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戎是琅邪王氏家族信奉玄学思想的关键人物,关于王戎的玄学思想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政治、社会环境对其玄学思想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信奉“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思想的时期,信奉积极的“自然与名教相同”的玄学思想的时期,信奉消极的“自然与名教相同”的玄学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程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4):123-124,130
王戎是琅邪王氏家族信奉玄学思想的关键人物,关于王戎的玄学思想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政治、社会环境对其玄学思想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信奉“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思想的时期,信奉积极的“自然与名教相同”的玄学思想的时期,信奉消极的“自然与名教相同”的玄学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是大规模输入西潮的时代,也是一个名词爆炸的时代,各种口号、学说、主张、思潮、主义如过江之鲫,但真正进入中国人主体世界内部并且对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作用的不在多数;而直至今日,空洞的名词堆砌与冷漠、不及物的符号操作依然屡见不鲜。这其中名教膨胀正是一大原因。本文由此讨论胡适“名教批判”的题旨、关怀与意义。“名教批判”不仅出自胡适对新思潮的反省,亦可视作“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展开过程中返身自省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4.
"足性逍遥"说是郭象伦理思想的核心.郭象关注"足性逍遥"的真正内驱力是为了从根本上消融自然与名教的对立和紧张,从而为名教的合理性寻找一种内在的依据和支撑.同时,郭象阐述了一种"自然有为"的思想,为"足性逍遥"提供某种可能性论证.  相似文献   

5.
嵇康以后 ,接续嵇康情感理论而又发生很大变化的是向秀、郭象的思想。这种变化 ,主要表现在玄学理论如何与名教结合的层面。向秀承认逐欲合乎自然 ,礼以节欲 ,名教也是合乎自然的。郭象更进一步 ,提出“自性”“自生”“独化”的思想 ,五常本于“自性”,万物之外没有造物主 ,所以名教即自然 ,自然也即名教。郭象据此把“逍遥游”界定为在现实名教中内省超越的心灵之游。现实士人的情感结构结合真、善、美 ,开始有了在自然的基础上、在世俗层面融合和融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魏晋之际名教自然之争与诗人心态魏娟莉魏晋之际,伴随着司马氏的篡权及排除异己的政治活动,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了名教与自然的激烈争斗。此次斗争,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争议或意识形态的论争,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在思想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名教与自然之争从兴起...  相似文献   

7.
刘蓓萱 《考试周刊》2009,(31):28-29
正始年间,“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阮籍和嵇康在思想和文学创作中虽各有千秋.但都反对当时统治者所提倡的名教,主张“任自然而越名教”,成为当时文化精神的代表,被后人称为“正始双璧”。  相似文献   

8.
立宪派领袖们多是从旧式士大夫转变为民族资产阶级。传统文化中的纲常名教思想,使其忠君观念牢不可破;儒家文化博取功名的思想激发着他们的进取心和尊官卑民心理;现代政治文化的陶冶使之政治目标与革命派相似并在社会变革中采取了渐进的政治态度。该派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清王朝的政治统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政治思想的保守性、名教观念和儒家思想的温和性是孔子修史采取曲笔手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文化交往的全球化,重新审视、发展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和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以史论结合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魏晋玄学思想进行思想史的动态考察梳理,着重从名教与自然之辨的视角理清儒道思想的关系。可以说魏晋玄学思想贯穿了"名教"与"自然"之辨,是儒道思想在碰撞历练中由相融到相斥或超越再到相融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中的儒道兼综和互补。  相似文献   

11.
“重义轻利”是儒家义利观的核心理念,“义以为上”、“以义制利”是儒家义利观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儒家义利观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先公后私”的利益诉求、“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理想人格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从树立德育新观念、探索德育新模式、创新德育新方法、勉励学生修身养性、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等视角,提出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礼”对“推类”思维的诉求;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政治伦理实践对“推类”思维的诉求,说明先秦的政治伦理实践与“推类”思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周敦颐在理论上创立了儒学宇宙本体论和道德本体论,为宋明理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实践上,他一生积极追求儒家价值理想,自觉践履儒家道德原则,彰显出儒家君子人格风范,为有宋以来儒家士大夫树立了一座道德人格丰碑,对我们今天构建现代人格理论和实践模式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崔述《考信录》卫道、尊经原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述在撰著《考信录》时,严格遵循卫道、尊经的学术原则,坚决维护儒家道统的权威,以《六经》所载作为评判古史古书宾伪的标准。这些原则,适应了当时社会对于学术研究的要求,有其合理性,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崔述的学术研究存在证据不足、结论武断的弊端。剖析崔述著述的卫道尊经原则,对于客现理解与公正评价崔述的古史考证成就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设计原则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师生空间分离,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已经成为目前远程教育发展中非常突出的问题。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必须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出发并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在远程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估三方面入手,求确定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加深自己的学识修养,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孔子内涵丰富而精深的为师为学之道将会给我们为师者探寻自身的建设之道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伦理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他的心性论。他的这种思想虽然渊源于先秦以“仁”为中心的儒学,但在根本义旨上有悖于儒家“仁者人也”的义理,否定了人的主体性,是对孔子“仁”学的一种歧出。  相似文献   

18.
在儒家重义轻利义利观的影响下,形成了近代会党的义气观。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近代会党的义气观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对会员,实施扶贫济困;对民众,实行劫富济贫;此外,还内外兼顾,在会员遭遇不测时,冒死替其复仇,并在国家遭受侵略时,维护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但近代会党并非在任何时候,也并非所有的会党成员都是重义轻利的。近代会党的义气观是一种非常复杂而且矛盾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先泰儒家富有深厚的生态伦理底蕴,具有贵人贼畜的特点。这一道德等级论由其“天人舍一”的思维方式决定,由其生态价值观规定,有着独特的感情心理基础。在当代,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日益显示出对人类生态实践的巨大意义,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是莎剧《威尼斯商人》法庭审判中法理的灵魂。道德 法理的价值远胜于不道德 法理的价值。法理原则、社会道德、时代精神三者的统一,彰显出法理的客观性和导向性。从法律逻辑程序和执法的正义性等方面,也可认定鲍细娅断案的公正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