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德古戏楼     
戏楼是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场地,也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保存至今的中国古戏楼如同一座座博物馆,见证着中国戏曲昔日的繁荣。承德作为清代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不仅在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内建有皇家戏楼,在承德的县区乡镇也有不同形式和规格的民间戏楼,作者对承德现存古戏楼的分布情况、建筑形式及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古戏楼保护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保护历史文化,处理好保护与承传的关系十分重要。承德五窑沟皇家古窑文化是北京琉璃厂文化在承德的一种延伸,其兴衷过程恰与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群大规模建设的开始与完竣相伴随,保证了这些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能够在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水准上施工而完成。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建筑历史增添了绚丽的一页。五窑沟皇家古窑可说是承德崛起与发达的铸造者,建议有关部门对现仍存的带有琉璃构件的各种建筑予以保护,保护古窑址地形地貌,对古窑的砖瓦残件妥当保护,禁止继续出售与流失,建设包括“中国承德皇家琉璃、砖瓦博物馆”在内的一处与承德寺庙同级别的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3.
承德的皇家寺庙久负盛名,但相应的文物讲解水平还有待于继续提升,各座皇家寺庙因历史内涵时代背景不同,讲解的内容和重点也有各有特点。普陀宗乘之庙是皇家寺庙的重要代表,对它的讲解工作尤其是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也尤为典型,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对其讲解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人君者,取象于天”这是华夏先民的“天人合一”观念,是以天的至上神为绝对前提条件的.这种“思维方式”恰恰是华夏民族先于中国社会一体化超稳定结构,并催生这一社会体制的内在精神因素.承德外八庙为清帝“康乾时期”的皇家寺庙,其建筑形式与布局寓意着这一古老的意识.本文拟从外八庙建造的历史背景、营建思想、建筑形式及其布局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打造文物旅游精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群;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在造园和建筑上,综合运用多种传统技艺,博采汉、藏等多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古典园林与寺庙建筑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古典园林与建筑宝库中的不朽篇章,具有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一座天然民族文化宫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露天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承德坝上草原是承德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德独特的资源优势.承德坝上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应结合当地的综合特色,遵循以挖掘皇家文化内涵为主脉,以保护、开发、利用为原则,以低碳草原生态旅游为出发点,合理划分功能区,科学地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7.
承徒清代人文景观主要是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皇家寺庙群,这些人文景观与承德自然景观——承德丹霞奇观、热河、武烈河等的关系是先有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之后由清帝康熙、乾隆建承德避暑山庄和皇家寺庙群,它们相互依托映衬,相辅相承,构成了风格独特内汉涵丰厚的承德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8.
康熙帝择址热河兴建避暑山庄至今己三百余年,其以热河(承德)独特地理环境为本,融汇汉满蒙藏等多民族文化,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发展成熟并达到高峰的典型代表.以古为鉴,相承保护避暑山庄周围形胜在历史层面,有利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层面,对于承德的城市发展以及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中,神话传说、小说、诗歌、赋等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很大,在绘画艺术中,山水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尤其突出,它们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丰富造园匠师的想象,开阔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的造园实践提供艺术技巧和模仿的蓝图。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对当前我国园林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衙署是中国古代官吏不可或缺的办公场所,是政令下达、上下沟通的主要地点,亦称衙门。分布于京城之外的各级地方衙署建筑,作为地方官吏的主要居住和办公场所,所代表的不仅是地方长官的权力和职责,亦要从各个方面展示君主的绝对权威,它的建筑布局与建筑形式,都与皇权精神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河北保定的直隶总督署的建筑无论从布局还是形制,充分体现了对皇家威仪的尊重与对皇权的崇尚,这不仅因为它是一品大员的办公场所和私人宅邸,也与它的建筑时代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前往中国皇家避暑胜地--承德的路上,我一边欣赏着车窗外美丽的秋日景色--黄褐色的叶子,赭色的土地和金黄色的玉米地,一边想象着1860年咸丰皇帝曾走过的相似路程.当时咸丰皇帝在躲避鸦片战争后期为要求中国进一步对西方开放贸易而开进北京的英法联军,他一定为自己仓猝地离开了清王朝的首都而深感焦虑.  相似文献   

12.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苑囿和皇家寺庙群。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避暑山庄“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所凝结的建筑精华,体现了它“名为避暑,用而其实天子备边”的政治意义和外八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政治作用,很好地诠释了清朝统治者的怀柔政策。天人合一的园林与庙宇释放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力量,造就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成就了国家经济与社会高度发展的“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13.
