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传统意识形态崩溃,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的现代知识分子试图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念来改变中国的命运,求新、求变成为时代的中心话语。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又形成了知识分子的躁进心态。在这过程中,缘于英国、盛行于日本的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小说进入了中国政治活动者的视野。适应了清末人们的社会心态,成为晚清小说创作的第一个主潮。  相似文献   

2.
在政治层面上诞生的小说观——论梁启超的小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由封闭的稳定到被迫开放的社会。随着中国社会的危机的日益严重,中国知识界探寻强国富民的救亡良方也经历了一个深化发展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层次,即物质层次、政治层次和人的层次。与这三个层次相一致,中国人对于小说的认识也经历了三个层次,在物质层次中小说居于盲区,在政治层次上小说被发现,在人的层次上小说本体被发现。而梁的小说观则是梁在思想探索居于政治层次时对于小说的发现。晚清前五十年,洋务派、维新派尽管大力倡办学堂、兴留学、译西书之风,但他们所接受的主要的西方文化知识,是天文、地舆、格致、制造等应用科学知识。他们认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在物质层次上不如西方,但中国的文化却仍然是优越于西  相似文献   

3.
晚清乌托邦小说创作曾经出现过短暂的繁荣,将此阶段的乌托邦小说与当时的域外小说进行比较,便可发现晚清作家的这部分作品受到了西方乌托邦小说和日本政治小说的共同影响,其中又以《回顾》的影响最大。在列强环伺、国运衰微的特定历史语境中,《回顾》中的“拟乌托邦”思想由于切合了晚清知识分子急切渴望翻转现实的心态而在晚清知识界引起广泛关注,其创作模式更因此而成为一时圭臬,对晚清乌托邦小说的时空结构、叙述方式皆有决定性影响。而由于日本政治小说对晚清作家的直接影响亦同时发生,客观上便使得当时的政治小说、理想小说、科学小说等文类概念相互混杂。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冲击打乱了中国社会既有的发展秩序,晚清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始发生变革。由于文化历史与传统的原因,晚清的文化变革较为缓慢并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晚清文化民族性深刻地影响了晚清高等教育的演进。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西方小说大量的译介不仅带来了新的故事情节,更带来了新的叙事模式。以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介为例,结合晚清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叙事模式的不同,探讨晚清时期域外侦探小说的译介及其叙事模式在当时的接受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付智茜 《海外英语》2015,(9):162-163
晚清时期,西方小说大量的译介不仅带来了新的故事情节,更带来了新的叙事模式。以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介为例,结合晚清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叙事模式的不同,探讨晚清时期域外侦探小说的译介及其叙事模式在当时的接受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开明的保守派"——"谴责小说"作家群的文化性格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文坛上最为活跃、最有创作实绩的是被称为“谴责小说”的一批职业文人的创作。他们之从事小说创作自然有受到梁启超“小说革命”的启发、影响的一面,但是他们并非是政治家所期许的那种专心于以小说为工具来教化民众的“启蒙者”。从文化性格上来说。他们属于一种“开明的保守派”,“开明”表现为他们都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保守”则主要体现为以“传统”批判“时代”。  相似文献   

