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光华 《学语文》2013,(5):19-20
“反复”作为语文修辞方法的一种。是指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或某种结构。朗读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手段,《现代汉语词典》把它解释为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反复”朗读既是阅读教学中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提出了关于朗读的教学目标,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个教师都能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很难。本篇论文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研究朗读教学,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给我们明确了朗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的朗读易指导也易检测,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难度就比较大了。何为“有感情”?应该是能深入体会作所表达的情感,融汇读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有这样一段新补充的内容:“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相似文献   

5.
前些日子,学校举行校园公开课大赛,参赛者纷纷以“有感情朗读”作为决胜筹码,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当老师一提到“有感情朗读”时,学生便有模有样地拿腔作调读文章. 什么是“有感情朗读”?课标中讲到“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拿腔作调,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教学,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情境渲染,激发兴趣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相似文献   

7.
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条提出“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离不开琅琅读书声。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态度;通过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读出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朗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点:误区一:朗读=有感情地读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教学有如下表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书声琅琅”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先生好课观之一。可见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对"有感情朗读"作了特别的说明,在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提倡朗读要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分明是针对朗读教学中"重技巧,轻感悟""感情夸大,矫  相似文献   

11.
黄丹青 《家长》2023,(21):125-12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朗读是一个把“无声”的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文字的过程,强调脑、耳、口、眼的协同,是一种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这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低段学生的朗读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小学语文低段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现状,  相似文献   

12.
表情朗读是以标准的普通话为前提,在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上的、有态度有感情的朗读,是用一定的声音技巧,既准确地表达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又创造性的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人们对于表情朗读的认识往往限于知道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言语水平,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从而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四项基本能力。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建议里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可见,朗读应成为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表情朗读是以标准的普通话为前提,在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上的、有态度有感情的朗读,是用一定的声音技巧,既准确地表达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又创造性的再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对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每个年级阅读教学的明确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进行有滋有味地感情朗读呢?回味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  相似文献   

18.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青岛市黄岛区辛安中心小学宋云健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生应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认识到学生朗读重要性的老师,往往在指导读得“正确、流利”两方...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20.
2011版的语文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人教版低年级课文量增多,要充分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思想,说实话,按部就班,以传统教法教低年级学生,时间是不够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生字还不认识,字音尚且读不准,句子读不通,又怎么把厚厚的一本教材里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