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混乱亟待规范吴直雄近些年来,人们借鉴英语中的省字号,结合我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情况,在书写年份时,用“”’省略千位和百位上世纪项数字和量词项“年”字,被省略的数字和“年”字不必念出声来,这种新创立的标点符号,笔者亦姑且称其为省年号。省年号虽...  相似文献   

2.
一、中文标点符号和英文标点符号系统概述 中文的常用标点符号共有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如句号、问号、逗号等.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如引号、括号、省略号等[1].  相似文献   

3.
提起上海“西索”,无论是在外语界还是在出版界,其名头都是很响的。“西索”是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校名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SISU的汉语音译(寓饮水思源之意)。在出版界“西索”则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非固定称谓。上  相似文献   

4.
问:“编辑同志,我给你们寄去的稿子,不见音讯。听说通讯员的来稿没看,就装进大麻袋里了。”答:“编辑部确实有大麻袋,专装没有被采用的稿件。但是,对通讯员的来稿,编辑同志还是认真过目,精心挑选的。如发现新闻性强的好稿,就及时向版面推荐。”问:“请你说说不被采用的稿件的毛病在哪里?”答:“没有被采用的来稿,应该结合具体稿件来分析。离开稿评稿,不好说清楚。但就我接触到的通讯员来稿,一般有‘四种病’,即‘单字号’,‘全字号’,‘通字号’,‘老字号’。“所说‘单字号’,就是品种单一。大多是消息、通讯,很少看到速写、特写、来信、小言论等多种形式的新闻来稿。老吃过油肉,还能不腻味吗?饭桌上需要花样,版面上也需要多品种的稿件。“所说‘全字号’,就是大而全的一般化稿件。一  相似文献   

5.
省略号可以表示言语的省略,也可以表示说话过程中的静默和断续。不管属于哪种情况,使用了省略号以后,是否还可以在省略号前后使用或保留标点符号呢?报刊上的处理情况是颇为混乱的。下面我们就谈谈这个问题。 (一) 省略号前边的标点符号。 1、省略号前边除了冒号外,一般不使用句中点号。例如: ①正如茅盾同志在为文化宫开幕题词所说:“……现在革命成功,人民所创造者  相似文献   

6.
外国个人责任者著录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著录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10.1.5.7规定:“外国个人责任者按原译汉语文著录,在其前注明国别。责任者姓名载有原文时,著录于译名之后,姓名顺序应与汉语文一致,并用‘( )’;对与我国责任者姓名表述方式不同者(即姓在后,名在前),著录汉译姓氏,并在‘( )’内先著录姓氏原文,再著录名字的缩写。”笔者认为,作为外国个人责任者著录的这一规定,以下几个方而的含义还不够明确,对书目记录的标准统一甚为不利,有必要通过讨论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7.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国家标准中,一般只分别介绍某一种标准符号的用法,其中的举例句式很单纯、典型,没有对复杂情况下如何综合运用标点符号进行示例。难怪有些编辑对复杂句式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心中无数,或者并不重视标点符号,任由作者自由使用。1引文误用标点符号引文时最常出现的错误有:———引号中的省略号前后有逗号或句号。如:《××××》记载:“×××××。……,××××××。”———完整的引文作为复句的句子成分时,引号中的句末留有句号。如:《×××》所云“××××××。”“××××××。”即是在表述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欧洲的"媒体问责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问责制”的英语原文是Media Accountability System(缩写MAS),这个词组也可译作“媒体责任机制”,它为新闻媒体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有实践意义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9.
3月3日《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刊有《扎紧“篱笆”打野狗(主题)奉贤警方半月破刑案31起(副题)》一文。笔者认为,其主标题中,只对“篱笆”而不给“野狗”一词加引号是有欠考虑的。读内文,让人对“扎紧‘篱笆’”一句不难理解,即指“设卡守候,日夜巡逻”、“已初步完成了治安防控网的编织”等。而标题上“野狗”不加引号,一是容易使读者产生歧义,以为打真的野狗。第二,即便部分读者读了“打野  相似文献   

10.
潘树广 《出版史料》2001,(1):101-102
有些书籍在论及校对的历史时,认为古代称校对工作为“校雠”或“校勘”,而“校对”则是出现得很晚的词汇。例如《校对手册》(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版)说:“校对工作我国古代就有。古代的校对工作叫‘校雠’(雠即仇)或‘校勘’。”又如《辞源》(修订本),收录“校雠”、“校勘”,却不收“校对”。按《辞源》的“出版说明”:“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此书不收“校对”,表明编者将它视为鸦  相似文献   