清代自入关以来,统治者通过策划移民垦荒、设立驿站、北巡和木兰秋狝、设立行宫等对热河地区逐步开发。特别是康熙时期避暑山庄在此肇建,产生了人口和经济上的聚集效应,为承德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成为在避暑山庄周围形成城市的直接原因和决定因素。乾隆时期,继续完善避暑山庄及肇建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的,并将避暑和秋狝长期化和制度化,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承德人口猛增、商业不断繁荣,逐渐拉开了与周围地区其他行宫及城镇的差距,城市规模扩大。包围着避暑山庄的承德成为地区行政建制的州府所在,文化教育事业也从无到有。这里不仅成为了集皇家文化、贵族文化以及市井文化等社会各阶层文化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多种宗教相容相合的道场,是满族文化、蒙族习俗、汉族传统水乳交融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朴趾源于1780年来到中国,游历了承德,并用汉文创作了著名的纪行文学作品《热河日记》。在《热河日记》中,朴趾源对承德和避暑山庄的记述和描绘,使人们较早地从书本中认识和了解承德,这为进一步促进承韩旅游观光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韩国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旅游客源国,也是承德市的重要国际旅游客源地,来承德旅游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为了进一步扩大韩国市场,提升承德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做强承德旅游品牌,还需要借助朴趾源和《热河日记》的广泛影响,做好拓展承韩旅游观光市场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对于承德的一个现象一直存在质疑——在承德,随时都可见到清朝皇帝的画像、雕塑。纵使作为一座历史古城,这样的行为是否有些夸张?对于这个问题,承德人的回答是明确的——没有任何夸张。对此,四条基本原因将会围绕由清朝皇帝建造的避暑山庄展开阐述:山庄初建成时带来的政治文化繁荣;皇帝出逃时带来的文物宝藏;文化遗产创造的旅游经济;避暑山庄与承德的新发展。并最终推出清朝皇帝及其所建造的避暑山庄确实推动了承德的快速发展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对于承德的一个现象一直存在质疑——在承德,随时都可见到清朝皇帝的画像、雕塑。纵使作为一座历史古城,这样的行为是否有些夸张?对于这个问题,承德人的回答是明确的——没有任何夸张。对此,四条基本原因将会围绕由清朝皇帝建造的避暑山庄展开阐述:山庄初建成时带来的政治文化繁荣;皇帝出逃时带来的文物宝藏;文化遗产创造的旅游经济;避暑山庄与承德的新发展。并最终推出清朝皇帝及其所建造的避暑山庄确实推动了承德的快速发展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承德外八庙集中体现了清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的伟大成就,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及政治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多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8.
隋大兴城的兴建及其对原隰地形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大兴城对龙首原梁洼相间地形的利用没有停留在空间规划上,而是给它们赋予了文化内涵,在冈阜上布局各类建筑运用的是《周易》"六爻"理论,改造曲江为皇家禁苑芙蓉园时又引入了曲水流觞的人文传统。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史上的典范,对今日古都西安的城市规划事业也有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承德民族民间曲艺是避暑山庄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曲艺是在中国广大老百姓中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承德曲艺的源流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与其他地方的曲艺作了横向的比较。在此基础上,通过"活动概况"、"曲种情况"、"演出习俗"三部分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极富承德特色的民俗文化长卷。  相似文献   

20.
尊崇和优礼喇嘛教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宗教政策,承德的皇家寺庙群,统称外八庙,其中的八座寺庙由喇嘛主持寺务,归北京理藩院管理。清政府在以理藩院为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给外八庙喇嘛以厚待,并提供宗教学习的场所,提高喇嘛的素质。清政府在扶植喇嘛教的同时,通过规定喇嘛庙额缺等多项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喇嘛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