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山行  肖振鑫  高宇 《科学学研究》2019,37(8):1489-1497
基于制度观点和创新文献,论文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了企业的正式制度资本与非正式制度资本对企业创新倾向的非线性作用机理及效果差异,并进一步探究了企业的创新占用能力对上述路径的边界作用。303家企业的配套调研数据显示:首先,企业正式制度资本与其创新倾向之间呈现出递增的正向关系,而企业非正式制度资本与其创新倾向之间呈现出递减的正向关系。其次,企业创新占用能力显著地增强了正式制度资本与创新倾向之间的正向关系,却显著地削弱了非正式制度资本与创新倾向之间的正向关系。该研究为指导我国企业在提升创新倾向时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不同的制度资本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企业双元创新的特性,通过对知识惯性不同维度的分析与探讨,探究学习惯性和经验惯性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与渐进式创新的差异性,并引入企业知识治理作为调节变量。采用多元层次回归的方法对362家企业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惯性(学习惯性、经验惯性)对企业渐进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知识惯性(学习惯性、经验惯性)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与渐进式创新不同,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知识治理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其中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都正向调节学习惯性与经验惯性对渐进式创新的影响,而正式知识治理正向调节学习惯性对突破式创新的倒U型关系,对经验惯性与突破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非正式知识治理正向调节学习惯性与经验惯性对突破式创新的倒U型关系。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对企业知识治理下知识惯性作用机理的认识,为企业提升双元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活动理论框架,提出一个联盟企业学习过程、潜在吸收能力与其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联盟中企业"投入中学"只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起到显著影响,而与渐进性创新无直接相关性;非正式交流的"从他人学"与潜在吸收能力正相关;与不同类型伙伴正式合作研发的"干中学"过程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效果有显著差异;"产学研合作研发中学"对企业渐进性创新的正向影响被其潜在吸收能力完全中介,而对突破性创新起到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产业内合作研发中学"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4.
知识密集服务企业是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第三方力量,与之发展关系紧密意义重大.本研究对知识密集服务关系嵌入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关系进行检验,并重点分析了探索性学习的中介作用和技术能力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商业型知识密集服务关系嵌入和技术型知识密集服务关系嵌入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都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性学习在其中发挥着中介机制作用;进一步,技术能力在知识密集服务关系嵌入与探索性学习两者关系间起到调节作用.其中,技术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型知识密集服务关系嵌入与探索性学习的关系,但对商业型知识密集服务关系嵌入与探索性学习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的协同创新需要制度予以支持,而现有研究鲜有从制度支持这一“帮助之手”视角展开探讨。因此,本文依据二分法制度理论,在将制度支持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支持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就2010-2016年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校正标准误方法探究制度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并考察在这一影响过程中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以及产学研合作紧密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帮助之手”,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支持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正向影响;企业吸收能力增强了正式制度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但却减弱了非正式制度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支持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从制度支持视角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建议,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突破式创新对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与跨技术领域的知识重组活动密切相关。本文探究基于探索式创新的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内外部机制角度解释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12——2019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45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均对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间的积极影响产生正向调节作用,但二者并未在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本文不仅为企业如何通过跨领域、跨行业技术融合提升突破式创新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企业如何从内部提升动态能力与从外部加强跨组织协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龙海军  田丽芳 《软科学》2023,(1):124-129+134
基于264份问卷调查数据,将创业者先前经验、利用式学习、企业创业拼凑、正式制度环境4个因素整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具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先前经验对利用式学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对企业创业拼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在创业者先前经验与企业创业拼凑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正式制度环境负向调节创业者先前经验对利用式学习的正向影响,也负向调节创业者先前经验通过利用式学习影响企业创业拼凑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对不同类型组织学习的影响效应存在矛盾,社会资本对组织学习的影响效应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基于新产品开发视角,探索高管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影响。采用来自352家广东省企业样本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高管结构型社会资本对于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效应不尽相同,其中高管行业内互动对利用性学习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行业间互动显著地正向影响探索性学习。此外,结构型社会资本对于组织学习的影响,以及组织学习对于新产品绩效的影响,显著地受到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的调节。高水平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情况下,高管结构型社会资本对于组织学习的影响加强;探索性学习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也得到强化;利用性学习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被削弱。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探讨环境不确定性下社会资本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研究组织学习(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在社会资本(结构性社会资本、关系型社会资本)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竞争强度、技术不确定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构建社会资本对商业模式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从珠三角地区获得191家有效样本企业数据并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 20分析工具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型、关系型社会资本对商业模式创新均有显著积极作用,利用式、探索式学习在关系型社会资本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探索式学习在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此外,竞争强度负向调节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正向调节关系型社会资本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技术不确定性正向调节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竞争强度正向调节利用式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负向调节探索式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选取山东、江苏两省225家创新类企业为样本,对不同内容的异质性知识(技术知识异质,市场知识异质)、不同的组织学习行为(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技术知识异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市场知识异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技术知识异质对利用式学习有倒U型影响,对探索式学习有正向影响;市场知识异质对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均有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在技术知识异质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及市场知识异质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蕾  魏江  石俊娜 《科研管理》2013,34(5):39-47
