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话剧《断腕》《驿站桃花》到《生死场》《狂飚》《赵氏孤儿》,京剧《宰相刘罗锅》到现在的昆剧《桃花扇》,可以看出导演田沁鑫对传统题材的偏爱,从她导的戏剧中常常能找到一种很刚硬的力量,而这次《桃花扇》却没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7,(26):79-79
继《赵氏孤儿》之后,追求"一戏一格"的话剧导演林兆华将在8月推出又一部原创古装话剧《刺客》,可谓三年磨一剑。话剧《刺客》取材于豫让的故事。他为替旧主  相似文献   

3.
石莉 《新闻传播》2013,(12):141-142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对热播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与传统元杂剧《赵氏孤儿》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剧情、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上的改编,并从这些改编中总结了一些传统戏曲电视化的成功经验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老院长曹禺说过:“他在北京人艺尽心致力于中国话剧民族化的创造,奠定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他创造了赋有诗情画意、洋溢着中国民族情调的话剧。他是北京人艺风格的探索者,也是创始者。”他是谁?焦菊隐先生。 焦先生生前是北京人艺的第一副院长,也是总导演。 焦先生知识渊博,多才多艺,既是中国戏曲家,又是戏剧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还是话剧的导演。在话剧导演当中,他是一位大家。当年,有这样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中西文化的交流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自从《赵氏孤儿》于1734年传入法国以来,中国戏剧就开始了在海外的传播经历,成为西方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传播研究的角度,通过对《赵氏孤儿》在海外传播的环境、传播者、受众者三个传播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一些传播规律,以期对目前我国海外文化传播活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田沁鑫版的话剧《赵氏孤儿》以及王尔德的话剧《莎乐美》为例,通过分析两位女主角庄姬和莎乐美的艺术形象,揭示跨文化视域下女性的主体身份建构和肉体欲望冲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赵氏孤儿》是中国戏曲史上流传最广泛、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出戏。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赵氏孤儿》成功上映,该剧是陈凯歌在继承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的基础上,对“赵孤”故事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本文将从“赵孤”故事的历史演变说起,着重比较元杂剧和电影两个版本在思想主题上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望为《赵氏孤儿》此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北京人艺把老舍名剧《龙须沟》再次搬上舞台,成为纪念活动的重头戏。作为老戏新编的话剧《龙须沟》为适应现代人的欣赏需求,大刀阔斧修改了剧本。导演顾威表示,新版《龙须沟》将删减口号化、概念性的东西,从现代人的视角解读人物,比如新版最后为单弦艺人程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到首都剧场观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旮旯胡同》,在二楼走廊上看到一座雕像。当人们议论他是谁的时候,我脱口而出:“这是焦菊隐先生。”他在五十年代担任北京人艺的副院长和总导演,不仅成功地排演老舍的《龙须沟》、《茶馆》和曹禺的《胆剑篇》等名剧,还导演了郭沫若的不朽之作《虎符》、《蔡文姬》、《武则天》等,在剧坛上为我国话剧艺术留下一大笔“财富”。  相似文献   

10.
《北京档案》2012,(6):60
正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首任院长为戏剧大师曹禺。1953年,国家拨款建"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坚持现实主义和民族特色,创作演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并开创了中国话剧走出国门的先河,1980年起话剧《茶馆》先后出访了多个国家获得巨大成功。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人艺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为中国的话剧艺术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静斐 《大观周刊》2012,(28):18-19
《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是中西悲剧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悲剧”为切入点;探讨两部悲剧《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6,(19):79-79
话剧《镜花水月》作为中国先锋派戏剧导演孟京辉的新作,充满了强烈的实验色彩。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他的话剧作品《醒》,比被认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剧本"《终身大事》早三年;他的导演生涯,比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导演"洪深早六年;他是引领曹禺走上话剧创作道路的第一人;他是戏剧大师梅兰芳访美、访苏演出的导演兼顾问.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张彭春.  相似文献   

14.
对于艺术家来说,尝试是一种魔力,它无限的可能性充满神秘的诱惑,激发艺术家内心最敏感的触角伸向创造的天空,捕捉闪闪发光的灵感之星。对于观众来说,艺术家的尝试就像是魔术师的表演,不知道开启魔盒的刹那会有什么样的东西横空出世。‘人艺排演的话剧《三姊妹·等待戈多》就是一次尝试。尽管把不同的戏剧拼贴组装在一起在80年代的中国剧坛已不算新鲜。在这之前,已有《玉人魂》、《思凡》、《中国孤儿》、《放下你的鞭子·沃依采克》.但在林兆华导演的戏剧中这还是第一次.他第一次用拼贴的方式阐释经典名剧。尝试的意旨也非常郑重地…  相似文献   

15.
余石楠 《大观周刊》2012,(11):17-17
悲剧作为人类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戏剧形式,一直在娓娓叙述着触碰人类灵魂的故事,彰显着情感和理性的冲撞。《哈姆雷特》是欧洲戏剧文学史上崇高的一部悲剧,复仇故事中闪烁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光辉。《赵氏孤儿》是元代作家纪君祥的传世之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悲剧故事,带有浓重的道德教化色彩。本文将具体分析两部作品中揭示的人性秩序与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6.
一直靠剧院出钱做戏的北京人艺,目前首次尝试以“独立制片人”的方式制作小剧场话剧,大家更期待的是,具有戏剧样本地位的北京人艺,如何在混乱的市场化戏剧中寻找出更高品质的新的戏剧样式?  相似文献   

17.
曾于今年夏季因导演话剧《恋爱的犀牛》而创造过中国小剧场票房奇迹的话剧导演孟京辉,将率领该剧原班制作班底再度杀回话剧市场,排演以歌德名著《浮士德》改编的小剧场话剧《盗版浮土德》。此番演出,孟京辉不仅再度瞄准高票房回收,而且更期待学术上承认,并希望值跨越千年之际以《盗版浮士德》为契机,发起“戏剧人穿越世纪之交剧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刚在央视一套播出时,反应平平、不温不火,导演阎建钢也坦言:"纯属意料之中,当代的电视生态环境,雾霾太重,氧气太少."转折点出现在整部剧播出大半时——重头戏"程婴摔子"被人事先在网上发了视频,剧情透了.此后收视率突然暴涨——这段戏实在精彩,网上好评如潮,拉来了一大批原本对此剧不太关注的观众.本文的话题由此引发.  相似文献   

19.
又到一年贺岁档,当人们的谈论话题多了《赵氏孤儿》和《让子弹飞》的时候,图书市场照例也多起了影视书,光是和前者有关的书就有三本之多。《新京报》报道:出版方和读者对影视书都相对变得更理性,出版《赵氏孤儿》剧本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社长王淳就坦言,肯定不会赔,但也不能指着它活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话剧的开山鼻祖欧阳予倩,是戏剧教育家和戏剧运动的倡导者,被文化艺术界尊为文化大师。其子欧阳山尊今年93周岁,自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杭州五月花剧社算起,从事话剧艺术长达75年之久,是一位多产精品的导演,一位声望极高的戏剧艺术家、活动家和教育家。他创作导演的剧目颇多,离休后仍以满腔热忱和激情关注话剧,创作不断,提携后人,甘为人梯,被人称为“一匹不知疲倦的马”。[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