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是教育?简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教育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假如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又何谈语文素养的真正形成和语文的成功呢?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使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综观目前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并不令人乐现。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追求教给学生足够系统的语文知识?是追求老师讲得精彩透彻、学生理解得清楚?是追求学生会选择ABCD?还是追求学生掌握丰富的学习方法,养成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封叶 《小学生》2023,(8):43-45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贯彻落实,语文教师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课内阅读,也应适时开展拓展式阅读,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拓展式阅读中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本文针对拓展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具有可行性的策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与帮助,丰盈学生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有效利用早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法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早读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积累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进一步进行语文学习做准备,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则是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什么是教育?从某种角度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培育语文素养就必须找准切入点,牢牢抓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重要环节,并把它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一、阅读习惯的培养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综合能力。因此,我还告诫学生,除学好课本外,不可一日不读课外书籍和报刊,要求他们养成阅读课外书…  相似文献   

6.
彭莹 《教师》2010,(1):59-6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最为基础的课程,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语文教学应关注人的生命成长,要从传统的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关注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来。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够涵育语文情感,酿造语文核心素养的浓度;习得语文知识,校准语文核心素养的宽度;掌握语文方法,延伸语文核心素养的长度;砥砺语文能力,垫起语文核心素养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覃朝汇 《天津教育》2022,(14):150-152
<正>近年来,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成为一线教师重点探索的工作内容。通过对教学经验的总结不难发现,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学生阅读能力不强、无法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自然积累习作知识,促进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必要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技能,更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意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这是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着眼语文素养,把握三维目标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1. 知识与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  相似文献   

11.
王粟 《天津教育》2021,(1):102-10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我国当前教育领域更为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成了当前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就如何采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语文核心素养进行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语文深度教学是导向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四个关键能力的教学,不是对语文知识的浅层学习、机械记忆,而是基于语文知识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今天,语文深度教学在教学一线和研究领域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和成果,但是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以接受式固态教学为主的诸多问题,为突破"满堂灌"式的教学禁锢,各前沿教师应转变教学观与知识观,重新审视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在初中学段,课堂作为学生成长和汲取知识的主阵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到展现与发展,不仅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应尽的追求与义务,也是其它学科教师的责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提升不能仅仅由语文教师来完成,只有每一位学科教师行动起来,全方位、多学科出发,才能让我们的“母语”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职业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主要指专业技术方面的职业技能;二是软件: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心理、职业伦理等审美文化元素。二者缺一不可,互为表里。由于职业素养培养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不衔接、不统一,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养软件方面的缺乏,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主要审美文化途径是以传统经典文本为载体的语文情意教学。传统经典文本具有情感涵养功能和崇高壮美激励功能,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审美文化的熏陶,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比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更重要,因为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使一个人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最为基础的课程,老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语文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所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语文教学应该要关注人的生命成长,要从传统的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关注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来。  相似文献   

19.
"一日之际在于晨."早晨是记忆知识、储存知识的黄金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时间和阅读两者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早读在高中新课标语文教学中的自行汲取、内化的作用,从而实现早读效率的最大化,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韩月英 《新疆教育》2012,(13):120-1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戍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