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祥正的诗歌创作与道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祥正的诗歌创作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且道教对郭氏前后期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变化的:前期的影响是外在形式化的,如意象运用、超现实的艺术手法;后期的影响是在内在精神层面上的,如逍遥物外的思想等。这种影响的变化也直接导致诗风前后的变化,从而破除传统文学史上对于郭氏诗歌的成见。  相似文献   

2.
试论道教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在敬宗宝历年间到大和初年间在玉阳山学道,道教的道典教义及学道生活对他的人生道路尤其是诗歌创作影响极大。道教内容及学道生活不仅成为李商隐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而且影响了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审美趣味,尤其是给他的诗歌在语言、意象、意境、用典等形式方面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过的道教情结是侧重于精神上的追求,这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而影响其诗歌创作。苏过的诗歌着重表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抒发潇淡闲适的情怀,在风格上以平实质朴为主,并运用大量的道教意象。  相似文献   

4.
盛唐伟大诗人李白一生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缘。特别是道教的神仙观念更给李白的性格和诗歌创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李白诗歌中追求道教养生成仙的思想观念,并分析这种观念对李白诗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道教文化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出身于四川的李白,从小就深受道教文化的熏陶.品读李白其人其文,道教文化的影响贯穿了他的一生.李白在诗歌创作中尽情发挥了神仙道教信仰的审美因素,从而使他的诗歌作品成为一代神仙美学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6.
道教与李白诗歌创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自青年时代便开始的道教活动使道家思想深入李白内心,塑造了他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审美理想。道教文化为诗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庞杂具有道教色彩的意象群,并催生出其诗作中浓厚的主观色彩和磅礴壮阔的诗境诗风。  相似文献   

7.
罗文军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3):31-33,48
何其芳个人话语与时代主流话语处于既冲突又融合的过程。其诗歌创作及其前后变化体现出深层的语境矛盾,由此又影响着他诗艺的美和诗歌本体上的神性嬗变,并进而限定了他后期诗歌创作。这也是20世纪较为普遍的文艺现象,其中隐含着具有深刻意义的诗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改革,顺应了道教更具有官方化、成熟化的趋势.在改革道路和形式上,北方的道教改革官方强制性推行,南方则是官方推行的特点与个人影响并重;北方的道教活动介入政治过深,南方的道教改革在后期则有意回避政治,这是道教改革南方成功而北方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一位比较独特的诗人,他对道教抱着既信仰又批判的态度,显示出双重的仙道观,原因是道教并非李商隐的主流思想,但对其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却影响巨大,促成了他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教宣扬语言文字的神秘性和神圣性,道书中的语言古奥怪谲,隐秘晦涩。作为道教信仰者,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深受道教语言的影响,其诗歌大量使用道教的隐语、典故及故实名词,从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朦胧美,包括诗歌语言的模糊美、诗歌意境的迷幻美和诗歌主旨的隐晦美。  相似文献   

11.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自由体诗歌的出现,一举结束了早期新诗文白参半的稚拙局面。在具体的创作中,郭沫若主张“形式的绝端自由”、“感情绝端的流露”,其结果是在获得一种“狂暴的技巧”的同时也失去了诗歌现代性的深层表现的朦胧美。探寻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得与失,对当今日益衰微的新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祥正、彭汝砺合肥诗歌创作比较及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文人在合肥的文学创作是合肥这座历史名城的重要文化积淀,考察宋代郭祥正、彭汝砺在合肥期间的诗歌作品,其中都包涵着对地域景观文化的开拓和个体人文精神的展现,而由于创作心态、个人境遇上的区别,前者更重视发掘景观之美,后者则为诗歌赋予了更多的个人感悟。他们的诗歌不仅再现了古代合肥的自然之美和传统之美,更为当今传统文化的保护、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也发表了大量的诗论。他主张诗歌的本质专在抒情,诗歌要重视音乐性,新诗要打破一切形式束缚,新诗和旧诗应同时并存,写诗贵在自然流露以及写诗并不神秘等等。这些内容,构成了郭沫若诗歌美学的主干,在我国现代诗坛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环境、家世渊源、文化信仰及人生经历来考察李白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我们就会发现李白与道家有密切的联系,道家思想影响着李白的人生与创作。归向自然、崇拜山水、追求自由、超越尘世、轻视王侯、笑傲权贵的思想主题和纵横恣肆、清新自然、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使李白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皎然的诗论中关于意境论的建构不仅在唐代诗论中极具代表性,而且在整个中国诗歌理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意境理论中,皎然将禅之心境、道之意象、儒之比兴综合起来论诗,对后世意境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最喜欢的色彩是白色,在《女神》中,白色的形象出现多达109次,这与郭沫若生活的环境、喜爱的诗人如李白、王维以及道家、基督教的影响有密切关联。白色使郭沫若的诗歌呈现出构图美,处处闪现着空白的意蕴,诗歌意境灵动轻盈。诗中的白色,在光的照耀下具有一种透明温热的感觉,而不像初期象征派诗中因为雾烟的遮挡,白色显得污浊和灰暗。郭沫若诗中的白色具有其独特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论诗哲杜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的诗歌对社会、人生、自然、宇宙的哲理表现,达到了中国诗歌史上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杜诗中的哲理,有以议论和警句的形式表现的,更多是寄寓在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物象与事象的生动描绘之中。这些作品是诗情、画意与理趣三者完美的结合。大变动的时代背景、杜甫以儒为主兼收佛道的思想、颠沛流离的人生体验,以及他对曲尽物理的自觉追求,是杜诗丰富深刻的哲理意蕴生成的原因。杜甫哲理诗对宋诗理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是宋诗理趣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18.
女郎诗是历代文学史家对秦观诗歌创作所做出的整体美学品价。秦观在心情苦闷的情况下曾去寺院作狎冶之游,此为秦观再度遭受贬斥的真实缘由。秦观的女郎诗与其纯情的性格有关。秦观的个人气质有利于其诗风的形成。秦观女郎诗的本质是一种阴柔美,它来源于秦观对道教的深刻体验。秦观有出家修道的意向。秦观对道教的信念支撑着他顽强地生活。秦观的诗风正是他好道的产物。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看,女郎诗不是秦观诗歌创作中的缺失,而是秦观诗歌的一大优点。从美学品质上看,秦观的女郎诗是中国文学中堪与欧洲古典主义诗歌相媲美的另类优秀诗歌。  相似文献   

19.
梅尧臣是宋代诗歌史上一位具有开拓意义的诗人,他的平淡说始创宋人以平淡论诗的风气。他用诗歌反映民瘼、讽刺时弊,以淡泊自然反对雕凿艰涩,确立平淡朴素、含义隽永的宋诗诗风。这里对梅氏的平淡说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此说的发展过程:初期清丽平淡、后期涵演深远;探究了其形成的原因:心意老大自平淡、诗法老熟归平淡、平淡与释老的关系,并进一步确定了其平淡说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