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趣话经典第4部《马瑞芳趣话〈金瓶梅〉》出版,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马瑞芳教授说,《金瓶梅》名声不好,一直说它是黄书、淫书。但我看它不姓黄,姓小说史的史,它在小说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金瓶梅》是小说史上的里程碑。鲁迅先生曾说:同时说部,无以上之。蒲松龄把《金瓶梅》叫淫史,他不欣赏《金瓶梅》的性描写。但是我仔细看后发现,小说不是为了描写性行为而描写,《金瓶梅》写色情是为了写一个人覆灭的过程。西门庆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先与官场勾结后进入官场,很有手段。这个形象给当代人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不是写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反封建反腐败的政治小说,也不是写新兴商人悲剧的经济小说。《金瓶梅》是一部性小说,是全方位揭示晚明社会性纵欲风气的性小说。它在中国性文化史上、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小说艺术发展史上、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写实小说,也是一部成功的讽刺文学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它是继《金瓶梅》之后,以婚姻家庭问题为中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巨著。鲁迅说它较之《平山冷燕》之流,“盖诚乎其杰出者也”(《致钱玄同信》)它的成功与《金瓶梅》《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作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它的发展又影响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醒世姻缘传》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受到了《金瓶梅》直接影响。在《金瓶梅》问世之前,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金瓶梅》问世以后,才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跨进到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来。这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题材方面的一个大变革。《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继《金瓶梅》之后,第二部以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每当一部著名的作品问世以后,即有一批续书相继出现。《金瓶梅》问世之后,续书也有不少,如《玉娇李》、《续金瓶梅》、《隔帘花影》等等,其中《续金瓶梅》就是一部较好的作品。对《续金瓶梅》与《金瓶梅》的关系进行一些比较、研究,对于研究《金瓶梅》,研究古代小说的发展和宋代社会,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是不容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回避的大著述。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金瓶梅》的研究多有突破,它的各方面的价值正在得到发掘。从美学的角度看,《金瓶梅》标志着小说美学新观念的觉醒,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带来了生机,预告着近代小说的诞生。诚然,《金瓶梅》可挑剔处颇多,然而,它却是时代的孽海翻卷出来的一朵真实的浪花!应当承认,《金瓶梅》不具有《红楼梦》那般完美的伟大,然而,它却是《红楼梦》的成功之母!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在大众眼里只是色情小说,数百年来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在芮效卫(David Roy)看来,《金瓶梅》不仅是中国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世界叙事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芮氏毕其一生研究和翻译《金瓶梅》,不仅为英语世界奉献了第一部完整的《金瓶梅》英译本,而且以其独特的"全译"理念、高超的翻译技巧和详尽的文后注释将《金瓶梅》变成一部中国(明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受到西方学术界和普通读者的高度认同。研究芮氏的"全译"策略,不仅有益于我们认识微观层面的文学文本翻译,更能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战略带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就人物性格塑造而言,《金瓶梅》是独特的。其一,如果放入中国小说史的系统中来考察,《金瓶梅》是一道分水岭。在它之前的优秀古典小说人物性格塑造基本上是扁平的,而在它之后的优秀古典小说,人物性格塑造基本上是圆形的。其二,《金瓶梅》在小说史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它自身人物性格塑造的复杂性,作品中众多的人物形象呈现出由扁平向圆形过渡的趋势。本文拟就《金瓶梅》的人物性格塑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醒世姻缘传》是我国古代上承《金瓶梅》,下启《红楼梦》的一部近100万字的巨著。近10余年众多学者从作者问题、创作时间问题等不同的角度对此作出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虽然《醒世姻缘传》的研究工作在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考证工作上大家各执一词,尚需挖掘新的历史资料,使研究结果更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引人注目的现实主义小说。在我国白话小说发展史上,它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金瓶梅》为推动中国小说的发展立下了一块无可替代的丰碑。《金瓶梅》确实是一部奇书,一部有个性、有色彩、有韵味的奇书。本文就作者的美学追求,谈三个问题。第一,从《金瓶梅》的美学风貌,看作者的  相似文献   

10.
