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罗亨钦 《东南传播》2011,(11):162-163
电视新闻具有声画同步传播的效果,人物报道本应是电视新闻的长项。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容易陷入“同期声+人物生平简介”的套路,使得人物扁平化,缺乏感染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电视优势,要“重记录,多讲述”,用自然、生动的现场和语言打动人,反映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2.
李勇 《青年记者》2007,(22):98-98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或采访现场录制的同步声音,它包括被采访人的谈话录音、背景声、效果声。本文所指的同期声是被采访人的谈话录音,包括记者、主持人的现场主持语。  相似文献   

3.
李剑 《报刊之友》2012,(7):115-115
电视同期声是记者在摄制中同步记录的声音,是电视声画并茂的特点之一,也是重要的听觉元素。与视觉元素互为融合充分发挥了电视传播的功能。在电视拍摄过程中,同期声能表达人物的感受和观点,可以烘托整条新闻的主题,起到渲染现场氛围的作用,同期声的恰当使用能感染观众,使观众在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电视同期声对提高电视节目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剑 《今传媒》2012,(7):115
电视同期声是记者在摄制中同步记录的声音,是电视声画并茂的特点之一,也是重要的听觉元素。与视觉元素互为融合充分发挥了电视传播的功能。在电视拍摄过程中,同期声能表达人物的感受和观点,可以烘托整条新闻的主题,起到渲染现场氛围的作用,同期声的恰当使用能感染观众,使观众在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电视同期声对提高电视节目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视同期声,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或采访现场录制的伴随画面形象的同步声音,是电视新闻中重要的听觉元素,它与视觉元素一起共同承担着电视传播的功能。本文所指的同期声是被采访人的谈话录音、背景声、  相似文献   

6.
电视专题片中的声音主要是由解说、音乐、同期声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各自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及作用和功能,谁也代替不了谁.1.同期声:在电视专题片中,把现实生活展现在屏幕上是离不开声音的,而声音的拾取完全靠话筒来完成,所以在专题片中同期声的录音是很重要的.在同期录音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不同环境的音响是不一样的;运动时的声音和不运动时的声音是有区别的;远处的声音要小,近处的声音要大,其音色也有很大区别.远处的声音能听的见,但听不清楚;近处的声音因低频较多,声音听得清楚.收录时还要注意有层次感和距离感…  相似文献   

7.
程锁  赵晓丹 《新闻传播》2004,(10):57-57
同期声作为电视摄制中的同步记录,仅就真实性而言,其吸引、感染观众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在电视中发扬同期声的作用,对于提高电视节目质量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一、“现场同步报道”:让听众身临其境 新闻现场有着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加上现场报道的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具有同步性,所以,记者在新闻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以及生动的现场音响采访,更能体现广播“音响”的自然性、传真性.更能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可听性。在现场同步报道中.也更能将广播“快”的优势发挥到极至.以比其它媒体更快的速度满足人们获得最瓶信息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围绕同一新闻内容,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又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广泛采用的一种声画组合关系。“声画对位”的特点是利用声音画面不同步产生的信息差距,调动人们视听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迭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  相似文献   

10.
曾小洪 《声屏世界》2004,(12):48-48
同期声运用得好,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得不好,不但不能增强新闻现场感,甚至会产生破坏主题、画蛇添足的负面效应。目前记者在运用同期声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把同期声拍摄当作“顺手人情”。有些记者在采访时,本来采访的素材已足够了,生怕冷落了人家,就说:“某某领导,您也说上几句吧!”于是这位“领导”就对事件来个离题万里.不着边际的“深刻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世界里,电视新闻作为一种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新闻报道形式,理应重视现场同期声的采集和应用,真实而客观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和过程。然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相对于电视画面和解说词,现场同期声这一重要的电视表现要素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新闻节目中出现了类似“千人齐唱不闻歌声”、“机器飞转却无轰鸣”的场景,简单地画面加解说,形成令人生厌的“声画两张皮”现象,这实在是电视新闻的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12.
所谓同期声,权威的解释是“电子采录设备在记录视频信号的同时记录的、并在重放时与视频信号保持同步的真实的现场声音。”它是电视画面的延续、引申和补充,具有电视所特有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同期声在具体的运用和操作上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是过多、过长,不仅延缓了节奏,拉长了篇幅,冲淡了主题,更重要的是违背了同期声使用的规律,降低了电视的品位,倒了观众的胃口。给人总体的感觉是:“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事实上能够说明问题的并不都是甲乙丙丁,而是一两句切题点睛的话。在这方面,古诗文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孙鸿翔 《视听界》2005,(1):87-88
纪实之风在电视界盛行以来,同期声也得到了电视从业的青睐与重视。那种排斥同期声,“贴段音乐播到底”、“声画两张皮”的旧的节目样式,已经过时了。但是,当你稍微留心一下荧屏,不难发现有许多电视专题片里的同期声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那么,怎样运用同期声才会给专题片增光添彩呢?  相似文献   

14.
同期声是指拍摄画面时,同步记录下与画面有关的现场人声或自然环境中的声响。同期声经过细致的后期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屏幕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增强节目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文主要探讨同期声片段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剪辑艺术及编辑技巧。  相似文献   

15.
电视报道人物同期声是记者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的讲话动作声响以及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等。是电视声画并茂的特点之一,它能够真实地传达出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和现场空间气氛。因此,电视人物同期声对提高电视节目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注重发掘同期声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认知、感受世界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电视作为当今社会主要信息来源的媒介之一,正是因为其图声并茂地创造逼真效果、还原真实事件而充满活力。同期声作为电视摄制中的同步记录,仅就真实性而言,其吸引、感染观众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在电视表现中发扬同期声的作用,对于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便显得尤为重要。一、正确认识同期声电视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具有多种表现手段,画面和声音则是构成电视的两大基本原素。其中,画面的地位无庸质疑,但声音的作用也不可小视,这里的声音包括解说、音响和同期声等听觉内容。所谓同期声,是…  相似文献   

17.
麻恺 《视听纵横》2004,(3):34-35
同期声是指拍摄画面的同时,在同一磁带上同步记录的与画面有关的现场的人声或自然环境中的声响。同期声经过细致的后期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屏幕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增强节目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通常所说的同期声大致可分为人物同期声和现场同期声也称国际声两类,人物同期声是指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等。而电视体育报道当中的同期声多指现场同期声,可以说他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在电视体育新闻中,人物同期声与解说词加上国际声,都是重要的声觉形象元素,它们与视觉形象元素一起,共同承担着传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王沁昊  叶旋 《新闻传播》2009,(9):133-133
同期声作为电视摄制中的同步记录,仅就真实性而言,其吸引、感染观众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在电视中发扬同期声的作用,对于提高电视节目质量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王韶峰 《视听纵横》2007,(4):101-102
专题片《城》由宁波电视台摄制,此片在2006年度国家广电总局“金帆奖”的评审中,获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质量奖纪录片类二等奖;荣获2006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录音)一等奖。“广播电视文艺奖”首次设立录音单项奖,是对音频工作人员的一种肯定,受此鼓舞,相信一定会有更多声画并茂的作品问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