11.
英语斜体的用法很独特 ,在汉语里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 ,其作用相当于中文书名号或引号等。英文斜体与引号的用法既有差异 ,又有重叠 ,极易混淆 ,是英文类图书和英语论文的作者以及相关编辑容易忽略和出错的难点。现列表比较说明如下 :表 1 专有名称使用斜体的场合使用引号的场合图书、报刊名 :Dickens’DavidCopperfield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aletterintoday’sChinaDaily刊登在今天《中国日报》上的一封信 /Newsweekisawell knownmagazine.《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12.
当前,很多报刊不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如: 1、“人们也记得,米丘林进行植物杂交实验,被神父攻击为‘竟敢把上帝的果园变成妓院。’”((1986年8月5日空军报《磨砺》)其中引语不是完整的一句话,句号应在引号外。 2、“另外,影片中的小演员们在连队体验生活,与战士们联欢,到地方参观等活动中,都穿着所谓‘军官服’(即演出服)。”(7月27日解放军报《令人费解的〈穿军服的小兵〉》)其中第二、三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3、“特别是在苏南茅山地区的采访,不但是她们记者生涯中一次成功的采访。也是人生旅途中难忘的一段征程。”(今年第七期《新闻与成才》《戈阳敌后传奇》)第一个句号把表示递进的关联词“不但……也”给断开了,这里应为逗号。  相似文献   

13.
问:现在出版物中,有一个符号用得时髦,就是关于年代的缩写的符号(’),比如:“1992”缩写成“’92”,省去了表世纪的“19”,省去了“年”。这个“’”符号出自何处?  相似文献   

14.
古今汉语都有省略现象,可是文言省略现象比现代文尤为突出,成为文言文的特色之一。句子某些词语的省略,从语法角度着眼,是有规律可寻的。能够掌握这种省略规律,遇到具体省略现象,将不至于感到迷惑。先看主语的省略。上句已出现主语,下语的主语便可省略,如“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奔,吴人食而从之”(《左传·定公四年》)中有(?)符号标明的主语“楚人”“吴人”就是承上文的“楚人”“吴人”而省。下句要出现主语,上句主语也可以省略,如“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上一句的“项王”就是蒙下一句的“项王”而省。还有,下一句的主语就是在上一句里充当宾语的那一个,这下一句的主语仍可以省略(这样更显得结构紧密),如“……触草木,草木皆死”(《捕蛇者说》)就  相似文献   

15.
报刊上的“随笔”逐渐多起来了。人民日报开辟了《市场随笔》专栏后,登了不少好文章,这些文章写得生动、泼辣,引人爱看。如题为《字号老也要店风好》这篇(见2月26日第三版。以下简称“字号”篇),就写得较好。也有个别篇章,如题为《请看看左邻右舍》这篇(见2月13日第三版。以下简称“请看”篇),写得就不够好。“字号”篇说的是北京天源酱园的事情。作者有一天走进这家店门,看见有两位售货员  相似文献   

16.
周波 《声屏世界》2005,(12):32-32
CIS是“企业识别系统”的英语缩写,它包括三个相互推衍依存、共同塑造组织的独特形象的子系统构成。即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7.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虽小,但作用却不小。一部书稿中,如果标点符号错得多了,会直接影响它的合格率。下面我就容易误用的引号和“某某说”后面的点号的用法予以归纳,与大家共享。一、引号1.在连续引用几个段落时,每段开头都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的结尾用后引号;也可以只在第一段开头用前引号,最后一段的结尾用后引号。2.凡是把引文作为独立的句子来用,而引文本身又是完整的句子,引文末尾原有的句末点号不变,而且要放在后引号的前边。例:恩格斯说“:运动…  相似文献   

18.
日前,由有关单位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评选结果揭晓,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和十大网络用语等悉数出炉.揭晓仪式上,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表示,“特别反感‘小鲜肉’‘颜值’等网络词”,“汉语盘点2016”活动专家祝华新也表示,“实在不忍看到‘撕逼’‘逼格’这样粗鄙的文字招摇过市”.  相似文献   

19.
引用,即在标题中,引进新闻人物的话,或常用的俗语、成语、名句,使之言简意丰、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哲理性强的修辞方式。正确地使用引用辞格,能使标题语言生动活泼,增强表达效果。 引用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明引与暗引。 1、明引——即对题中引用的部分明确地标明出处或来源。它又可分为下面三种: (一)直接引用。一般都是直引原话并加上引号。如: (主)“好军嫂”登塔看上海 (副)她激动地说;“上海人那么热情,我忘记了旅途疲劳” (1995年1月18日《文汇报》) (二)间接引用。即作者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  相似文献   

20.
1 发文字号的三要素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份和该年份的发文顺序号组成。如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一文,其发文字号是“国发[2000]2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