集群企业拥有双重社会资本——既拥有丰富的本地(集群域内)社会资本,同时存在超本地(集群域外)社会资本,而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对于企业突破式创新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组织学习等研究,以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探索式和利用式学习两个构念对于本地、超本地社会资本与集群企业突破式创新之间的中介关系,并以浙江省169家集群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1)双重社会资本会对两种组织学习产生不同影响:本地社会资本相对有利于利用式学习;超本地社会资本则更有利于其探索式学习。(2)探索式学习与突破式创新正相关,利用式学习与之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探究正式、非正式合作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考虑吸收能力和企业知识异质性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213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和非正式合作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对于正式合作网络,非正式合作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吸收能力在正式和非正式合作网络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内部知识异质性在正式和非正式合作网络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究组织学习影响创新模式选择的内在机理,基于动态能力视角,对探索性/利用性学习与颠覆性/渐进性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对动态能力存在差异性的正向影响;探索性学习与颠覆性创新正相关,利用性学习与渐进性创新正相关;动态能力对颠覆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的正向作用存在差异;动态能力对探索性学习与颠覆性创新的关系、利用性学习和渐进性创新的关系具有不同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所构建的"关系强度—成员能力—知识治理"研究框架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分析关系强度对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影响;其次,从外部与内部两种视角入手,构建双中介模型,考察联盟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从两种路径剖析关系强度影响联盟企业知识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关系强度对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均存在正向影响;联盟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强度影响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过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验证了成员能力的双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日益成为创新管理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点。本文遵循"能力—行为—绩效"的基本逻辑思路,基于动态能力视角,构建以双元创新为中介变量的动态能力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收集281份中国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①动态能力3个维度对探索式创新均有正向促进作用;机会感知能力对利用式创新的作用效果不显著;②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且双元创新平衡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提升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③双元创新在机会利用能力、整合重构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机会感知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探索性学习作为绿色创业导向和低碳突破性创新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将低碳突破性创新划分为以技术为基础和以市场为基础的两类低碳突破性创新,构建了理论模型,并以中东部6省市208家大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绿色创业导向对以技术为基础的低碳突破性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以市场为基础的低碳突破性创新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探索性学习对以技术为基础的低碳突破性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以市场为基础的低碳突破性创新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探索性学习在绿色创业导向和以技术为基础的低碳突破性创新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究基于探索式创新的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内外部机制角度解释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11—2019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45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均对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间的积极影响产生正向调节作用,但二者并未在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为企业通过跨领域、跨行业技术融合提升的突破式创新提供思路,同时为企业从内部提升动态能力与从外部加强跨组织协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主动组织遗忘对企业组织实现突破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江浙沪皖地区268家企业的515份样本数据,以外部知识搜寻宽度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主动组织遗忘和突破式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主动组织遗忘的两个维度忘却学习和避免恶习均对突破式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外部新旧知识的搜寻宽度在主动组织遗忘和突破式创新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非正式网络、双元创新、吸收能力和环境动态性为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以227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揭示非正式网络对双元创新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非正式网路对双元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潜在吸收能力在非正式网络与渐进性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非正式网络与突破性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现实吸收能力在非正式网络与双元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环境动态性在非正式网络与双元创新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双元创新管理实践的启示包括:企业管理者应重视非正式网络、密切关注动态的企业外部环境和重视企业吸收能力水平的提升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企业制度资本对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影响问题,本研究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46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搜集了样本数据,将企业智力资本作为调节变量,分析了制度资本(正式制度资本和非正式制度资本)、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正式制度资本与高科技企业成长之间呈现显著的下凸正向关系;非正式制度资本与高科技企业成长之间呈现显著的上凸正向关系;企业智力资本越多,正式制度资本与高科技企业成长构成的增长曲线下凸越明显,而非正式制度与高科技企业成长构成的增长缺陷上凸越明显。相关结论能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战略决策时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