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这么评价A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主持人彼得·詹宁斯:“在他与你交谈的一分钟内,他会迅猛拉近你与他的距离,让你感觉十分愉快,再过几分钟你就会尽量地将所想到的告诉他。”彼得活泼、风趣而幽默,他身上具有作为一个好的传播者的特殊才能——一种特殊的人性魅力。这正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2.
幽默,是生活的艺术,交际的艺术。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幽默还是工作的艺术。记者要采访到新闻,就得深入到各种场合,与各种人打交道,掌握点幽默艺术,并适当地运用,可以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提高采访质量,收到好的采访效果。所以,新闻记者在具备各种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具备点幽默素质。幽默有益于记者身心健康。新闻工作要求记者脑勤、眼勤、耳勤、嘴勤、手勤、腿勤,不可有丝毫懈怠。长期如陀螺般旋转,特别是一些艰巨的采访任务,会给记者造成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就心理而盲,幽默可使人消除紧张情绪,驱除因紧张造成的心理阴云,使  相似文献   

3.
跟主持人聊天是件轻松的事,不用你费尽心思,他就会很善解人意地讲出你想要问的内容。任鲁豫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愉快的采访对象,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我父亲是语老师,他从小就培养我的表达和朗诵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我从新疆回到南京政治学院时,同学们大都这样跟我开玩笑:你活着回来了?我也笑着回答:“是的,我活着回来了。走的时候就说过,不死,就活着同来。”也许,在内地人的印象中,新疆偏远荒凉,没有到过那里的人,不免会产生一种畏惧感。而我呢?虽说临行前在物质上和精种上都做好了充分准备,但心里仍然没有底。如今,历时近1个月的自费旅行采访结束了,我很想从心底里说一句:干新闻这一行,要多一点敢担风险的勇气。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有特点的问题?那些只有由这个采访对象来回答才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是有特点的问题。所谓有特点,就是符合采访对象的特点。艾泼斯坦说:“要问的是只有他本人才能告诉你的问题,或者他能陈述他的观点的问题。这样你就进行了一次丰富多彩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幽默策点     
讽刺幽默歪打正着阿福在小学任教,长得人高马大威风凛凛,只是一紧张讲话就会口吃。一次监考,他发现有一个同学在作弊,他气急败坏地指着作弊学生吼道:"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竟敢作弊,给我站起来!!"语毕,9个学生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采访,你若直接问村干部:“村里有啥新闻?”他们个个摇头;你若掏出笔记本采访农民,他们说上几句就卡壳;可你随随便便,东拉西扯地跟他们聊天,他们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说不定哪句话便成了新闻。我曾去黑林台村一农民家采访。这位农民购进几台草织机,组织10多名小青年加工草帘子,销往东陵区各砖场,经济效益很好。可我问他一句,他答  相似文献   

8.
两位漫画家,新民晚报的郑辛遥和《现代家庭》杂志的潘顺祺,最近联袂在上海举办了一次幽默画展。就在他们的幽默画展不久,我对他们作了一次不无幽默的采访——我让两位漫画家抓阄。幽默是天生的吗? 五张牌里,郑辛遥眯眯笑着抓了中间一张。他说,他现在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十分感兴趣,根据著名的“中庸之道”,当取这一张。十分奇妙,在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潘顺祺也在五张里面取其中。而且,两张牌里,提出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这也是久久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幽默是天生的吗?幽默能不能后天培养呢?这也是许  相似文献   

9.
采访层次论     
采访的层次决定着稿件的层次,提高采访的层次是提高报纸质量的关键。 在报纸从文字转变为特殊商品的过程中,记者的采访就决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种需全身心投入的社会活动。参与性越高,采访层次也就越高。 首先要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提高采访层次。从空间上提高采访层次就是说既要尽量宽地扩展你的采访范围,又要提高采访对象本身的层次。决定采访对象层次的除了社会地位、职位外,最重要的是他能够最大限度真实地提供你所需要的信息。记者除了需要来自上层的宏观信息,也需要来自不同方位的微观信息,宏观信息与微观信息好似经线与纬线交…  相似文献   

10.
证明还活着     
老王离开家乡来到城里跟儿子居住.养老金由当地保险公司的小李按月打到他的工资卡里。这天,小李打来电话,问他是否还活着。老王火了:“我不活着,难道是鬼在跟你说话啊!”  相似文献   

