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法西斯决策层曾经有过关于“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和“北进”攻打西伯利亚迫使苏联屈服这两种争霸扩张的国策之争。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更使人相信日本会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但最后日本为何却选择了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2.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就其中的某一感点,以《有阳光就够了》为题作文。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咨政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他在报告上批了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列亚洲第三位。也许你曾抱怨上帝的不公,然而,假如你有幸读到了李光耀的那句话,你也许会突然振奋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近期在中学发现很多历史教师在讲解日本侵华战争时都少不了讲到当时国共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诚然,此说并无问题,但不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侵华作为日本既定国策,而20年代的中国正值北洋军阀混战后期,又有北伐战争,为何日本不在2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为此,笔者特写此文来对该问题做一简要分析。主要原因与当时日本的"币原外交"政策有关。1918年  相似文献   

4.
在最近的《杂文选刊》中,收录了张寿卿写的《历史题该怎样考》的文章,讲了中国与外国在中学历史考试中不一样的命题方式。第一例讲到我国一所中学这样出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政治、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作者在写到第二例时,举了日本一所中学出的一个历史题:日本与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打了日中战争(我们叫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打仗,你认为大概在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地方?围绕…  相似文献   

5.
日本为什么在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偶然还是必然?值得高度关注。分裂华北吞并中国、独霸远东,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自1935年起至1937年,日本三度拟定实施"北支明朗化"的处理要纲,三度制定对华全面战争意义上的年度作战计划;在之前和期间,拟定占领中国各地的计划。有了作战计划和占领计划,日本还需要准备和寻找时机。通过广田内阁到近卫内阁,日本到1937年6月上旬建立起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战时体制"。同时,德国的崛起和《日德反共协定》的签订,使苏联被德国牵制住;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内战,使英法等列强被牵制住而无暇顾及远东,日本动手的国际时机成熟。在此过程中,日本逼迫国民政府接受广田三原则,企图不战而亡中国;中国统一进程和抗战准备,使日本如坐针毡。按照既定的作战计划,在成熟的国际条件和国内战争准备下,驻屯军选择战略地点卢沟桥制造了事变。就这样,日本有计划有步骤寻找时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6.
细心的同学会注意到 ,高中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讲“华北事变”一目时写到 :“国民政府派何应钦同日本华北驻军司令梅津美治郎谈判 ,达成‘何梅协定’。”“何梅协定”到底是怎么回事?教材为何说“达成”而不说“签订”?对这一专用名词为何用引号而不用书名号?其中原委有必要弄清楚。1935年5月 ,日本华北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 ,收买刺客 ,刺杀了居住在天津日租界的两个汉奸报  相似文献   

7.
【试题】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完成写作题。(1)材料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看过这份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  相似文献   

8.
战争小说承载着民族历史、文化记忆、人文关怀、和平愿望等历史传播责任,与情感认同、心灵见证及价值判断等个人理性诉求。井伏鳟二战争小说作为日本战时文学和战后文学结合体的代表,从《花之城》到《遥拜队长》再到《黑雨》,看似在渴望和平、谴责战争,实则假借人道主义的立场,为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宣抚"、为日本战败不断诉苦、为遭遇原爆的日本民族呼喊,经历了"共建(大东亚共荣)——(战争)毁坏——(原爆)毁坏与(家园)共建"这样的毁坏与反毁坏、撕裂与反撕裂的价值判断过程,表达了对日本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的渴望和诉求。正确认识到井伏鳟二战争小说的这种精神诉求,有利于撕掉日本战争小说"受害论"的虚假面目,有利于挖掘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全面理性地认识日本战争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讲抗日战争史时,学生往往会发出疑问,为什么八年抗战中.日军一直没有打过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重庆?这与日本占领整个中国的计划相符吗?实际上。日本在1942年曾经作出过攻打重庆的计划.只是由于战争形势变化莫测,计划流产而已。  相似文献   