王炜 《天中学刊》2012,27(3):9-13
陈文新的《人情小说审美规范的确立》一文从辨体入手,剖析了《金瓶梅》的内容、题材、体式、美学品格之间的辩证关联。陈文新不仅有尊体的意识,而且有破体的魄力。他还原了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并存、共生的关系,将《金瓶梅》与《莺莺传》等文言小说纳入同一个研究视域,梳理了中国古代人情小说的发展流程。他继而从中国传统的文学概念、范畴以及逻辑理路出发,坦然地面对并合理地解释了《金瓶梅》的结构、人物性格等的杂乱之处,重新估定了《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意义与价值。陈文新治学重思辨、重"本民族的传统看法"。在研究《金瓶梅》等人情小说时,他坚持会通古今、融贯中西的治学理念,延续和发展了中国本土的文学观念、学术理念,还原并创革了中国传统知识统序的建构逻辑和阐释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水浒传》、《西游记》与《金瓶梅》的主题特点,从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三者的审美风格,阐述了《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描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它的宝贵价值已为中外许多学者以及研究著作和辞书所肯定。《金瓶梅》面世后,一些续作连连写出,接踵而来。清人丁耀亢在顺治十八年(公元1662年)写出了一部《续金瓶梅》;到了康熙年间,四桥居士将《续金瓶梅》删改为《隔帘花影》,全称是《新镌古本批评三世报隔帘花影》。这两部书都是刊刻的了。大约从嘉庆末至道光元年(约1820——1821年),讷音居士写作并完成了《三续金瓶梅》。但此书只是手抄本,从未付刻过。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就弥足珍贵了。及至民国四年(1915年),有一种小说名为《金屋梦》者,在《莺花》杂志上连载,后抽印成单行本,署“编辑者梦笔生”。这实  相似文献   

13.
《林兰香》的内容丰富复杂,全书以明初开国功臣泗国公耿再成之支孙耿朗一家,自洪熙至嘉靖百余年的盛衰隆替为主线,相当全面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它在明清小说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接《金瓶梅》和《红楼梦》的一节联系链。《金瓶梅》、《林兰香》和《红楼梦》写的都是家庭日常生活及其悲剧命运。《金瓶梅》主要写的是恶霸、富商、酷吏西门庆家的平庸而靡烂的生活;《林兰香》则主要写的是勋戚世家的生活;《红楼梦》写的是: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主要写贾家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换句话说,《金瓶梅》写的是“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林兰香》写的是儿女“情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人物性格塑造、心态描写与讽刺手法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金瓶梅》在艺术上的创造及其对中国小说史的贡献。本文认为,《金瓶梅》的人物塑造已基本摆脱了以前小说人物塑造类型化的倾向,创造出多元多向多层次立体化的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使传统小说的人物塑造从类型化走向性格化。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上,《金瓶梅》不仅描绘出人物细致的心理活动,还揭示出人物心理深层的潜意识,展示出不同人物的各种心态反映,如嫉妒、迁怒、焦虑等,进而写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心史。出于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不满,《金瓶梅》形成自己特有的讽刺风格。讽刺手法的多样与讽刺内容的广泛,使《金瓶梅》成为中国长篇讽刺小说的嚆矢,给后来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散曲用在小说中,是两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结合。据不完全统计,小说《金瓶梅》所用散曲之多,为中国小说史仅有。这些散曲的运用有得有失,但总的来说。大多滥而别扭。本文主要从小说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来探讨《金瓶梅》中散曲运用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一部论述精辟、方法独到的小说史专著。本文通过考察中西两种研究方法在《中国小说史略》的具体运用情况,来说明传统文献学理论和现代方法论对《中国小说史略》学术价值的生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醒世姻缘传》上承《金瓶梅》,下启《红楼梦》,是明清之际较有特色的一部世情小说,作者可能是山东人。其实,该书除有大量山东方言词语外,也有不少湘方言词语。确定这一点,对《醒世姻缘传》的研究与汉语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自问世以来,从袁宏道万历二十四年(1596)给董其昌的信中评论《金瓶梅》“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算起。到2000年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为止,已有四百多年。这四百年中,前三百多年对《金瓶梅》的评价毁誉不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瓶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且成绩斐然。《金瓶梅》被日、德、英、法、韩、匈牙利等文译成全译本或节译本流传在国际文学艺术舞台上,《金瓶梅》遂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在《金瓶梅》研究中,已出版的《资料汇编》和各类专著上百种,论文数千篇。一本小说能在国内外掀起如此热潮还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无论对于文学创作还是对于文学研究都是至理名言。就以写人为中心的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来说,把握小说人物塑造的功能,研究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尤显重要,因此,每研究一部古典小说名著,对其人物的论析一向成为研究的“热点”。《金瓶梅》的研究亦如是。近年来随着“《金瓶梅》热”的兴起,出现了不少介绍评析《金瓶梅》人物的专著,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界已不再满足于对《金瓶梅》人物的简单评价与表层分析,而是要求研究者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汉学家韩南先生1963年在《大亚细亚》杂志新十卷第一辑发表了他的力作《<金瓶梅>的素材来源》一文。由于韩南先生发现了不少以前人们尚未注意到的《金瓶梅》所引录借用的原始材料,即使以前学者们已经发现的,他也往往能从新的角度观察这些素材与《金瓶梅》一书之关系,提出新的问题,所以此文发表二十多年以来,受到国际《金瓶梅》研究者的充分注意,被不少专家征引和讨论。这篇论文对《金瓶梅》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