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值得称道的"好车头":《中国修辞史》之导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修辞现象?修辞现象具有哪些特征?为什么要研究修辞史?怎样研究修辞史?这些都是撰写修辞史务必弄清的问题。《中国修辞史》主编在长篇导言中详细介绍了研究心得。该心得体大思深、谨严笃实,对于《中国修辞史》的撰写如同火车头起到“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集句史》是汉语集句修辞史研究的开山力作,将集句修辞手法史和集句文体修辞史结合起来书写,填补了一项空白,具有史论结合、系统科学、论析透彻等突出特色,对于集句修辞史研究和集句修辞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发展基于语言的运用.汉语中的许多比喻词、借代词、拟声词、量词等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修辞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汉语史应该包括对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汉语发展史的体系.其理由至少有这样三点:(一)许多语言现象得以产生需要用修辞学的理论来解释;(二)结合修辞来研究汉语史,可以帮助正确解释词义;(三)结合修辞研究汉语史,可以帮助考证、校勘.  相似文献   

4.
汉语修辞史研究是当今学术界的共识,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中国修辞现象本身与修辞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汉语史发展和当今时代的要求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语修辞史研究的意义.此外,还讨论了汉语修辞史研究的一系列方法论问题,并对重点方法做有针对性的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修辞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修辞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对象范围、研究方法、整体框架等方面归纳、评述已有研究成果,强调文化对修辞史研究的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6.
与社会发展史、科技发展史一样,修辞史也需要借助历史主义方法、实证方法;与前两种历史不同,修辞史更重视典型示例方法。因为不仅修辞史料要比社会史料、科技史料多得多,而且修辞现象的类化特征更为明显,容易抽取典型范畴的典型成员。宗廷虎、李金苓二位先生正是看到了这一特征。所以他们在修辞史研究中才既采取了历史主义方法、实证方法,又重视重点探索方法,从而完成了一部部修辞史著。  相似文献   

7.
段曹林教授的《唐诗修辞史研究》是第一部将断代史和文体史融合的中国修辞史研究专著,富有拓荒意义。唐诗修辞史研究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文化价值。该著的特色和新意主要表现在:重视修辞理论的应用和建设;重视梳理四个历史时期唐诗修辞运用的变化与进展;多维比较和跨朝代比较相结合,在比较中体现联系和动态;整体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完整体现唐诗修辞的演变;对典型诗人诗作的修辞分析独具修辞特色和历史眼光。作者着眼于修辞学科发展建设与唐诗文化传承推广的目标,二十余年来致力于唐诗修辞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也带给学界宝贵的启示和希望。  相似文献   

8.
宗廷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修辞学家,多年来一直在修辞学领域辛勤耕耘,在修辞学史和修辞史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从宗先生在修辞学性质与范围、修辞研究途径与方法、白话修辞与文言修辞以及20世纪中国修辞学起源等方面卓有建树的成就来阐释宗先生对现代修辞学研究的不断创新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9.
修辞化指汉语修辞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反映.这是汉语修辞史研究面临的一个理论探索话题.在汉语修辞史研究中,我们不仅要对汉语修辞的历史发展作出事实的描写,而且要对汉语修辞的历史发展作出理论的解释,探索汉语修辞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探求汉语修辞发展的动因和机制.人们在修辞化的动因和机制方面已经作了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修辞史》的出版,填补了国内修辞学界在汉语修辞史成规模研究上的空白,线条性地勾勒了汉语修辞活动的发展脉络。该著无论是对史料的采录还是在具体论证上都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对悠久的汉语修辞史作进一步的准确描述和精当分析做了扎实的拓荒尝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当代汉语修辞学越来越重视用各种理论和方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汉语各种修辞现象,然而无论如何,汉语辞格始终是汉语修辞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在研究汉语辞格时,应该合理地认识和摆正汉语辞格在汉语修辞方法体系中的地位,注重汉语辞格研究方法,弄清汉语辞格理论史和汉语辞格史的关系,关注从属于整个汉语修辞学研究的汉语辞格研究形态,彰显汉语辞格研究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2.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3]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卓然有成,也颇富特色,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将语法与修辞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阐释了汉语中种种不易解释的语言现象;二是对修辞学的研究具有全局观,较早地建构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汉语修辞学学科理论体系,在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三是善于概括归纳相关修辞原则,重视修辞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四是重视在继承与借鉴中融古今中外于一炉,从而建立起自己独到的修辞理论体系;五是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修辞现象,为后人开展汉语修辞史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中国修辞研究可分四个历史阶段 :创建期、缓慢发展期、普及期、革新期。其主要成绩是 :构建了修辞学理论体系 ,修辞观念不断更新 ,学术争论不断深化 ,重视修辞学史研究。存在问题是 :继承古代修辞学传统不够 ,对方法与方法论不够重视 ,修辞学领域有向外扩展趋势。展望二十一世纪中国修辞学 ,建议 :重视修辞学理论建设 ,创建修辞学流派 ,建立或完善各分支学科 ,扩大修辞学刊物阵地。  相似文献   

15.
辞章学是"大修辞学",或称"广义修辞学",它和经学、史学一样,是"吾国之菁英",是言语艺术的国学。我国辞章学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古代期、古今过渡期、现代期。本文简述古代期辞章学;较具体地阐释过渡期倡建辞章学的观点;较详细地叙述了现代期辞章学各类型代表作及其理论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近期的研究规划,研究应注意的原则和如何实现计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汉语修辞艺术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审美"距离"的正确营构和解读。"距离",本是中外美学、文艺理论中一个常用的术语,将其引入汉语修辞艺术中,旨在丰富汉语修辞艺术理论体系,为科学的建构和解读汉语修辞艺术提供帮助。在解读其内涵的基础上,又从外延上,即时空距离、心理距离、逻辑距离、情感距离等四个方面进行大胆阐释。"距离"是汉语修辞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距离"在汉语修辞艺术中的运用无处不在,使用中尤其要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