10.
1、首个非典灭活疫苗完成I期临床试验2004年12月5日,随着最后一组数据核对完成,我国自主研制的SARS灭活疫苗I期临床试验圆满结束。这是我国SARS科技攻关取得的一项标志性重大成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 SARS疫苗。2、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明确将建立导弹防御体制2004年12月10日,日本在推出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中宣布日本今后将加大与美国联合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力度。国际舆论认为,此举将削弱亚洲地区的安全感,东北亚地区主要国家对安全问题的担心随之急剧上升。3、国台办:对陈水扁“台独”行径决不会坐视不管2004年…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孙子兵法》的关注、研究乃至运用由来已久。大谷光瑞的《孙子新注》以近代战争,特别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为重点,然后延伸到他对大正时期(1912-1926)国际局势及日本外交的看法。该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是一家之言,甚至不乏歪曲和臆断,但其目的并非是从文字训诂、字句解释角度来对《孙子兵法》进行纯学术的解读,而是要以所谓"新注"的形式来宣扬自己的"日本国家主义"立场和对华观,并试图以此来煽动日本国民,影响日本外交。  相似文献   

12.
日本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直是日本一些学者否认的问题。铁的史实证明,日本恰恰是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夺取平津地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大队长一木清直得意地称是他挑起了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乘机给予中国一击,日本海陆军拟定作战计划。7月25日,日本完成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7月31日,夺取平津地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日军有计划有步骤地攻打各战略地点:事变前期,主要攻打卢沟桥、宛平城及其附近地区,切断北平与外界的联系;事变中期,冲击北平各门,继续攻打战略地点和南苑,包围北平;事变后期,对平津发起总攻。另一方面,日军以谈判给第29军还可以妥协解决事变的幻想,使日本争取到20来天时间调遣夺取平津的足够兵力。总之,从攻打各战略地点到发起总攻,日军是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的。它却卑鄙地声称由于第29军的"不法"而调兵华北是"必要"的,又由于第29军的"不诚意"和国民政府的"不反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6,(2):61-64
宫本百合子是日本大正、昭和时期有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其多数作品表现了战争对女性所带来的伤害,呼吁唤醒女性的反战意识,期待当今世界和平这一主题思想。《播州平野》和《风知草》均为这个主题,描述了由于战争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女性们的悲惨境地,站在女性的立场,为广大女性鸣不平,有很强的超越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呈给总理李光耀的一份报告中说,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外,其他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想发展旅游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看过报告后,非常生气地在报告上批了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这两节内容时,总有同学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一、在这两场战争前夕,中国为何要援越抗法和派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二、《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第一条分别规定“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清政府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为什么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以及朝鲜  相似文献   

16.
1884年底,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v.Engels)撰写了《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并计划以此作为他1850年的著作《德国农民战争》的修订版引言。但由于种种原因,恩格斯最终未能实现《德国农民战争》修订版的出版,引言也草创未就。虽然恩格斯没能完成《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的最后定稿,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成为一篇经典的传世之作。因为该文对核心观点的分析和论述是精辟、完整而有力的。  相似文献   

17.
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是当今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然而,日本何以在战争的废墟上,克服地域小、资源少的不足,雄居世界东方?这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尚是个谜。《战后日本教育——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以下简称《战后日本教育》)一书,为我们寻找到了谜底:教育是立国之本。从明治维新起,日本就把教育作为“立国  相似文献   

18.
拉贝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恨日本人吗?不,我不恨。我恨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恨的是他们的战争策略。如果有一天,战争发生在日本,我仍然会像保护中国人一样去保护日本人。战争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这是第三者的冷静。  相似文献   

19.
一[话题] (1)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在给总理李光耀的一份报告中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土山,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外,其他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想发展旅游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看过报告后,非常生气地在报告上批了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有阳光就足够了!”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列亚洲第三位。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经济在1950年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后的所谓"战争景气"下,加速其恢复和发展,1955年达到战前最高水平,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直到1973年,日本经济的增长率居资本主义世界前列,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其中1961年至1970年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期间尤为突出.促成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