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英两国不同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使两国爱情诗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千秋。本文主要从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二者的诗学差异。内容的不同表现在,中国古典爱情诗描写的对象多为女性,而英国古典爱情诗诗中的主角多为男性;中国古典爱情诗注重对婚后生活的回顾和反思,诗中的宗教色彩淡漠;而英国古典爱情诗则注重婚前爱情的追求,宗教色彩相当浓厚。描写手法的不同则表现在:中诗委婉含蓄,而英诗直率。  相似文献   

2.
动静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1)诗歌使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2)本诗用何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简要分析诗歌在描写景物动、静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古今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1)本诗某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2)诗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说说使用哪些对比的手法。(3)诗歌为什么使用古今对比的描写手法?  相似文献   

4.
·【爱情怨女诗简介】爱情诗:自《诗经》以来,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怨女诗:分为闺怨诗和宫怨诗,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或抒写独居等内容的诗歌;宫怨诗多是描写帝王后宫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生存困境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醉花阴>和萨福的<给所爱>这两首爱情诗都表达了相思这一主题,而在表达这同一主题时中西方诗词的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本文从这两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分析中西古典爱情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娜 《海外英语》2013,(16):220-221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传递情感,颂扬爱情最普遍和最直观的方式,中英诗歌概莫能外。中英诗歌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中外诗人们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寻,同时也流露出与所爱之人离别的痛苦和忧伤,但中英爱情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从内容、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对中英爱情诗的不同特点做比较,探讨了形成中英爱情诗不同特色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大都特点鲜明,或具有突出的象征性,或契合堪舆学原理,或二者兼而有之.小说中此类环境描写有三种功能: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人物身份和暗示小说内容.《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生成模式和天人合一原理,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认同佛教的宗教态度和作品宣扬佛教的创作主旨.同时,小说环境描写的堪舆学色彩,使《西游记》的环境描在空间布局、山水形态和动植物生机等方面为古代小说环境描写大大推进一步,在细致程度上,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传递情感,颂扬爱情最普遍和最直观的方式,中英诗歌概莫能外。中英诗歌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中外诗人们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寻,同时也流露出与所爱之人离别的痛苦和忧伤,但中英爱情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从内容、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对中英爱情诗的不同特点做比较,探讨了形成中英爱情诗不同特色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的爱情诗大多集中在《国风》,以《郑风》最为突出。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郑风》爱情诗的表现手法:一是呼告手法,多采用女性视角,以独白口吻,表达女性对爱情热烈大胆的自由追求。二是叠章层递结合,通过对景物层层递进以及主人公心情步步紧逼的描写,获得一唱三叹之妙。三是反诘句收束,表达主人公内心矛盾复杂的情感。这些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们往往从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反映的主题把她的诗分为爱情诗、死亡诗、自然诗、宗教诗等,笔者认为狄金森的诗有一些表现的是性爱的诗,和单纯表现爱情的诗是有所区别的。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的"升华说",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性爱诗,诗人采用了意象,运用了隐喻、象征的手法,对性爱进行了描写,表达了她对情爱、性爱的渴求。  相似文献   

11.
秦嘉和徐淑美好的爱情情愫及知己的感恩情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们的爱情传唱和诗文赠答始终是我们陇中地区乃至整个甘肃文学史上的骄傲,他们的赠答诗更是情感动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论起苏词,多以“豪放”赞之。苏轼天性豁达、侠骨峥峥,创作中,刻意要“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形成其词豪放、旷达风格。但苏词中还有一批叙写儿女私情、离愁剐恨之作,婉约柔美,纤丽清新,剐有一番风情。通过对苏轼具体词作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词特有的艺术风格应是:纤丽与雄壮齐飞,婉约共豪放一色。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英语格律诗和汉语格律诗各自的特点,认为英语诗歌格律经历了由音步格式到节拍的演绎过程,而诗行中汉字声调上的平仄变化则体现了汉诗的基本格律。通过英汉古典诗歌的格律比较,文章指出了两者间的差异以及在英语格律诗歌汉译方面所产生的争鸣。  相似文献   

14.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与中国当代诗人杨键均擅长抒情诗,都热爱自然,眷恋传统,同情贫苦大众,关心社会政治,诗风朴实动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从风格到倾向的相似性并不完全是偶然的,与政治变革和工业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显示出文化根深蒂固的传承力量,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潮流产生和存在的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湖畔”诗人专写情诗,他们少受封建文化的毒害,较轻易地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写出了关于爱情的浪漫想象,其诗中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爱情至上的态度和对女性的尊重。“新月”诗人的情诗,则在清纯的旋律上增添了缠绵的情调,专写青年人细腻的体验和热切的恋爱告白。他们追求意境的美和意象的生动,开创了一个中西文化融合的新局面,标志着中国现代情诗的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情人节,情人间互送礼品示爱,增进友谊,皆为世俗。但情人节之情,是爱情,是恋情,并非普通之情,自当选择恰当之礼,以示真切之情,缔结秦晋之缘。婚姻乃人生之大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以特殊礼物示爱,令人深思。以诗言情,历史悠久。可"无譬不成诗"呀!譬,即比兴。比兴乃中英诗人共同操之,但何以传情,妙在处境。本文刍议其妙,赞叹英诗蕴蓄之美。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分析中西两种文化氛围下爱情诗的差异,探求两种文化观对爱情诗创作的影响以及中西古典爱情诗中的文化异质:诸如爱情观、婚姻观、审美情趣、性爱观等。从文化与爱情诗创作的作用与反作用中把握两种诗歌所展现的不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词中,对偶和对仗(一种比较严格的对应),经常使用,以反映客观世界对立统一的双方.把对偶、对仗,"形""神"兼顾地译成英语,是相当困难的.汉语靠"意合"理解,较少词语可含蓄颇多意蕴.英语讲究"形合",要求词语间形态的关联.往往因诗词的委曲宛转、引起误解以致误译.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悼亡诗之差异及文化根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西方悼亡诗的整体数量是中多西少;意象选择上中国悼亡诗是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西方悼亡诗多用想象性意象;扬妻内容中国突出一个"善"字,西方突出一个"美"字;情感内容中方带伦理色彩,西方带性爱色彩;情感倾向中方是悲痛欲绝,西方是悲中有望;中西方悼亡诗的抒情表达方式也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都源于它们各自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