集系统布线麻烦、成本高、布局固定、灵活性欠佳的特点,将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各节点的温湿度采集传输,设计基于ARM处理器和n RF24L01无线传输模块的远程温湿度采集与传输系统。该系统以Cortex-A8为内核的S5PV210处理器和ARM9内核S3C2440处理器为主控器件,无线收发模块选用n RF24L01,使用VC++6.0来设计上位机程序。本文详细的阐述了该系统各个硬件模块的设计方案,给出了各部分的软件设计。经过实验验证,该系统工作稳定,传输效率高,可以实现对远程各个节点的温湿度的采集和无线传输。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传统的PC机体积大,易受网络病毒攻击,对架设环境要求较高的弊端,本系统设计了基于DSP的手机流媒体实时图像浏览平台,并选用TI公司的TMS320DM642作为主处理器,配合音视频编解码芯片、以太网收发器,实现了四路视频音频的采集、一路视频音频的传输、网络传输、手机实时访问功能,经测试,系统稳定,图像清晰,实时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治老年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小剂量化疗效果及耐受性。方法连续2个疗程小剂量HA方案诱导:高三尖杉酯碱针1mg/d,静滴,连续6~10 d;阿糖胞苷针12.5 mg/次,皮下注射,1次/12 h,连续10~14 d;当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或白细胞低于2×109/L时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ug/kg.d支持治疗。中性粒细胞小于0.5×109/L伴高热(体温大于38.5℃)者,或血小板小于20×109/L伴内脏出血者,或患者胃肠道反应、黏膜炎明显不愿继续化疗者均予中止化疗。每2天复查1次血常规。结果 2个疗程后12例患者中有2例达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全部患者坚持用完2个疗程,无严重感染、出血、黏膜炎、胃肠道反应并发症,无新增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小剂量HA方案化疗对初治老年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18.
人体器官芯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体器官芯片是一门新兴的前沿科学技术,也是一门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汇聚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物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吸引了来自政府、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被2016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列为"十大新兴技术"之一。人体器官芯片指的是一种在载玻片大小芯片上构建的器官生理微系统,包含有活体细胞、组织界面、生物流体和机械力等器官微环境关键要素。它可在体外模拟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主要结构功能特征和复杂的器官间联系,用以预测人体对药物或外界不同刺激产生的反应,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新药研发、个性化医疗、毒性预测和生物防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文章概述性介绍了人体器官芯片的起源、国际发展态势和研究进展,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激光导航移动机器人转弯不灵活、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麦克纳姆轮为底盘移动机构,利用激光雷达采集环境信息,融合IMU姿态信息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案,重点介绍了全向运动模型、转速的获取、建图导航功能的实现。编写了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与下位机通信的串口通信程序,改进了小车在最高线速度的下无法形成速度差的情况。在室内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可以成功进行全方位移动,并能通过串口接收ROS发来的速度指令,进行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非均匀磁场诱导磁流体中非磁性颗粒定向移动实现分离的磁泳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中用于细胞分选、DNA提纯和生物分析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考虑稀磁流体的体积分数为1%,其粘性随磁场强度的变化为线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磁性颗粒在磁流体中的粘性阻力和磁浮力,同时根据流体力学方程组、Maxwell磁学方程组和非磁性颗粒的运动方程,建立了梯度磁场和流场共同作用下的非磁性颗粒运动的二维数值模型。对两种磁场分布下非磁性微粒的运动特性以及不同入口速度和磁场强度对颗粒偏转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磁场驱动非磁性微粒朝着远离磁源的方向移动;入口流速从1.0 mm/s增大到2.0 mm/s时,粒径分别为3、4、5μm的三种颗粒的偏转距离逐渐靠近;微通道内颗粒越靠近磁源位置磁力越大,磁力最大值发生在永磁体相邻两直角附近,所以越靠近磁源的颗粒偏转也越大。另外,在相同入口速度下,磁场强度越大,非磁性颗粒的偏距就越大,越有利于颗粒的负磁泳操作。研究结果对分离装置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