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将1~2年级作文称为“写话”,将3~6年级作文称为“习作”。这就表明了作文教学要从低段的写话抓起,那就要先使孩子们喜欢写话。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过“愉快教育”理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对于刚刚迈向写作之门的低年级孩子们来说,生活是孩子们写话的重要源泉。因此,只有引领他们走进生活,寻找写话题材,轻松写话,才能享受写话的快乐,从而爱上写话,为以后的习作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四、课程改革中的作文教学(一)转变观念1.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不同学段对作文有不同称谓。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七至九年级叫“写作”。“写话”和“习作”的提法,表明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练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这样提,有意降低难度,使教师打破作文的神秘感,使学生打消畏难情绪,克服作文要“作”的心理障碍。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由不怕作文到爱写作文,靠兴趣吸引,靠自信提供动力。因此,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也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部分分为几个阶段,把第一学段(1~2年级)称为"写话",把第二、三学段(3~6年级)称为"习作",到了第四学段(7~9年级)才称为"作文"。其实新课标这样的提法,淡化了作文概念,旨在提醒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低段的"写话",不是成人的写作,甚至连习作也算不上,只是写话的一种练习。既然只是一种写话的练习,那么它就像学生平时朗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的提法从三年级开始有所变化,由“写话”改为“习作”,可见,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说话、写话到习作的过渡阶段。“过渡”就是承上启下。如何顺利完成这个过渡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一、中段习作教学的思考 中年级把作文称为习作,三年级是作文启蒙阶段。须主要采取“放胆文”的形式,把文章“写开”、“写顺”。从三年级第二学期起,就指导学生围绕中心,用逻辑思维去选择和组织生活中那些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6.
<正>三年级习作是小学阶段的起步作文,是从一二年级的写话到习作的过渡阶段。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孩子们习惯了写话"齐步走",要开始练习习作"正步走"时,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我采用了小步走,以"片断训练"为主,在细致入微处设计"问语"指导"写具体",没想到问出来了一次次的精彩。记于此,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将写作分为两个部分:小学一至二年级为“写话”,三至六年级为“习作”。鉴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作文中常出现问题,所以对指导三年级习作,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般情况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习作练笔了。这时期的作文,我们也称为起步作文。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刚从写话向习作过渡,很多学生面对文题,不知如何下笔,如何写作。这时我们要写好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心观察,用心积累。我们要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  相似文献   

9.
中年级的习作训练,是由写话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的阶段,它既是低年级写话训练的继续,又是高年级作文的准备。为此,中年级的习作有着其承上启下的特点,要把握这个特点,既要注意教材与生活的结合,又要注意写作技巧的巧妙的渗透,如果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善于引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中年级习作的引导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许聪悟 《新疆教育》2013,(2):110-110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写话”目标的第一个分目标,既低于后面的两个分目标,也明显不同于后面学段的“习作”与“作文”的阶段目标,目的在于使“写话”教学日常化、生活化。在这一定位下,“写话”教学必须成为日常教学的常态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才能进行。由此,我理解为,二年级的“写话”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培养和提升学生“写话”兴趣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冯发柱 《湖北教育》2004,(13):62-63
尽管低年级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训练(《语文课程标准》称为“写话”),但正式提出“习作”是在三年级。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年级。  相似文献   

12.
张秋燕 《黑河教育》2013,(11):41-41
有人曾就“你喜欢作文吗?”这个问题对某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表示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甚至有人形象地将“作文”称为“榨文”。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反思,我决定从自己任教的三年级着手,探寻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习作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有人说,灵感是一切创作的源头。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 ,师生都有“难”的同感 ,为了写好作文 ,老师学生都上下求索 ,备尝艰辛。教师们有的主张多写多练 ,熟能生巧 ;有的主张作文指导生动活泼 ,让学生愉快作文……联系作文教学实践 ,学习新课标 ,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巧安排内容 ,巧把握时机 ,巧评价 ,学生就会很快地走上作文这条“道” ,而且会越走越宽广。一、作文内容“巧”安排“课标”指出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 ,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每册课本在积累运用中 ,均安排了作文训练内容 ,教师首先要不为课本至上 ,课本…  相似文献   

14.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下册的《语文园地》中共安排了七次“写话”练习,构成写话板块。从三年级开始,将“写话”改为“习作”。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明确“写话”与“习作”之间的关系,写话板块的目标定位是什么,以及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给出了怎样的提示和说明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写话板块的编排理念,达成写话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徐石军 《教师》2010,(31):80-81
心得一: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之我见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在于练笔.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活,中高年级习作,我以为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16.
尽管低年级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训练(《语文课程标准》称为“写话”),但正式提出“习作”是在三年级。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年级。 三年级习作教学是有经验教训可以汲取的。长期以来,学生厌写、怕写、不会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起始阶段的教学。因此,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思想组织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低年级写作称为“写话”,中高年级的写作称为“习作”,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明确和强调小学生写作训练属于“练笔”。这种定位既符合小学作文的实际,也符合小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18.
洪涛 《小学语文》2012,(6):48-49
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的最大特点是过渡性,即由口头作文向书面作文过渡,由观察图画向观察生活过渡,由句段训练向篇章训练过渡。这个特点决定了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训练必须要解决“愿写、爱写、会写、有东西写”的问题。一、减少束缚,让学生愿写首先,不要将写作文弄得很严肃,要强调作文就是写话,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相似文献   

19.
教语文,老师们很怕教作文,学语文,孩子们最怕写作文。尤其是小学中段语文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它从一二年级的写话上升到了段的训练,要求把一段话写具体。而孩子们一听到习作,头都大了,因为他们把习作当成成了一件大事、难事。原因何在,一是孩子们缺乏必要的习作素材;二是中段孩子不懂得必要的习作方法。怎样才能轻松有效地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让孩子们快乐习作?我苦苦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班学生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单元习作是“写课余生活”,我当时考虑到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因此我很细心地对他们进行了指导,还特别举出了一些日常事例。从“课余生活”的话题展开,到“最喜欢的课余生活”的范例指导,再谈谈自己活动的感受,以为自己的指导已经很到位了,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却让我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