8.
"林译小说"中删减、改译被后世非议甚多,其本质是在晚清这一特定接受语境中对文化缺省的补偿方式。晚清社会对陌生域外文化的渴求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促使林译小说以这样的独特面貌出现且在当时受到大众的追捧,这揭示了林译小说所采用的补偿方式符合晚清接受语境的需求,实现了翻译实践既定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9.
法国大革命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性的事件直到晚清"小说界革命"时才真正广为国人所知。其形象在进入当时最为流行的文体小说的过程中,经过了复杂的中西方文化角力的过程,受到提倡政治小说和历史小说思想影响的中国小说传统向法国大革命这一异国事件开放了主题,而融入中国小说的法国大革命形象又受到中国传统的题材和叙事模式的制约,并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内涵,从中亦反映出晚清文学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从西方引入的一种文学类型,晚清政治小说具有强烈的功利性与乌托邦色彩,是创作者用以开启民智的工具,主旨不在文体建设。尽管如此,作为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晚清政治小说在“说教”中实蕴含着巨变,它在题材、叙事、传播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现代性意义,并影响着新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政治思想的诞生包含两个要素,即作为其对象的国家(政治共同体)和作为其思维工具的理性,那么,可以说真正的政治思想是诞生于希腊城邦时期的。一方面,希腊城邦政体(国家)及其生活模式为政治思想的诞生提供了对象;另一方面,希腊理性在城邦时期的发展为政治思想的诞生提供了思维工具。因此,真正的政治思想既不同于以非政治共同体(非国家)为对象的思想,又不同于对政治共同体(国家)进行的宗教化或神话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山东士人在政治思想与实践中,继承齐鲁文化的民本仁政思想,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政治实践中不断创新齐鲁文化的政治理论,使齐鲁文化不断吸收玄学、佛教等政治思想,进而推进齐鲁政治文化的实践。魏晋政治表明:齐鲁文化的民本仁政思想对稳定政治统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行政如果缺失了民本仁政则不利于长治久安。同时,秉承齐鲁文化的山东士人在北方十六国时期还起着保存和传播儒家文化、促进少数民汉化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兴起与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的兴起与变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在20世纪如年代之前,隐藏在政治思潮背后的是文化权力与国家权力的两极对立,于是政治思潮的变迁也就至现出大起大落的景象。在20世纪如年代之后,以市场化为轴心的改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缔造了较为稳固的世俗化基础,这一世俗化力量也把文化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冲突逐渐抵消掉了,两极对立的局面逐渐被多种政治思潮相互共存的局面所替代。知识群体与国家领导阶层在现代化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使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变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实际上也就是所谓政治社会。生活在政治社会的人具有政治性质,即天生要过政治生活,如何解决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如何改善人类的政治生活,提高政治生活的质量,就成了思想家们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于是就产生了所谓政治思想,在从古至今的政治思想中,不难看出一条主线,即人的政治观研究,这种研究旨在解决诸如人为什么要过政治生活,人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人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何种地位,如何在人群中实现统治与被统治的分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平陵政变是促使嵇康、阮籍政治思想转变的关键。阮籍、嵇康政变后顺着各自思想逻辑的发展,其对政事的理解和处世态度产生重大变化,从而直接开启了新一代士风。  相似文献   

16.
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变革呼唤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无愧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问题;思想道德建设中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问题;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技含量的问题,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下功夫,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政治生活辅导员是学校与大学生、家长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大学生最直接的思想政治生活教育者,辅导员的言行、能力、品格及工作方法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观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辅导员要依据时代的要求,当今社会的特点以及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性,选择和创造有实效的工作方法,以完成当今社会、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8.
"隆礼重法"与王霸兼用——荀子政治思想研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师。他生于礼制社会结构已经解体、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起来的战国时期。面对当时礼崩乐坏、诸侯异政、烽烟四起的政治现实,荀子进行了较为理性的思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取先秦诸子百家之精华,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以“明于天人之分的”天道观、“性恶论”与“化性起伪”人性改造说、“明分使群”的社会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隆礼重法”的治国方略、尚贤任能的政治主张、重民尊君的王霸理念以及“天下一统”的政治目标为内容。  相似文献   

19.
黄兴是我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政党思想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学者对黄兴政党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党政治思想即政党内阁思想方面,但为了实现政党控制内阁掌握国家权力,黄兴还十分重视政党建设,并形成了政党建设理论。黄兴的政党思想有道德主义、理想主义色彩重,政党思想与政党实践背离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论及翻译策略中的归化和异化,是翻译工作中较常用的翻译手段,翻译策略的选择可以直接体现出译者的翻译目的和思想,这恰可以体现出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严复和林纾是中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负盛名的翻译家,他们本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改革社会的目的来翻译国外作品,一方面彰显了翻译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把西方文化思想引入中国,成为中国翻译界的先驱。虽然他们翻译文本的角度和翻译策略有所不同,但却有着“启发民智”的共同目的,其翻译思想在我国翻译史上起到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