11.
采 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 ,不论写作技巧多么高超的记者 ,如果他不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采访者 ,他也不会写出好的新闻。最有价值最有独创性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来自成功的采访。总结十几年的新闻采访经验 ,对新闻采访技巧作一简单论述。技巧之一 :采访动机要正确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把握好采访动机。为某一个人去“吹捧”的采访不宜搞 ;带着“敌意”的采访不宜搞 ;拿了人家钱的采访不宜搞。因为你带着这三种动机去采访 ,就不可能采访到真实、有价值的新闻。为吹捧某一个人去采访 ,那你就可能只看成绩不看缺点 ;带…  相似文献   

12.
脑子有个问题库,就会使你左右逢源,本来你打算去采访这件事,会无意发现自己脑中的另一个问题得到了满意解决。不久前,我们去采访做除脚汗鞋底的专业户刘乐成,原本想采访他如何解决科技问题打开产品销路,在访问中发现他采取“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的办法,把打背、缝纫等工序分到村民家里去  相似文献   

13.
有一首佚名诗是这样赞美幽默的:“幽默帮您摆脱困境,幽默使您友谊增辉,幽默助您顺利批评,幽默使您爱情如愿”。在新闻采访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诙谐这一技法,无疑能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冰释”冷落的场面,从而风趣盎然,谈笑风生地完成采访任务。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幽默修养。1980年8月21日,  相似文献   

14.
采访是新闻记者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采访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思想,还要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灵活得体的交际策略。因为采访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如果你不识眼色,只想强按自己的一厢情愿行事,把对方套进你既定的框框,人家就会不买你的账。一、了解对方的背景信息在正式采访之前,最好就尽可能多地搜集到直接和间接涉及到采访对象的背景信息,包括他的经历、事迹、脾性、文化、喜好、忌讳,以及在单位和家庭里与上下、左右、内外的人际关系,还要知道一些周围人们对他的不同评价和他所能提供材料的范围等。对这些都心中有数,适…  相似文献   

15.
自己的上帝     
同样是活着,有些人活得很精彩,很出色;有些人活得很失意,很无奈。同样是活着,有些人整天愁眉不展。同样是活着,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一种愉快的活法呢?为什么不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美好一些呢?活着,就要对得起生命,对得起自己。别人不会去理会你是否开心,是否开心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开心的钥匙就在你的手中。  相似文献   

16.
话语     
1.对于一名采访者来说,他所了解的东西多多益善。没有轻率的提问,只有轻率的回答。你必须理解你正在采访的。——美国《60分钟》节目主持  相似文献   

17.
两位漫画家,新民晚报的郑辛遥和《现代家庭》杂志的潘顺祺,最近联袂在上海举办了一次幽默画展。就在他们的幽默画展不久,我对他们作了一次不无幽默的采访——我让两位漫画家抓阄。幽默是天生的吗? 五张牌里,郑辛遥眯眯笑着抓了中间一张。他说,他现在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十分感兴趣,根据著名的“中庸之道”,当取这一张。十分奇妙,在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潘顺祺也在五张里面取其中。而且,两张牌里,提出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这也是久久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求真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追求,在电视新闻真实性备受关注的当下,有时记者虽然用摄像机如实记录下被采访者的语言和行为,但所反映的可能未必是新闻真相,因为被采访者没有说实话,而你却记录了他提供的虚假信息。那么,怎样才能让被采访者道出新闻的真相?这就需要记者浸入式采访。本文就如何运用浸入式采访获取新闻事实,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与一位年轻记者下乡采访,他腰间的BP机隔一会就响,一响,便放下笔去打电话,弄得采访断断续续,被采访的村干部说:“你们太忙,我也没有什么说的了。”采访草草收场。 BP机是个神奇的玩艺儿,不管你走到哪里,只要有人对你肚子一呼,便传来一个信息。毋庸置疑,这有助于记者的采访。然而,  相似文献   

20.
记者要采访各种人,而这些人多数是陌生的,采访的时间又是短暂的。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这些陌生人敞开思想,道出肺腑之言?我认为,理解被采访者,是尽快打开被采访者心扉的钥匙。你真正理解了被采访者,他就和你有了共同语言,从而在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思想感情的桥梁,被采访者就会毫不隐讳地把心里话告诉你,使你达到采访的目的。 1986年春天,我到衡水汽车站采访车站服务人员和乘客打架的事件。这是一篇批评报道,而且时过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