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一些中学教材和大学试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中,对电解质的概念都是从物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来叙述的,也就是说电解质的概念被定义成: “根据物质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可把物质分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大类。”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2.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蔗糖、酒精等化合物,在水溶液里不能导电,在熔化状态下也不能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至于单质,不论它们是否导电,由于它们不是化合物,因此就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围,例如金属铜或铝等。所以,在讨论单质是不是电解质时,宜提“不是电解质”为妥。当然把蔗糖、酒精等“非电解质”叫“不是电解质”也是可以的。总之,“不是电解质”中除了“非电解质”以外,还有很多单质(导电或不导电),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现列表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P13中写道:“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在教和学的实践中究竟如何判断某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谈淡我们的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和“↓”是我们用来表示生成物和反应物不同聚集状态的符号。但是学生常常不能正确使用。这里通过一些具体例子说明这两个符号的用法。一、表示气体产物 1.凡是反应物中都是固态或液态,而反应后生成了气态物质,就应该在这种气态物质的分子式后边用“↑”符号标出。如:  相似文献   

5.
电解质小议     
湖南常德师专学生程友良来信认为部编初中化学课第五章有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明确指出“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6.
一、对概念的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应注意:1·电解质、非电解质类属于化合物,要区别于单质、混合物.2·电解质导电的本质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也就是说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其不一定是电解质.NH3SO2CO2SO3→(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7.
“或”与“都”初三化学改编本169页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是这样写的: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照上述定义,电解质指的是化合物,条件是“溶于水”或“熔化状态”,只要具备其中任一条件就可以,(二个条件都具备也可以);而非电解质指的也是化合物,但它的条件是“溶于水”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若只具备其中任一个条件是不够的。试用本中只写“或”没有“都”字,概念是不严密的。改编本中多了一个“都”字意义就明确了。“溶液变成红色”和“使溶液变成红色”  相似文献   

8.
在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对怎样正确使用“↑”符号有一定的困难和模糊不清.认为生成物中,只要有气体产生,就都应该用“↑”符号表示出来,其实并非如此.初中化学全一册课本(P53)上写到“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一般应该用…↑号表示出来”.那么什么情况下属一般,什么情况又属不一般呢?现有两条规律供参考:一.如果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中有气体的话,生成物中即使有气体产生,也不应该在生成的气体分子式旁加上“↑”符号.(见左边反应)二.如果反应物没有气体物质,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那么就应该在生成…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一册第86页,列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_3 Na_2CO_3+H_2O+CO_2↑有人认为该方程式应写为;2NaHCO_3 Na_2CO_3+H_2O↑+CO_2↑笔者认为:这种写法不无道理。H_2O 后的箭头“↑”是不可少的,建议课本中的方程式给予修订。理由是:1.生成物中的箭头“↑”表示该物质脱离了反  相似文献   

10.
一、固体物质的反应1、绿色变黑色:Cu2(OH)2CO3△2CuO+H2O+CO2↑2、紫色变黑色:2KMnO4△K2MnO4+MnO2+O2↑3、黑色变红色:2CuO+C高温2Cu+CO2↑4、蓝色变白色:CuSO4·5H2O△CuSO4+5H2O5、红色变白色:2HgO高温2Hg+O2↑6、红色与黑色变白色:2Fe2O3+3C高温4Fe+3CO2↑二、固体与气体的反应1、黑色变红色:CuO+H2△Cu+H2CuO+CO△Cu+CO22、红色变白色:Fe2O3+3H2△2Fe+3H2OFe2O3+3CO△2Fe+3CO24P+5O2点燃2P2O53、红色变黑色:2Cu+O2点燃2CuO4、白色变黑色:3Fe+2O2点燃Fe3O45、白色变红色:2Hg+O2△2HgO6、黑色变白色…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课本中有关电解质的定义这样陈述:“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初中课本P169页)这个定义中包含两个必要条件:1.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2.该化合物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本人通过几年来教学实践,认为此种说法漏洞很多,若按上述定义类推下去,有些是电解质的化合物就会变成非电解质,而有些是非电解质的化合物反倒变成了电解质。结果造成了电解质概念的似是而非,混淆不清的局面。教师普遍反映不好教,学生也普遍反映难以掌握。现仅举两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小议电解质     
谈起电解质 ,人们自然会想到 :电解质就是能导电的物质。那么金属是电的良导体 ,都能导电 ,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不是。中学化学教材对电解质是这样定义的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叫电解质。在这里明确指出了电解质 :(1 )必须是化合物 ;(2 )必须是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3)导电的前提条件是在水溶液里或在熔化状态下。金属是单质 ,不是化合物 ,所以金属不是电解质。有些物质如甲烷、乙烯、丙炔等大多数有机物 ,它们是化合物 ,但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它们都不导电 ,因此它们都不是电解质。还有些物质如CO2 、SO3 、NH…  相似文献   

13.
1.如何判断某物质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答:方法一,从概念着手判断,电解质是溶于水或融化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融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方法二:从物质的类别判断:酸、碱、盐、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酸性非金属的氢化物(如NH_3)、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14.
热点问题一关于电解质电离的相关化学用语(一)高考考查知识要点1.根据能否电离,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酸、碱、盐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都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化学方程式里用向上的↑表示生成物是气体,这是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的。但使用↑有无规律呢?回答是肯定的。在化学反应中,如果生成物是气体,而且与反应物状态不同,能立即脱离反应体系,应该在这样的气体生成物分子式右边,用一个向上的箭号“↑”表示,否则,便不能用向上的箭号来表示。  相似文献   

16.
一、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简单表示为:AB+CD=AD+CB。根据上述定义,可得出判断复分解反应的依据:(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必须是化合物;(2)反应中要相互交换成分(交换简单离子或原子团);(3)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必须是两种。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才能把该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如Ca(OH)2+CO2=CaCO3十H2O,反应虽符合判断依据中的(1)、(3),但不符合(2),即反应中没有相互交换成分,所以不是复分解反应。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两种化合物相…  相似文献   

17.
化学方程式不仅能够表示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而且为计算奠定基础,因此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初学这部分内容,通常有两方面的困难:一是“↑”,“↓”符号的标写;二是配平。在此就这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符号的标写是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最基本要求,可以表示出生成物质的状态。在标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标写符号,则标在生成物一侧,反应物一侧不标。 (2)“↑”的使用: 若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中也有气体,不标。如: C+O2=CO2, CH4+2O2=CO2+2H2O。 若反…  相似文献   

18.
一、要记住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二、要明确复分解反应的要点1·要明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即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2·要明确反应前后物质变化的组合形式:即反应是否“互相交换成分”·从化合价的变化来看,在复分解反应的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但化合物之间彼此互相交换成分·如酸与碱反应、盐与盐反应等·3·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要发生复分解反应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或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那…  相似文献   

19.
1.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分析:根据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而金属单质熔化状态下也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2.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分析: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均不导电,但某些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如酸等)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酸均为电解质。  相似文献   

20.
一查化学式:看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式写错,就意味着没有那种物质及反应的存在。二查配平: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就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必须配平,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三查条件:许多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若无条件,反应将无法进行。四查标号: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要在化学式右边标上“↑”或“↓”。(江苏省吴江市松陵第3中学吴良根)化学方程式书写四查$江苏省吴江市松陵第3中学@吴良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