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总理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道德,就没有一切。"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中国自古就有"亲师信道"之说。要想让学生亲师,教师就必须付出爱。教师爱学生,就要俯下身躯,用心体会学生的成长,细心品读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去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智慧,哺育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2.
爱,是教育的基础;爱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对学生的爱,绝非个人的爱,是一种对于青少年一代寄予无限希望的爱;是每一个教师对于教育事业,对于祖国和民族无限忠诚的爱。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有教育存在的地方,就需要有爱。教育与爱相随相伴。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无私的奉献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其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真诚的、一视同仁的,每个孩子都在老师的爱的教育下成长,尤其是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和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喜欢优秀的学生是为师者都最愿意做的事,但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向"问题"学生撒播爱的阳光,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爱"字道出了教育的全部智慧。为人师者都知道关爱学生,然而不少老师却走入"以罚代爱"的误区,正在遭遇着或遭遇过不少尴尬。如何走出这个误区?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认为:为人师者不仅对学生要有爱,更要有爱的智慧——爱不可"以罚代爱",爱不可"拔苗助长",爱是尽职,爱是尊重,爱是心灵与心灵最微妙的接触,爱是师与生都能感受得到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正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爱学生。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和充满希望的爱,就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教师要以真诚的爱去感化学生,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尤其是后进生,听到的大多是批评、责备、嘲笑。因此,他们常常主观的认为教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故而产生自卑心理,这就更需要教师用真诚的爱去感化他们,多给他们一点阳光雨露,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体验教育即通过开展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寻找一个位置,扮演—个角色,用"心"体验,用"心"感悟,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感受爱、传承爱,接纳道、感悟道。一、以爱育爱在爱中成长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有爱才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有时是一种教育手段,有时是一种教育观念。只有正确和熟练地  相似文献   

7.
用爱去召唤     
爱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正因为有了爱,一个个教育的神话才应运而生。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触及灵魂的教育过程。也正是“爱”赋予了我们教师人格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关注的一节好课是在真实自然中寻找教学的真谛,是在平等和谐中达到教学效果,是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完美,是在"爱"与"活"、"美"中使学生心智灵慧。一、"爱"在课堂中流动爱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正因为有了爱,一个个教育的神话、奇迹才应运而生。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心中有爱"是教师的最高境界。教育的全部真谛就是爱,  相似文献   

9.
李春英 《辽宁教育》2012,(18):74-75
教师要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要享受成长的幸福,教师要享受自己发展的快乐,教师要享受教育追求理想的成功。怎样才能使教师过上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只有教师成长了、发展了,他们才能够幸福、快乐。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校一直把让教师幸福快乐的成长作为我们的目标。一、在学习中享受精神世界的幸福和快乐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经常说,我们的学生就好像投胎一样来到我们的身边,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缘分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他们母亲般的呵护啊!  相似文献   

10.
关爱+规矩=?     
正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与学生朝夕相处,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师生感情也与日俱增。这时,有的老师因无原则地容忍学生的言行,在学生面前没有丝毫的威信,学生有言不听、有令不从,这种"爱"让双方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而有的老师则从一开始就板起了面孔,与学生没有丝毫的亲昵,不苟言笑,这种"畏惧"让双方也都没有丝毫的快乐。如何在这两种极端的师生关系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如何让师生都能感到成长的幸福感?通过实践,我发现用"基于关爱的规矩"才能架起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张安秀 《甘肃教育》2014,(11):26-26
正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心,是教师教育成功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学生的一切优秀品质的形成,都源于爱心意识的生发。教师的爱,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他们除了一如既往地需要家人、亲友的爱之外,还特别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没有爱作为教育的前提,师生之间就缺乏交流通道。但怎么去爱学生,却并不是每一个教师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与实践锻炼,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终身学习和不断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个体主动、自觉地参与。但是,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或条件下,有的教师成长快,有的教师成长慢呢?教师的快速成长有一些秘诀。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有什么样的境界?怎样才算是一名有境界的教师?我不想在这里讲更多的大道理,只想从如何把握五个度这一角度谈些个人理解和体会。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充满温情和爱心是教师的第一素质要求。教育需要以爱作支撑,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心的老师就不可能爱岗位,爱学生。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以一种宽容、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学生,以心换心。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但是现实中,由于许多教师思想中存在着"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观念,因此淡化了爱生意  相似文献   

15.
冰心曾说过:“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认识到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教师必须把爱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用爱为学生点亮人生。一、爱心家访,促其成长,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教师的爱更是博大、浑厚、深邃。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简单     
简单是一种平和,简单是一种睿智,简单是一种含蓄,简单是一种大气,简单是一种艺术,简单是一种风景。教学需要简约化,教育需要简单化,简单让教育简洁,简洁让教育成为一种幸福。有爱心的教师便拥有了简单。爱能引发智慧,生出策略,衍化艺术,这爱是一种理性的爱。爱不是说有就会有的  相似文献   

17.
李志芬 《广西教育》2009,(23):31-3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奉献爱心的过程。一、关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18.
张东艳 《教书育人》2011,(36):20-21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1900-1980)的爱的理论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活动,一种人际关系,要求教师首先要爱教育事业、爱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成长。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象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各种活动的开展大都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要发挥教育自身的力量,没有爱是不行的,也正因为爱是一种使人与人结合的力量,爱本身就是一种人际关系,那么在教育中就必  相似文献   

19.
现在,父母在一起的话题离不开对孩子的教育,可言谈间发现,有的父母过分爱孩子而少了些威严,有的父母却又过分严厉而缺少了关爱。笔者认为要教育好孩子,就是要把握爱与权威的平衡。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不仅来自父母对孩子物质方面的满足,而且来自于父母的权威。所以,作为父母,用爱去引导,用权威去矫正。没有爱的权威是专制、专横;没有权威的爱是骄宠、溺爱。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50):187-188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无私、无限的爱,其影响和作用不可估量。爱是教育的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家长在亲子教育中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去爱孩子显得尤为重要。父母要了解亲子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主要特点,掌握亲子教育的方法与步骤,需要遵循若干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