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网络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网络媒体的教育应用存在着三个层面:工具层面、整合层面和形态层面。支撑网络教育形态的基础是网络数字化理念:不连续思维、非线性思维和跳跃性思维。网络教育下的知识重新分割、网络学习下的知识学习顺序和网络引导下的知识结构培养是网络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网络教育形态下,传统教育体系“课”的概念、“课程”概念、“教材”的概念以及学习的动态评价与管理等诸多方面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论课堂的历史形态及其变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考诸历史,课堂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课堂教学的场所即教室(Classroom);课堂教学,就是发生在教室里的教学活动;课堂综合体,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活动、课程、师生关系等。从我国课堂形态的现实而言,主要有两种课堂,即“知识课堂”与“生命课堂”。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学校课程必须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在做优分科课程的同时,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推进跨学科课程融合,充分发挥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课程融合是基于完整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指向全面发展人的育人目标;基于知识融会贯通,指向形成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基于育人方式创新,指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为此,学校课程着力构建起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活动一知识一社会”三位一体的课程融合结构框架,通过概念、主题、现象和方法等整合方式,形成学科间融合课程、领域间融合课程和活动融合课程的课程形态,真正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相似文献   

4.
孟庆男 《教育学报》2004,(10):17-20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 ,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课程形态的变革。为了适应这一新的课程形态 ,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行改造 ,并营造出新型的课堂教学形态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态、活动性的课堂教学形态、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形态、生活性的课堂教学形态、快乐性的课堂教学形态。其目的就在于帮助教师尽快走进新课堂。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营造新型的课堂教学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庆男 《学科教育》2004,(10):17-20
日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课程形态的变革。为了适应这一新的课程形态,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行改造,并营造出新型的课堂教学形态: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态、活动性的课堂教学形态、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形态、生活性的课堂教学形态、快乐性的课堂教学形态。其目的就在于帮助教师尽快走进新课堂。  相似文献   

6.
从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去研究课堂形态,重塑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课堂形态,是促使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举措。重塑课堂形态的本质不是弱化知识,而是用更生动、更深入、更灵活的方式强化对知识的学习。课堂形态转变的方法策略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更新教育理念,与新时代教育改革同频共振;坚持以学定教,精准设计课堂教学形态;构建生命课堂,促进教学形态"六个转变";加强实践创新,构建师生发展"双赢课堂"。  相似文献   

7.
论生命形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维  郑敏  李辉 《教育探索》2005,(6):112-11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介入学生心灵世界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建构生命形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课程目标应着眼于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理念.课程内容应着眼于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课程实施应着眼于师生的交往互动,课程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生命发展.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感,提升生命质量,拥有生存的智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中的语言知识内容,从课程论的角度来说,有三种存在形态,即"课程预设的语言知识内容"、"课本建构的语言知识内容"和"课堂创生的语言知识内容"。区分语言知识内容的三种存在形态对于正确把握语言知识内容的具体内涵,使语言知识内容的编制与教学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形态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室内设计中装饰与构成密不可分。通过对形态构成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室内设计应合理运用形态构成的元素进行装饰设计,将单一的基础课程知识融入专业设计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知识结构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依托于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云课程是课程形态方面的一项重大变革,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云课程使课程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上真正实现了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统一;课程要素上极大丰富和拓展了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上实现了多元化、立体式、交互式的新型课程组织方式;课程实施上构建了学习者课程实施环境;课程评价上建立了全方位的过程性课程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课程,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根本性的关注点是两个:一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什么知识?(即课程内容);二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即课程形态)来学习这些知识?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思考什么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生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  相似文献   

12.
课程作为教育实现的中介,承载着知识与文化的内涵,更彰显着师生生命的价值。课程实践理应体现生命的意义,即生命的整体性、现实性、创造性、多样性,但在现实中,课程目标的虚化、内容的窄化、实施的僵化以及评价的异化等现象,造成课程实践中生命意义的缺失。应当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变革,以期对课程实践的生命意义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使课程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去重建具有生活意义的课堂教学时,就会真正在学生的发展中体现《品德与社会》这门新课程的生命价值,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深刻影响课程论的发展。从静态确定到互动创生的知识形态变革、从实体思维到智能思维的人类认知飞跃以及从局部影响到整体巨变的社会环境重塑是信息技术对课程论发展带来的挑战,而社会环境变革创生的新发展情境、知识形态变革厚植的新发展基础和思维方式变革培育的新发展智能是信息技术为课程论发展创造的机遇。推进信息技术时代课程论的发展,需要树立新的理念,这包含课程本质的人性化、设计的动态化、教材的电子化、实施的平台化、评价的数据化和管理的协同化等。关注网络在线课程发展、重视电子课程资源创建、推进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观照信息技术驱动下课程论发展的伦理问题,以及慎思信息技术影响课程论发展的尺度问题等,这些是信息技术时代课程论发展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刘锋 《现代教育》2003,(14):19-19
古往今来,文献资料一直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对信息、知识负有收藏、存储、加工、处理和传递职责的图书馆,为人类社会各个活动领域,在知识、信息提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信息存储技术和信息电子传输技术飞跃式发展的支持下,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和服务形式,必将出现质的变革。以成人教育为主要方式的社会教育,也将得益于这种变革,在教学方式、学生群体、教学内容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观点集粹     
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是在道德存在观上,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严明 《教学与管理》2010,(12):35-37
从文本走向生本,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是本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课程观念,一切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让课程成为培养学生个性特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让语文教学成为重构其精神世界、满足其生命需要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德育形态研究是德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对德育历史研究、德育比较研究、德育现象研究和德育本质研究有重要意义.德育形态除了普遍性特征外,还有不确定性、重叠性、复杂性特征,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出场过程中,经历了政治形态德育、知识形态德育、生活形态德育、生命形态德育的嬗变过程.每一种形态的德育都有自己的出场背景、主要理念和优缺点.在责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通过对以往形态德育的扬弃和融合,"责任形态德育"这一新德育形态得以出场,满足了德育工作者的实践需要,弥补了责任教育的缺失移位.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和方向导引,指向生命关怀的课程变革从本质上来说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美学追求,这是对课程变革过程中生命逻辑的寻找,具有一种强烈的儿童文化和生命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0.
生成性课程:一种基于生成性思维的课程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成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也是人与课程的根本存在状态或方式。生成性课程基于课程的生成性品质而存在,是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性课程而言的,是在教师、学生、文本和情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所建构生成的一种非预期的、超越于原有预设性课程的,但富有教育价值的经验体系。生成性课程是一种彰显课程生成品性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意义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充满对话交往精神的课程形态。生成性课程具有过程性、关系性、创新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